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发展改革委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4-00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20

陈华、王宇伟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营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更好营商环境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区围绕创造更好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制定优化营商环境1.07.0行动方案以及“放管服”改革1+X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上海市嘉定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月度工作跟踪、季度工作推进、工作月报、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和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等工作制度,数据赋能开发“嘉定区优化营商环境综合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级,惠企利企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办事便捷度、体验度持续改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区域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一)办事便捷度、体验度持续改善新设企业方面2017年新设企业需要7个环节22天办结,2018年3月31日起,新设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上线,通过减环节、减流程,实现新设企业材料齐全“3+1+1”办结,减到3个环节5天(其中办理营业执照3天),2020年减到2天办结,2022年起压缩至半天办结。建筑许可方面:通过建系统、建中心,实现所有事项一网通办,全部审批一窗搞定。实现“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审批环节从2017年23个减少到目前8个,办理时限从原来279天减少到现在50天,符合条件项目相关费用也能予以减免。获得电力方面2018年160千伏安及以下的分散低压用电客户流程压减为“申请受理、外部工程实施、装表接电”3个环节同时不超过35个工作日,客户0投资;2020年压减办电环节为“申请受理、装表接电”2个环节,总接电时长不超过10个日历日,客户0投资;2022年将原160千伏安及以下0投资界面提升至200千伏安及以下。

(二)服务能级持续提升。“线下”以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为主要阵地,持续完善“一窗受理”机制,同时结合“我嘉·邻里中心”建设,推动服务事项向社区下沉,拓展“15分钟政务服务圈”。目前全区共有43家家政务服务站对外服务,均已配备“一网通办”自助工作台,已接入政务服务事项1218项,其中业务办理类事项384项,查询类事项127项,证照查询打印服务707项。构筑起行政服务中心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政务服务站三级实体窗口政务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一网通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情形)2538项,其中具备全程网办能力2367项,全程网办能力达93.2%。

(三)惠企利企政策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4.62亿元,五年累计减税规模超470亿元。今年将围绕精准高效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要求,针对政府新出台及延续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以及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聚焦减税降费工作重点,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二、提案中建议事项推进落实情况

(一)关于“提供财税及金融政策支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您提到增加财政金融支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一是持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产业扶持作用。提供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扶持资金、智能传感器产业政策扶持、特色园区扶持资金、产学研合作项目扶持经费、高质量孵化器专项补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助等多项产业扶持类专项资金。二市科技政策配套保障有力。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方面,聚焦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优化创新生态环境、集聚培育高水平人才等多个方面,鼓励支持张江园区内主体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获市级资金立项的,按最高1:1比例给予区级资金匹配支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最高给予20万元资助区级部门对本辖区创新资金支持项目予以配套资助

2.您提到借鉴宝山区、松江区试点制造业企业申请办公用房、设立制造创新中心等资金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以“基地+基金”模式,吸引各类资本共同建立地方产业基金。

设立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区创业投资天使引导基金。

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领域聚焦区重点产业方向,集中先进制造等行业领域,形成更加聚焦、更具规模的产业投资布局,引导产业资本向嘉定集聚,助推嘉定区重点产业发展。在投资方向上,注重加强产业引导,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深挖项目源,通过区引导基金投资引入关键企业,带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入驻嘉定,推动重点项目扎根嘉定发展成势,形成嘉定区的重点产业集聚和规模优势。区创业投资天使引导基金主要支持处于种子期与初创期、拥有创新技术及创新商业模式、具有成长潜力创业企业、早期基金和建立在区内孵化平台。2021年以来天使引导基金团队与国资集团孵化器团队协同办公,共同搭建早期项目孵化服务平台。在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政策申报等服务基础上,依托“投资基金+科技服务”双轮驱动,促进资本与科技、人才、产业融合,建立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生态圈,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3.您提到强化减税降费政策。在工业设计、工程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

