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4-02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04

袁佳成委员

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嘉定区“城中村”改造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政策背景

城中村改造是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城市发展工程和社会治理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6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将城中村改造列为城市更新重要举措,指出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初步释放政策信号;7月政治局会议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再次释放积极信号。2023年7、8月以来,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制度和部署要求陆续出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入前所未有高度。

二、推进举措

2023年8月,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区建管委作为嘉定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牵头部门。区建管委在推进项目改造中重点把握以下工作原则:

1.目标导向强统筹。一是规划引领一张蓝图。城中村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治理工程和发展工程,必须坚持先谋后动、谋定而动,采取不同方式和改造模式,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二是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嘉定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必须注重历史文脉资源活化利用,推动城市风貌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三是多管齐下稳定资金。积极寻求多样化融资渠道,更好挖掘土地价值,推动扶持政策成果转化,织密城中村“资金网”破解融资难题。四是结构优化宜居宜业。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联动,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并在城中村改造中合理规划布局优质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更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空间。

2.需求导向强举措。本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多、功能定位高、标准要求严,必须依法合规、稳妥有序推进。去年,我区出台《嘉定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合作单位遴选操作办法》,为项目合作单位遴选提供路径依据。年初,印发《嘉定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对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沉浸式、穿透式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全过程管理的流程管控和规范要求。同时,注重合作单位的“资金实力、建设经验和运营能力”,确保“选好人、选个好人”。并对加强项目前期复核咨询、过程监督和资金监管等提明确要求。近期正在研究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相关机制办法,并对当前2个已认定、4个待认定项目的资金需求和借款计划进行排摸梳理,以确保城中村改造年度计划平稳有序推进。

3.问题导向强协同。城中村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区建管委深感时不我待,更是责任所在,切实发挥好牵头统筹作用,充分强化与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深入开展研究论证、扎实做好前期准备、严格落实全过程管理,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一是提高站位、强化协同。将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计划、目标任务、推进举措和全过程管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深化建立相匹配的信息报送、情况反映、问题预警和监督问效等工作机制,构建区级城中村改造工作协同推进大格局。二是强化联动、合力监督。区更新办根据各项目不同重点环节、阶段特点和不同难点问题,通过及时报备和邀请协同督导等方式,借势借力、高位推动,助力行业领域队伍成长和作风建设。三是自我加压、提升能级。一方面,区建管委对标对表、自我加压,在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度保障、推进体系建设上下大决心、大功夫;另一方面,在项目推进举措和改造成果上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检验,进一步推动我们督促、协调、指导的牵头职能作用发挥。

三、困难问题

本轮城中村改造项目多,且存在资金需求大、市场主体信心不足等诸多困难。

1.资金保障压力大。去年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住建部分别牵头下发《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贷款管理办法》、《关于通过专项借款支持城中村改造的工作方案》,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融资方式与上海原有的融资模式相比,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的融资配套政策将一二级开发切分开,以政府主导改造的模式或将成为趋势,但实践中不排除保留一二级联动的路径,以提升改造主体的积极性。但由于项目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多,改造项目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2.市场主体积极性欠缺。原有模式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一二级联动使市场主体能以相对较低地价获得二级开发权,二级开发收益能基本覆盖资金成本和风险溢价。但本轮城中村改造受一二级不联动、市场预期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二级开发存在潜在走低风险,市场主体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计划

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实施,必须加强统筹谋划、规划引领、资金保障和制度供给。充分调动属地政府、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发力。

1.健全推进体系建设。对照《嘉定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区更新办研究谋划本区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相关职责制度、议事规则和考核办法等,充分发挥督促、协调、指导作用。区“两旧一村”专班及“城中村”改造专项推进工作组围绕“城中村”改造工作整体部署和重点任务,切实发挥业务部门指导职能,强化属地协同意识,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构建计划协同、体系完备、上下一体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机制体系

2.完善政策制度供给。《嘉定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试行)》为统领,区更新办会同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属地街镇在改造目标、实施路径、规划计划、推进举措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保障各项目的有序实施、高效推进。同时,抓好“城中村”改造配套政策的创新运用,为全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谋求新动能。

3.强化配套资金支持。为用足用好国家新政,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借款管理办法,明确借款主体、借款操作流程和资金管理要求,统一管理手势和标准,保障全区“城中村”改造融资工作高效有序落实。同步梳理排摸拟启动项目的专项借款需求计划,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提供融资保障。

4.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一是召开“城中村”改造项目推介会吸引行业领域更多优质企业和力量资源参与嘉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二是建立嘉定区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三是充分运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参与“城中村”改造全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强化质量管控、加强风险防控。四是试点“三师”联创赋能“城中村”改造,实现改造项目的整体性谋划、专业性策划、合理性评估和陪伴式服务。

当前,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市、区两级重点推进的重要任务。城中村改造既是让城市“旧貌换新颜”,又能消除诸多潜在安全隐患,提供更多宜居宜业的生活生产空间。同时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面临整治难、拆迁难、安置难等困难,以及资金投入大、改造任务重、建设周期长等挑战。

为此,嘉定区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进城中村改造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坚持嘉定特色、高点定位,统筹区内资源要素,打通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瓶颈障碍和矛盾问题;坚持文化传承,保护历史风貌,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在严格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科学推动城中村历史文化空间的活化利用和改造焕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能运营管理,为我区高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建设高品质城区提供坚强支撑,打造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示范标杆。

 

                          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24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