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4-13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5-30

致公党嘉定区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提案提出的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和区域统筹”、“推进医疗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和“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产业融资平”三方面意见,区经委全面总结嘉定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区卫生健康委、区国资委会办意见内容,深入研究嘉定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努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嘉定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嘉定区主动抢抓本市生物医药先导产业发展机遇,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23年,嘉定区在生物医药板块持续发力,8月18日,本区与联影集团签约共建联影小镇;10月13日,上海械谷产业园开园、嘉定瑞金创新中心落成启用;10月17日,举办2023精准医学产业化(上海)论坛,发布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规划。过程中,我们坚持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嘉定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路。

(一)抢先布局产业赛道

深入谋划嘉定在全市“1+5+X”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中的定位,突出自身特色优势,避免一味求大求全,重点聚焦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推动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壮大成势。2023年,全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总产出28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0.7亿元,全市排名第四。一是产业集群集聚渐成气候。目前,全区共有生物医药生产、研发、服务类在地企业481家,其中规上企业102家、上市公司6家,包括联影医疗、三友医疗、康德莱等高端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第一集团军”和中生复诺健、君赛生物、细胞治疗集团等一批精准医疗领军企业,基本形成了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核心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发展态势。二是载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上海(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搭建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11个高水平创新服务平台,启用嘉定瑞金创新中心,南翔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开工建设。三是产研创新成果加快涌现。2023年新增医疗器械领域第三类、第二类首次注册产品共57个,10个新药研发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因与细胞治疗创新疗法及新药开发具备领先实力,奥密克戎株mRNA疫苗、自体天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注射液、自分泌纳米抗体CAR-T细胞药物等研发成果国内率先、国际领先。

(二)强化龙头链主驱动

结合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依托大学、大院、大所、大企等龙头链主,发挥其创新策源、资源整合和生态集聚能力,进一步做强链群培育的“细胞核”,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产业链整体布局。注重产学联动,依托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深化从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生态建设,加速驱动大学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比如,与复旦大学合作,聚焦精准医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三复”(复旦、复容、复诺健)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承载全球精准医疗核心创新功能。注重产医联动,整合医院、机构、企业和政府各方资源,以临床需求催生医药产品创新,打通从实验、临床走向产业化应用的转化通道。比如,发挥瑞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和品牌效应,深入推进械谷产业园建设,搭建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打造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和产医融合示范地。注重产研联动,背靠科研院所的强大基础科研和创新策源能力,聚焦国产“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创新政产学研用机制,打造更多科技创新“核爆点”。比如,积极支持中科院应物所,放大国内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先发效应,加快艾普强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小型化质子治疗装置和多粒子治疗装置的研发和产业化。

(三)发挥产城融合优势

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新城发力战略机遇,把产城融合放在更突出位置,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和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耦合,为嘉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做好“以城兴产”,在重点产业园区和产业区块,持续导入优质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配套服务,有力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比如,随着联影医疗快速发展壮大,企业能级提升和新一轮发展,对区域创新环境、公共服务、生活配套等城市功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们通过规划建设联影小镇,更好推动高端制造、创新研发和品质生活融为一体,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另一方面做好“以产兴城”,有效应对城市化区域“产业空心化”问题,规划布局适合城市发展的生物医药细分产业,以高品质城市功能吸引优质人才和创新企业集聚。比如,聚焦嘉定新城、南翔等城市化成熟地区,布局械谷、生命元谷等都市型特色产业园,分类拓展承载空间,导入总部、研发、产业化基地等功能,进一步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四)做强集群创新功能