一是大力推进减税降费2023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4.62亿元,五年累计减税规模超470亿元。今年将围绕精准高效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要求,针对政府新出台及延续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以及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聚焦减税降费工作重点,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二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出台《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探索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嘉定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纳入对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持续加大创新环境营造支持政策供给,鼓励支持相关载体申报国家和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最高给予100万元资金资助;对纳入市级创新创业载体培育评价体系的,根据市级补贴额度给予按1:1区级资金配套。鼓励各类载体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加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政策供给。实施《上海嘉定区科技双创券实施管理办法》,根据企业使用专业技术服务实际发生费用,给予最高50%、累计不超过20万元的双创券额度补贴,鼓励企业用好公共研发服务资源,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

4.您提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区域资源整合,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探索成立长三角产融合作促进组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扩大中长期贷款规模。在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金融支持。

一是持续推动“信易贷”工作落深落实。创新推出“我嘉金融”服务品牌,在“融、贷、担、补”等多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全面支持。该平台目前已成功对接38家金融机构、汇聚146种金融产品,面向全区31万市场主体提供融资咨询和服务。累计实现4999家企业注册登记,发布融资需求182.63亿元,758家企业成功授信,获贷款支持80.74亿元。与农商行嘉定支行合作,开发金融机构专属版电子证照系统,即时验证企业公共信用电子证照并进行信用风险跟踪和预警,对信用状况良好企业匹配专项金融服务产品以及一系列综合守信激励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嘉定科创贷”批次担保业务2021年起开展“嘉定科创贷”批次担保业务,制定《“嘉定科创贷”批次担保业务实施方案》,搭建起市区联动的“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平台,建立起以“政府统筹、各方推荐、担保增信、银行承接”为主要内容的四方合作机制。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向972户次企业发放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累计放贷金额51.6亿元,累计补贴担保费684.51万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三是稳步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专项担保业务。联合印发《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专项担保业务实施方案》(沪虹商管〔2024〕100号),为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51.4平方公里)内设立或者新迁入企业开展专项担保业务。四是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2020年成立“嘉定区科技金融服务站”,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满足企业科技信贷、科技研发、风投创投和成果转化等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根据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发展期等不同发展阶段,服务企业申请“科创助力贷”“科技履约贷”等科技信贷产品,获批企业分别可获得50-1000万元不等授信额度。2023年累计帮助嘉定67家科技企业获授信金额超2.5亿元。风投创投和成果转化方面,联合区工商联共同搭建“科技+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资源聚焦嘉定区内科技企业。五是设立两大金融服务平台即上海嘉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及上海嘉定国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聚焦符合条件的本区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下调担保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主要业务向实体经济、科技型行业项目倾斜,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对急需引进发展的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对重点行业客户平均让利约1-2%/年。

5.您提到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持续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专利综合保险等科技类保险发展。

    保险属于市级事权,区内无权调度资源,相关意见区内将积极向市级部门反馈,推动市级政策优化调整。

(二)关于“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1.您提到推进“一网通办”机制。尽快破解制造业行业复杂、牵涉面广的难题,将制造业的设立及经营管理纳入“一网通办”,实现审批事项一次性告知,缩短审批流程,提高效率。

一是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一网,我区共接入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情形)2538项,其中具备全程网办能力2367项,全程网办能力达93.2%。二是不断提升事项办理便利度区行政许可事项(情形)全部实现网上可办理不断扩大物流快递的事项覆盖范围,进一步减少跑动次数行政许可事项(情形)已实现“最多跑一次”,“零跑动”比例达96%提升自助终端可办理事项数,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网通办”自助终端目前已可办理各类事项192项进一步扩大自助终端覆盖范围,已推动“一网通办”自助终端进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邻里中心和国资大厦等加快业务系统升级优化,提升事项网办能力

2.您提到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借此契机,可进一步简化内资制造业行政审批制度流程。

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近年来我区始终不断推进审批事项压缩办理时限全区1131项行政许可事项(情形),承诺办结时限平均比法定时限压减85.6%,承诺办结时限作为办事指南要素对外发布。是深化业务流程再造进一压缩审批环节,提升办理效率,行政许可事项(情形)当场办结事项比例达到61.5%。三是积极推进“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覆盖面,新增“职业健康培训一件事”对已上线的人才服务一件事进行深度优化。四是继续推进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今年以来共制发1300余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涉及便利店、小餐饮、美容美发店等12个业态。五是继续推进“智慧好办”服务。继续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智能申报、智能审批,新增“河道蓝线划示”作为特色“好办”事项。对已有事项,如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依申请变更)等,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3.您提到完善行政审批监督机制。进一步扩大行业行政审批规则公开发布的事项、渠道等,加强审批透明度和规范性,推动阳光审批、公平审批。

