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家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振兴活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机制,让“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我区按照市级要求以及《嘉定区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改造长效管理奖补资金使用办法》实施村庄改造、落实奖补资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根据《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本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指导意见》(沪农委〔2023〕116号)文件精神,按照“全要素、全覆盖”的标准,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指导意见》、《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细则》及《嘉定区推广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与积分制管理有机结合,并保障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专项奖励资金投入,实行分档奖补,把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各项事务转化为具体指标并予以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村庄“面子”更“靓”、村民“里子”更“实”。
二、深挖本地农文旅特色,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2年我委印发《嘉定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2-2026年)》和《嘉定区休闲农业工作指引(试行)》;规划明确我区休闲农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是打造乡村特色农文旅项目。如:大裕村以“马陆葡萄”特色品牌为基础,举办马陆葡萄节,延伸产业链,打造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农家乐体验等多功能新型农业旅游景区。毛桥村依托毛桥集市开设酒坊等七大传统工坊,传承还原嘉定古法技艺。同时,通过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更好地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发展乡村产业。二是打响农业品牌。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嘉定已形成了马陆葡萄、华亭哈密瓜、工业区草莓、外冈大米、黄渡番茄等“一镇一品”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在此基础上,培育打造上海马陆葡萄节、菊园樱桃节、华亭哈密瓜科技文化节、沥江田园文化节等旅游节庆品牌,显著提升了嘉定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上海嘉定”、“嘉定三农”、“爱赏嘉定”等融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加大乡村民宿特色品牌和精品案例的宣传力度,扩大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的转型升级与线上销售渠道。
三、依托电商产业资源,力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育扶持直播电商基地。吸引直播电商平台、专业服务机构等入驻,联合企业、院校加强直播团队孵化,鼓励积极申报上海市直播电商基地。二是拓展农村数字便民服务。引导电商平台通过供应链管理、门店升级、品牌合作等方式,改造升级农村便利店、小超市等;充分盘活现有设施设备,鼓励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升级为供应链中转仓、直播电商场所、前置仓等。三是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品牌。鼓励发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发展“电商+休闲农业”“电商+乡村旅游”等,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促销活动。四是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打造“我嘉生鲜” 微信商城,进一步将我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向外推送。2022年,平台销售金额近700万元,2023年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销售额达50余万元。
四、加强人才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分层分类实施人才激励。持续推进《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涉农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实施办法》,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三农”、扎根嘉定。对涉农领域高层次人才进行梯度式租房、购房、生活补贴,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大“三农”人才引进力度,在特殊人才引进方面为“三农”人才设置“单独赛道”。对涉农经营主体农技人才进行农业岗位补贴,加强引才留才力度。二是拓宽培育渠道,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素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全国远程教育平台知识更新培训、农业专业课继续教育学习。选派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参加市、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上海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业经理人等专题培训。开展农业系列职称评审申报指导,介绍宣传各类人才服务类项目。组织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和区自然科学课题项目申报,参加上海市农村创业大赛,提高人才专业能力。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