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菁、邓惠娟、田贵超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完善本区院地合作体制机制,发挥科研院所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嘉定区推动校地院地合作总体情况
一直以来,嘉定区始终牢牢聚焦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深入推进院企、校企合作,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构筑产业创新体系,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持续深化院地合作科技园建设。自2022年以来,区科委深入研究编制《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多轮完善,基本形成完整规划。根据规划,院地合作科技园将紧紧围绕“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总体发展格局,强化未来数字智能、未来能源装备、未来材料科技、未来空天海洋、未来生命医学等“5+23”主导科技产业体系,重点打造菊园新区院地合作“科创核”,深化未来材料科技园、未来数智科技园、“杭光所-科嘉示范园孵化中心”、核创空间等特色载体建设;深化实施院地合作“千千万万”工程,持续激发院所创新策源力,推动新能源核心装备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支持院企联合创新,放大成果转化溢出承载效应,推动科创项目、创新主体落地见效。
二是推动校地合作科技园协同发展。一方面重点聚焦同济大学国家级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以智慧交通、人工智能、智能汽车作为主导方向,打造同济“未来谷”,推动高校知识外溢与辐射;同时依托上海大学学科优势,以健康医疗和微电子传感器为主导方向,联动上大微电子学院和相关院所,推动上海大学科技园能级提升,依托马陆械谷、南翔精准医疗园等,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科大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推动生物芯片、医疗电子、BTIT等领域联合创新。
三是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去年,结合新一轮人才政策研究出台契机,区科委会同区人才办,研究出台《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上海市嘉定区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探索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去年作为政策实施首年,共支持“揭榜挂帅”项目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3项,撬动校企院企合作研发投入近亿元;今年,区科委进一步推动“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揭榜挂帅”常态化模式,将通过定期发布“揭榜挂帅”需求清单,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供需对接,更好支持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强化成果转化机制模式。依托嘉定区与长三角国创中心等机构深度合作,持续打响长三角科交会品牌,截至去年,已连续举办6届科交会,累计吸引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展千余家次,同期活动总数近250场,累计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金额12亿元。自2023年起,创办“科技之嘉 创见未来”院地合作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大赛品牌,聚焦嘉定主导科技产业方向,遴选挖掘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助推更多首发首创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科创产业“主战场”;目前也正在全力推进第二届大赛相关工作,5月28日将举办大赛开幕式与“未来材料组”项目路演;我们将通过导入政府、国企、社会化机构等各方资源,更好挖掘培育一批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硬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五是推动创新创业载体能级提升。长期以来,我区持续支持专业化、品牌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市级孵化器19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众创空间7家(其中国家级1家),去年双创载体建设发展情况评估荣获全市第一。同时,2023年,新微创源入选市级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区科委会同新微创源编制形成《新微创源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方案》,重点聚焦智能传感领域,发挥其创新资源禀赋与院所基因,做强新微创源高质量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能力,整合驻区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联动区域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硬科技”项目联合选育的桥梁。
六是深化“科创365”大科创服务机制。通过持续支持推动院士成果中心、卡脖子等机构,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链主企业家与科创菁英特训营”等品牌活动,会同区工商联开展“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积极搭建科技产业化供需对接平台。2023年,累计开展“嘉定双创讲堂”活动100期,线上线下参与人数逾2.5万人次,今年截至4月已开展31期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超2100人次;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挖掘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待转化科技成果400余项;目前正在会同院士成果中心,积极推动涂善东院士、俞建勇院士前沿成果在区内转化落地。
二、下阶段深入推动校地院地合作重点思路举措
目前,嘉定已基本形成面向科技前沿、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产业布局特色鲜明、营商环境优质卓越的创新环境,但对标进一步做强科技创新引擎、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更高要求,结合提案提出的打造嘉定特色的研发转化模式、科技初创企业培育体系,形成更加耐心的成果转化支持机制等方面建议,下阶段将着力从三大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持续深化顶层设计引领。一方面结合“十五五”规划研究,面向“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方向,持续深化校地、院地合作两个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特别是在菊园新区“科创核”、聚能小镇、联影小镇、智能传感小镇等重点区域规划上,从产城融合发展、新兴产业集聚、生态宜居宜业等层面做好系统性布局,由相关委办、街镇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长远谋划,敏锐把握创新链上的科技进步信号,拓展产业链上创新应用场景,与“十五五”规划形成紧密衔接。机制方面,力争做实区领导与高校院所高层的常态化对接、结对机制,在高能级平台机构、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导入方面形成更强合力,加强重大合作项目的持续跟踪推进,更好在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靶向招引集聚创新资源。
二是持续做强各类要素支撑。前期,区科委牵头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嘉加集团等,实地调研学习了光机所“杭州模式”、“南京模式”等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了相关共识。下阶段,将重点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资本嫁接+产业转化”方面探索搭建更加完整的资源体系。比如提升新微创源作为高质量孵化器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垂直园区”等工业上楼、混合用地试点等,支持孵化器与张江嘉定园、特色产业园区等建立接力孵化和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增强对科学技术、关键资源要素的吸附能力和整合能力,培育更多拥有颠覆性技术、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同时,将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培育等方面,力争加快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一揽子政策,提升政策要素支持力度;重点依托战新产业引导基金、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路径,针对校地、院地合作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突出政府基金要素的引领、撬动作用,联动市级母基金、社会化资本等共同投入,加大对硬科技项目培育成长的早期支持。
三是积极推动各类资源协同。通过谋划设立区科创投集团,加速整合激活区属国企资源,构造更加完整的科创功能体系,在科技投资、科技服务、科技载体、“拨投结合”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探索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和利用效能的新模式,做实“青蓝几何”“马陆械谷”等虚拟共享平台,打造更多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公共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研设施共用、“卡脖子”问题共解、科技成果共享。同时,将发挥好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中科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摩仑科技、卡脖子等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重要作用,依托院地合作颠覆性大赛、“创在上海”等平台,对接导入“拨投结合”“揭榜挂帅”“创享嘉”等机制举措,在技术对接、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环节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参与的协同机制,在招才育才、培育新兴产业新生态等方面共同营造浓郁科创氛围。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5月23日
联系人姓名:金戈 联系电话:69989898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A214室 邮政编码: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