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对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4-08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5-29

毛雁冰代表

提出的《抢抓机遇、加快提升发展质效,塑造嘉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十四五”时期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产业经济运行持续承压。您提出的3条建议对加快全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夯实经济企稳向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经研究,拟全部采纳嘉定将在产业体系构建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以及配套产业服务完善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具体工作如下

一、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战新产业提速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革命带动产业变革,加快推进三个千亿级产业和“2+2+1”未来产业体系发展,已研究制定嘉定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方案,助推嘉定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是积极布局汽车产业新赛道。全力推动上汽大众转型升级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带动区内上下游零部件企业整体转型升级,提高汽车产业整体质效。聚焦智能网联和氢能源2个细分赛道,持续推进“三港两园”载体建设,为智能网联软硬技术落地提供空间保障,和扩大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引领能力,以及强化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及应用。力争新汽车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二是加快落实市集成电路“一体两翼”发展布局。加快完成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升级,做好政策落实,进一步做强智能传感细分赛道。重点建设以嘉定工业区汽车芯谷、传感器产业园为核心,安亭、徐行、嘉宝智慧湾等一批特色园区打造产业集群效应充分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平台优势探索建立标准开发、产品应用检测等多个平台,推动传感器及智能硬件标准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集成电路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840亿元,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三是做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品牌。聚焦工业区联影小镇、马陆械谷、南翔生命元谷等特色园区建设,打造“一轴一镇、两谷两区”的产业布局。强化政策赋能,研究出台专项政策2.0。围绕链长+链主“双链”驱动和基金+基地“双基”联动,发挥优势、做强特色,举办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嘉定同期活动等系列特色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力争生物医药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365亿元,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向千亿级靠拢。四是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建设。全力打造未来智能、未来能源2个未来产业集群,突破打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2个未来产业领域,探索开拓未来空间1个未来产业方向。提升“碳索嘉”未来能源谷、聚能小镇载体能级谋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构建未来产业集聚园区。2030 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

二、提升服务发展能级,促进产业生态链健康循环

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助力先进制造业健康高速发展。一是推动产业融聚发展。加强产业优化配置,聚焦发展电商产业,融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科技服务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建立与创新驱动相适应、与制造业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二是优化载体功能布局。聚焦提升楼宇经济辐射能级,推动“亿元楼”特色产业品牌打造。聚焦“5+5”市级文创园区、区级直播和短视频基地建设,形成多层次、差异化、品牌化产业空间发展布局。聚焦嘉定新城、北虹桥等重点区域特色服务业发展,挖掘优质承载空间并释放潜力。充分发挥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作用,形成“汽车+会展全产业链,打造会展经济发展高地三是提升项目带动效应。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以京东智慧无人电商运营中心、得物鉴定、管理及研发中心等项目为支撑,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示范场景作用,探索村播电商新路径,进一步擦亮中广国际“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招牌,打造两业融合新范本。四是优化商业生态环境。编制《嘉定区商业空间布局规划(2023-2035)》,重点推进西云楼、永盛里、春熙集等项目,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举办好“2024嘉定购物节”等亮点主题活动,促进“商旅文体农”品牌性活动。指导安亭镇、马陆镇等争创上海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植入多元化、便民化、智慧化消费业态。

三、加强校地合作力度,提升经济创新及竞争力

加强与高校交流,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和产业政策引导作用,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深入开展。一是推动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发展提质增能。持续深入推进《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院地合作“科创核”规划研究编制,聚焦我区创新策源核心领域及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发展格局,布局五大重点前沿科技领域,细分23项主攻方向,力争加速打造创新“核爆点”。是加快提升校地合作科技园引领带动。构筑同济、复旦、上大“三园支撑”的校地合作布局,打造同济大学科技园“未来谷”,启动《嘉定区深化校地合作建设千亿级科技园发展规划》编制,成立自主智能交通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联盟,共建德国电池安全中心中国研究院。推动上大科技园与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联动发展,建设集成电路计算与EDA等5个平台。三是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优化整合政策体系,实施《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上海市嘉定区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新政,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的支撑引导作用。四是持续加深与长三角国创中心、院士专家成果转化中心、卡脖子等平台机构深入合作。聚焦创新“核爆点”,加强院、市、区协同联动,会同相关合作机构,常态化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对接活动,推动一批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开展“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项目,协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加速转型升级,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同时,持续放大长三角科交会等重大活动品牌效应,联合温州、昆山、太仓等长三角兄弟城市,推动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体量稳步提升。

四、强化多维要素保障,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通过提升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始终坚持产业高端化、多元化发展。一是加强企业梯度培育。落实企业梯度培育相关政策,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打造“1+3+2”智改数转特色园区,力争完成100家重点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培育至少1个标杆性智能工厂、10个示范工厂、33个优秀场景,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二是强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作用。充分运用“我嘉金融”服务品牌,整合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指导街镇积极组织各类产融对接活动,持续发挥区上市公司协会、区金融企业协会平台桥梁作用,促进两个协会融合互动,推动产融互促。依托上市挂牌企业储备库,对重点企业进行帮扶指导,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借力资本做大做强。三是落实人才激励政策。通过《上海市嘉定区激励企业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实施办法》政策实施,激励企业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积极性,激发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产业人才服务效能优化我区特殊人才引进落户工作,提高引才能级,持续为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四是做好产业招商。依托嘉定人才新政30条,围绕千亿级科技产业园建设,充分利用好嘉定区国资股权投资平台,通过项目直投、投资市场化基金等方式吸引项目落地。以创新发展磁吸高端人才落户,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2024517

 

 

 

 

联系人姓名:许朝军                       联系电话:69989796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C227       邮政编码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