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科学技术界别: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区属企业增强科创服务功能 深化院地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嘉定区推动院地合作成果转化总体情况
一直以来,嘉定区始终牢牢聚焦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深入推进校地、院地合作,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构筑产业创新体系,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持续深化院地合作科技园建设。自2022年以来,区科委深入研究编制《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多轮完善,基本形成完整规划。根据规划,院地合作科技园将紧紧围绕“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总体发展格局,强化未来数字智能、未来能源装备、未来材料科技、未来空天海洋、未来生命医学等“5+23”主导科技产业体系,重点打造菊园新区院地合作“科创核”,深化未来材料科技园、未来数智科技园、“杭光所-科嘉示范园孵化中心”、核创空间等特色载体建设;现阶段,正在着力推动一批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和院地合作产业化项目加速集聚,光机所神光综合实验平台、应物所新能源核心装备总装生产线、硅酸盐所光刻机关键材料、施剑林院士团队“腔道肿瘤解聚治疗创新技术”等重大项目均已落地并有序推进。
二是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去年,结合新一轮人才政策研究出台契机,区科委会同区人才办,研究出台《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上海市嘉定区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探索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去年作为政策实施首年,共支持“揭榜挂帅”项目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3项,撬动校企院企合作研发投入近亿元;今年,区科委进一步推动“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揭榜挂帅”常态化模式,将通过定期发布“揭榜挂帅”需求清单,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供需对接,更好支持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强化成果转化机制模式。依托嘉定区与长三角国创中心等机构深度合作,持续打响长三角科交会品牌,截至去年,已连续举办6届科交会,累计吸引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展千余家次,同期活动总数近250场,累计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金额12亿元。自2023年起,创办“科技之嘉 创见未来”院地合作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大赛品牌,聚焦嘉定主导科技产业方向,遴选挖掘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助推更多首发首创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科创产业“主战场”;目前也正在全力推进第二届大赛相关工作,5月28日将举办大赛开幕式与“未来材料组”项目路演;我们将通过导入政府、国企、社会化机构等各方资源,更好挖掘培育一批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硬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四是推动创新创业载体能级提升。长期以来,我区持续支持专业化、品牌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市级孵化器19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众创空间7家(其中国家级1家),去年双创载体建设发展情况评估荣获全市第一。同时,2023年,新微创源入选市级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区科委会同新微创源编制形成《新微创源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方案》,重点聚焦智能传感领域,发挥其创新资源禀赋与院所基因,做强新微创源高质量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能力,整合驻区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联动区域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硬科技”项目联合选育的桥梁。
五是深化“科创365”大科创服务机制。通过持续支持推动院士成果中心、卡脖子等机构,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链主企业家与科创菁英特训营”等品牌活动,会同区工商联开展“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积极搭建科技产业化供需对接平台。2023年,累计开展“嘉定双创讲堂”活动100期,线上线下参与人数逾2.5万人次,今年截至4月已开展31期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超2100人次;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联动卡脖子公司梳理驻区科研院所待转化科技成果400余项,推动成果转化合作项目对接落地15项;目前正在会同院士成果中心,积极推动涂善东院士、俞建勇院士前沿成果在区内转化落地。
二、下阶段推动院地合作成果转化重点思路举措
对标进一步做强科技创新引擎、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更高要求,结合提案提出的我区“产业赋能不够紧密、政策扶持不够精准、服务力量较分散”等方面瓶颈问题,以及完善政策运行机制、优化产业发展载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方面宝贵建议,下阶段将着力从以下方面强化工作举措并重点推进:
一是深化顶层设计引领。结合“十五五”规划研究,面向“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方向,持续推动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深化落实,特别是在菊园新区“科创核”、聚能小镇、联影小镇、智能传感小镇等重点区域规划上,从产城融合发展、新兴产业集聚、生态宜居宜业等层面做好系统性布局,由相关委办、街镇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长远谋划,敏锐把握创新链上的科技进步信号,拓展产业链上创新应用场景,与“十五五”规划形成紧密衔接。
二是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对接机制。力争做实区领导与高校院所高层的常态化对接、结对机制,在高能级平台机构、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导入方面形成更强合力,加强重大合作项目的持续跟踪推进,更好在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靶向招引集聚创新资源;贯彻落实《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精神,探索多元化院地合作模式,多渠道协同推进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支持院所科研团队自主实施成果转化、依托街镇及园区共建平台、依托科创资本开展合作等,精准推动一批高质量、高潜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持续做强产业载体要素支撑。结合前期实地调研学习杭州光机所、南京先进激光研究院取得的成功经验,将重点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资本嫁接+产业转化”方面做强产业载体要素支撑体系。比如提升新微创源作为高质量孵化器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垂直园区”等工业上楼、混合用地试点等,支持孵化器与张江嘉定园、特色产业园区等建立接力孵化和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增强对科学技术、关键资源要素的吸附能力和整合能力,培育更多拥有颠覆性技术、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
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引导。目前,区科委正在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培育等方面,加快推动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一揽子政策研究出台,政策出台后将有效提升成果转化政策要素支持力度;同时,正探索通过谋划设立区科创投集团,依托战新产业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路径,通过“产研联动、拨投结合”等模式,针对校地、院地合作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突出政府基金要素引领、撬动,鼓励相关街镇、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园区等共同参与,在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介入支持,加大对硬科技项目培育成长的早期支持。
五是持续搭建好协同创新平台。着力以“成果转化清单+揭榜挂帅清单”等形式,搭建技术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揭榜挂帅”支持力度,鼓励校企、院企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合作;探索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和利用效能的新模式,做实“青蓝几何”“马陆械谷”等虚拟共享平台,打造更多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公共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研设施共用、“卡脖子”问题共解、科技成果共享。
六是做深做实“科创365”服务体系。将发挥好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中科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摩仑科技、卡脖子等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重要作用,依托院地合作颠覆性大赛、“创在上海”等平台,对接导入“拨投结合”“揭榜挂帅”“创享嘉”等机制举措,在技术对接、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环节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参与的协同机制,在招才育才、培育新兴产业新生态等方面共同营造浓郁科创氛围。
七是做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坚持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理念,依托区人才新政30条的体系化支持,发挥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聚焦嘉定重点产业发展,强化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支持院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人员交流,帮助科研和产业紧密结合,掌握产业发展热点,提升产业化成果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依托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高精尖缺”,精准绘制“人才地图”,制定高层次及紧缺型人才目录,靶向引进与产业高度匹配的高层次人才。
八是完善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体系。基于嘉定区科研院所众多、科技成果储备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聚焦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组成科创投资联盟、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等举措,加强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需求+服务”、“金融+交易”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落地,为高校院所团队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科技服务。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5月23日
联系人姓名:金戈 联系电话:69989898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A214室 邮政编码: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