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4-00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11

区工商联

们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本区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参与‘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区始终牢牢聚焦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聚焦重点领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资源,深入推进院企、校企合作,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构筑产业创新体系。紧紧围绕提案提出的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合作、强化场景建设与应用示范、加强功能平台建设、营造融合创新生态等方面宝贵建议,区科委将在推动“产学研用”融合,提升企业协同创新转化能力等方面,持续做深做实三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合作”方面

一是将持续深化推进院地合作科技园建设。2022年以来,区科委深入研究编制《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多轮完善,基本形成完整规划。根据规划,院地合作科技园将紧紧围绕“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总体发展格局,强化未来数字智能、未来能源装备、未来材料科技、未来空天海洋、未来生命医学等“5+23”主导科技产业体系,重点将打造菊园新区院地合作“科创核”,深化未来材料科技园、未来数智科技园、“杭光所-科嘉示范园孵化中心”、核创空间等特色载体建设;也将深化实施院地合作“千千万万”工程,持续激发院所创新策源力,推动新能源核心装备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支持院企联合创新,放大成果转化溢出承载效应,推动科创项目、创新主体落地见效。

二是推动校地合作科技园协同发展。一方面将重点聚焦同济大学国家级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以智慧交通、人工智能、智能汽车作为主导方向,打造同济“未来谷”,推动高校知识外溢与辐射;同时将依托上海大学学科优势,以健康医疗和微电子传感器为主导方向,联动上大微电子学院和相关院所,推动上海大学科技园能级提升,依托马陆械谷、南翔精准医疗园等,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科大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推动生物芯片、医疗电子、BTIT等领域校企联合创新。

三是将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去年,结合新一轮人才政策研究出台契机,区科委会同区人才办,研究出台《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上海市嘉定区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探索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也纳入了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去年作为政策实施首年,共支持“揭榜挂帅”项目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3项,撬动校企院企合作研发投入近亿元;下阶段,区科委也将落实推动“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揭榜挂帅”常态化申报支持模式,定期发布“揭榜挂帅”需求清单,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供需对接,更好支持一批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加强功能平台建设”方面

长期以来,区科委持续跟踪推进两个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新型研发机构,着力营造融合创新生态。

一是支持微技术工业研究建设方面。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成立于2013年,其“超越摩尔”8寸研发中试线(简称“8寸线”)是国内首条、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超越摩尔”领域研发中试平台;目前已形成环境、光学、红外、声学、惯性、硅光和生命7大系列、26个成熟工艺、9个新研发工艺的全方位体系化工艺布局,拥有5000平方米洁净室,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生物传感器、MEMS微镜、光学透镜、ITO显示器、DOE结构光芯片等产品方面已具备量产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孵化转化,累计实现产业收入超9.12亿元,服务企业786家,孵化企业超30余家。

二是支持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是稳步推进三大功能建设:燃料电池方面,打造8200平方米实验室,实现电堆、整堆以及标准单池等测试能力;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主要聚焦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数据采集方面,构建国际先进的实验室仿真、封闭区测试到开放道路测试全产业链测试评价技术体系;模型风洞方面,结合同济大学整车气动声学和热环境风洞试验设施,打造国内最完备的汽车风洞群。截至目前,汽车平台已累计实现服务收入超7000万元,累计对外服务项目608项次、服务企业207家,在区内招引落地18家汽车行业企业,已先后承担氢燃料电池、加氢机关键零部件、车联网安全体系建设等国家和市级重点科研项目,与同济大学、上汽集团、重塑能源等单位合作获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重要奖项。

三是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依托我区高校院所、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等雄厚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持续支持一批研发机构在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已建成国内首条以国产设备为主的12英寸先进传感器中试线,在CMOS兼容MEMS集成、压电材料及工艺、异质异构集成等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已产业化,并联合传感器上下游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摩仑智能传感研究所聚焦中高端传感器领域,打造产业链上下游贯穿、技术关联、供需配合的高效研发产业化体系,从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出发引领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聚焦衬底材料、工艺材料、原辅材料三大方向,通过打造集成电路材料应用研发平台,结合集成电路材料基因组技术,加速集成电路材料及原辅材料的测试分析与应用研发。