针对多龙头牵引、多中心布局的特点,积极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界限,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链条,有效弥补各自为战、缺乏互补的短板,有力赋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一是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坚持“实体+虚拟”相结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系统整合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工具、科研设施、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平台,探索建立全区统一的“虚拟大实验室”,通过建立生物医药企业名录、接入全链条服务清单、出台实验室使用补贴政策等,实现公共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与开放共享。二是构建协同创新联盟。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链主驱在生物医药优势细分领域设立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强化在技术、标准、品牌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持续抢占行业先发优势。三是打通多元融资渠道。坚持“基金+基地”发展模式,设立区级产业引导专项资金,更好发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更多细分赛道“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嘉定将围绕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目标,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产业链整体布局,加速推动本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一)找准目标定位,彰显产业特色

突出特色优势和强链争先,聚力发展高端影像诊断设备、高端医疗芯片及元器件、植介入医疗器械等高性能医疗设备及器械产业,抢占基因及细胞治疗创新疗法、下一代抗体药物、预防型肿瘤疫苗等精准医疗细分领域新赛道,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引领示范区,构建全球精准医疗创新高地、全国高性能医疗设备及器械产业示范区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兴特色园区。到202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出力争达到1000亿元,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300家,引进培育15家具有突破性创新的行业龙头和独角兽明星企业。

(二)做实空间布局,打造产业优势

按照“精准匹配、聚焦核心、持续成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全区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承载,打造“一轴一镇、两谷两区”的规划布局,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一轴:指从南部江桥镇到北部工业区,以嘉闵线为串联的嘉定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轴。一镇:指以“链主”企业联影医疗为核心的联影小镇,重点发展高性能医疗设备。两谷:指由南翔生命元谷和马陆械谷组成两大产业策源及创新锚点,作为未来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主承载区。两区:指江桥镇、安亭镇两个片区。江桥片区将打造生物医药展示窗口功能区,安亭片区将建设精准医学创新港。

(三)加强招引力度,提升产业能级

依托已设立的外省市驻点机构,拓展招商网络、搜集招商信息。以挂靠、共享等方式推动设立境外招商联络点。持续做好“投资嘉定·全球行”系列活动,赋能外资招引工作。利用数字化平台收集生物医药项目线索,及时关注大企业动态,挖掘项目信息。进一步优化与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拓展生物医药项目信息来源渠道,助力项目质量的提升。

(四)丰富融资渠道,助力产业生态

持续用好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以产业园区和经济城为抓手,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企业与银行精准精确对接贷款融资。加快推进嘉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同时加强与市场知名基金、生物医药行业专家学者的交流对接,积极开展相关合作、遴选优质生物医药产业项目,通过招投联动推进一批前景好、潜力大的生物医药优质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医药项目招商引资的强度和力度。

(五)加强项目统筹,实现条块联动

建立生物医药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协调机制,遵循“精准聚焦、明确责任、压紧压实”原则,做好区域项目统筹协调工作。各相关单位协同落实生物医药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针对项目招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项目推进会、调度会等专题会形式进行专项突破,全力推进生物医药重点项目落地。 

(六)强化科技赋能,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区内科研院所及高校等丰富科创资源,重点聚焦医疗声学技术、医疗监测芯片、光学扫描、放射性药物、人体材料等前沿领域,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疗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带动产业协同创新。发挥长三角科交会平台作用,助力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重点围绕本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重点科创企业、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产业项目落地,获得政策资金支持。
    (七)聚焦关键节点,促进协同发展

聚焦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支持本区生物医药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链一是支持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带动提升区级医院临床研究能力,完善三级临床研究网络,加快重点领域突破,支撑产业优化升级。二是搭建临床医疗与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与平台,整合区内医疗机构资源,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院校合作、院企合作、医工合作,形成创新研发合力,逐步实现临床医疗与产业协同发展。三是支持创新药品和器械研发应用,推动具有自主策城产权的成果实现临床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和质量,持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多层次激励机制,优化临床研究人才评价体系,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参加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引领生物医药重大产品创新。

最后,感谢你们本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支持和指导我们的工作!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2024年5月17日

联系人姓名:许丽霞、陆武彬                联系电话:69989850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C217       邮政编码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