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区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5-13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5-21

周红亚委员

提出的关于将时尚、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创新融合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嘉定区积极推动时尚、文化、艺术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一是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展示嘉定区丰富的农耕文化、传统美食和民俗活动,如小青龙舞龙、传统织布手工体验等,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嘉定的传统文化。二是打造特色品牌。成功打造了“嘉定嘉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地理标志产品如“马陆葡萄”“嘉定白蒜”“嘉定梅山猪”等。此外,“嘉定一桌菜”作为本土饮食文化的代表,整合了嘉定特色食材和传统烹饪技艺,成为展示嘉定饮食文化的名片。三是文化创意与旅游体验项目。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例如,举办马陆葡萄文化节,开展“葡香光影”露天电影、“葡香律动”民谣歌会、“葡香热恋”定向打卡等系列文旅活动,丰富市民朋友们的乡村文旅体验。

(二)艺术赋能乡村,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一是积极推动艺术与乡村环境的融合,将艺术元素融入乡村公共空间。例如,马陆镇大裕村引入嘉源海美术馆,建成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的美术馆,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此外,大裕村还吸引了一批艺术家落户,建成嘉源海艺术中心及艺术家工作室,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环境。二是通过生态建设提升乡村景观质量,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全区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道路桥梁整修、绿化种植等项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例如,马陆镇大裕村以“葡乡艺海,共美大裕”为目标,通过生态肌理优化和宜居环境提升,打造“田成块、林成片、水成网”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绿色生态建设,展现生态之美。

(三)时尚助力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升级

一是引入时尚设计理念,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传统农业产品与时尚设计相结合,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对农产品包装进行升级。例如,马陆葡萄通过推广单串精品包装,引导种植户进行精细化栽培管理和精品化销售,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多元跨界合作。例如,马陆葡萄与“中华老字号”老盛昌合作,推出“马陆葡萄气泡水+葱油拌面”的夏季“嘉礼”联名款产品。这种联名不仅融合了马陆葡萄的高品质水果资源和老盛昌的传统餐饮文化,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还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带去了新鲜感和话题性。三是数字化赋能,拓展销售渠道。数字化赋能是推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振兴的新型利器,通过数字化手段,不仅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开设“嘉定嘉品”抖音店铺和微信视频号直播,开展线上“我嘉生鲜”新春大联展活动,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头”直达“灶头”的直供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为进一步促进时尚、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创新融合,推动乡村文化内涵和外在形象的提升,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科技+产业”蓄力,提升农业农村经济价值。发挥重点领域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和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和企业自强。例如,依托文创园区等载体,培养动漫、娱乐、游戏领域人才,助力原创IP设计、动漫内容制作,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

二是“文化+田园”赋能,凸显农业农村生态价值。依托精品农业种植、良好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自然风貌,进一步完善旅游休闲和服务功能,围绕“旅游+研学”“旅游+文创”等主题,打造生态旅游产品。针对大裕村等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形成集旅游、商业、文化和农业体验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综合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活水平提升。

三是“教化+农业”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美学价值。依托区内高等院校专业学科与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与艺术、商贸、技术类专业合作。鼓励在农村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资源开发和技术支持。创作传播展现乡村特色文化、乡土风貌、生产生活的文化产品,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推广,为人才提供成熟的培养机制和优质的就业岗位。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423

联系人姓名:齐秋生                        联系电话:59108635

联系地址:嘉定区德富路1288             邮政编码:2018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