    建立清单管理工作机制组织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进行修订,编制《上海市嘉定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共计276项,并向社会公布。是全面开展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办事指南的编制进一步提升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落实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组织各行政许可审批单位编制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各单位对上一年度本单位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形成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并依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关于“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便捷信息获取途径”。

您提到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平台。整合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数据资源,设计专门面向制造业领域的数据互通共享的平台,为企业提供“一键式”查询市场准入、行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法规等方面信息。扶持专业化服务平台。强化科技服务类平台专业化功能,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精准推送,共享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标准、技术需求、创新资源等方面信息,组织参观见学示范标杆企业,提供数据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优化建议等定制化服务。

依托全市“一网通办”基础能力,立足企业视角,构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属网页功能架构,“建设政策一站通”板块,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键式”的政策查询。2023年,累计丰富政策文件、智能问答等材料内容6000余条。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用户体验感、获得感,中心设置行业标签、政策标签等标签及优化标签间关联关系,不断增强政策和企业范围的匹配度,持续提高政策服务推送精准度。对于覆盖面广、普惠性高的,以及易于判断符合对象的政策,嘉定区通过大数据筛查分析等方式确认受政策覆盖企业,并为其建立对应标签,借助专属网页消息推送能力将政策原文、办理方式等内容“点对点”推送至企业。2023年向区内企业累计推送各类政策、信息近2000万次。

(四)关于“加强产学研企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1.您提到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多学科多领域之间的交叉和协同,共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技术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等,形成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一是持续聚焦推进校地、院地合作科技园建设院地合作方面,深入推进《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研究编制,明确“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发展格局,布局五大重点前沿科技领域,细分23项主攻方向,重点协调施剑林院士团队“腔道肿瘤解聚治疗创新技术”、应物所“新能源核心装备总装线”等院地合作重大项目落地,力争加速打造院地合作协同创新“核爆点”。校地合作方面,加快构筑同济、复旦、上大“三园支撑”布局,紧抓同济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契机,打造同济大学科技园“未来谷”,成立自主智能交通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联盟。推动上大科技园与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联动发展,深化与复旦大学科技合作,协助南翔精准园区二期扩建和项目引进。 二是持续深化“科创365”大科创服务常态化机制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链主企业家与科创菁英特训营”等活动,发布“嘉定区科创合伙人计划”,积极搭建科技产业化供需对接平台。

2.您提到建立产学研项目库。落实长效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在重点领域和方向开展合作项目,技术创新供需上榜,设立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促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应用。

2023年新增立项区产学研合作项目23项,撬动产学研合作研发投入3000余万元发布“揭榜挂帅”项目需求8项,榜单总金额近6000万元。与长三角国创中心等市场化机构深度合作,持续打响长三角科交会品牌,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6届科交会,累计吸引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展千余家次,同期活动总数近250场,累计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金额12亿元。自2023年起,创办“科技之嘉 创见未来”院地合作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大赛品牌,聚焦主导科技产业方向,遴选挖掘高潜力成果转化项目,助推更多首发首创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科创产业“主战场”。

3.您提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和处罚力度,有效保护企业创新成果。聘请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负责人作为技术调查观察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精准度。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强化与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等的沟通联系,深化“政银园企服保” 联动机制,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活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同时,结合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盘活科研院所存量专利,加强专利供需对接,促进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成果转化。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聚焦先进制造业,坚持知识产 权进园区、进企业,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开展 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邀请知识 产权领域专家,解读高价值专利申请与布局、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救济途径等知识,满足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需求。三是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结合“双随机、 一公开”,以  专项行动+精准监管,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抢注、 商标侵权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深化“跨  部门”、“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联动发展机制,加强联合执  法、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维权援助,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上海市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11日

 

 

 

联系人姓名:张恭勋                   联系电话:181******2002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       邮政编码:2018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