去年,市级层面先后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与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聚焦打造各类研发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区科委积极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发动街镇科技部门共同推动潜力机构梳理挖掘,作为政策实施首年,已推荐包括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智能汽车融合创新中心、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摩仑智能传感研究所、宇道生物、艾普强、中生复诺健、中科神光等8家单位申报。下阶段,区科委也将持续推动汽车“新四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储备培育,推动“青蓝几何”、“马陆械谷”等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持续壮大多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格局。

三、“强化场景建设与应用示范”方面

一是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方面。长期以来,我区持续支持专业化、品牌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市级孵化器19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众创空间7家(其中国家级1家),去年双创载体建设发展情况评估荣获全市第一。同时,2023年,新微创源入选市级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全市共7家,郊区唯一),区科委积极落实市级要求,落实服务专员,会同新微创源编制形成《新微创源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方案》(建设周期三年,投入经费总计约1.0945亿元),重点聚焦智能传感领域,发挥其创新资源禀赋与院所基因,做强新微创源高质量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能力,整合驻区高校院所、微技术工研院、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摩仑科技等研发资源,联动区域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硬科技”项目联合选育的桥梁,促进项目“超前发现”“超前布局”。

二是深化“科创365”大科创服务机制方面。区科委持续支持推动院士成果中心、卡脖子等机构,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链主企业家与科创菁英特训营”等品牌活动,会同区工商联开展“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积极搭建科技产业化供需对接平台。2023年,累计开展“嘉定双创讲堂”活动100期,线上线下参与人数逾2.5万人次;今年截至4月已开展31期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超2100人次;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挖掘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待转化科技成果400余项;会同院士成果中心,积极推动涂善东院士、俞建勇院士前沿成果在区内转化落地。下阶段,区科委也将继续积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重要作用,走进区内外科研院所,做好技术交流、成果挖掘、合作对接等“科创服务”;联动工商联体系内资源,深入开展“科创合伙人”活动,服务高校院所科学家创业团队对接市场、管理、成果转化应用场景等,做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定向服务。

三是强化成果转化机制模式方面。依托嘉定区与长三角国创中心等机构深度合作,持续打响长三角科交会品牌,截至去年,已连续举办6届科交会,累计吸引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展千余家次,同期活动总数近250场,累计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金额12亿元。自2023年起,创办“科技之嘉 创见未来”院地合作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大赛品牌,聚焦嘉定主导科技产业方向,遴选挖掘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助推更多首发首创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科创产业“主战场”;目前也正在全力推进第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二届大赛相关工作,5月28日将举办大赛开幕式与“未来材料组”项目路演;我们将通过导入政府、国企、社会化机构等各方资源,重点在分赛道赛事、政策服务支持等方面导入“拨投结合”“揭榜挂帅”“创享嘉”等政策机制,对接相关服务机构,更好挖掘培育一批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硬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四是在打造科技金融和政策服务体系方面。自2020年,“嘉定区科技金融服务站”启动以来,区科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科技信贷方面,根据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发展期等不同发展阶段,服务企业用好“科创助力贷”“科技履约贷”等产品,2023年累计帮助嘉定67家科技企业获授信金额超2.5亿元。风投创投和成果转化方面,联合区工商联共同搭建“科技+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资源聚焦嘉定区内科技企业,深化区域科技金融工作内涵。目前,我委正牵头研究《嘉定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拟针对性出台相应政策,重点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推动优质创新项目转化落地、鼓励研发资源和应用场景开放共享、支持创新人才集聚引领、探索设立校地院地合作成果转化基金,更有力深化关键核心领域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产业策源和创新主体培育,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5月23

 

 

联系人姓名:金戈                  联系电话:69989898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A214室 邮政编码: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