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5-0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6-05 来源:上海嘉定 浏览次数:

闫海涛徐炯骆欢杨昌伟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本区招商引资步伐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设情况

(一)加快制度机制建设,持续推进改革。嘉定区共推出改革举措798项。2023年推出“更加便利、更少跑动、更少环节、更多线上”“四更”改革,2024年提出直击企业痛点“六大破冰行动”,2025年提出“改革创新行动、品牌提升行动、益企攻坚行动”“三项赋能行动”。2020年嘉定区在全市各区率先成立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2023年设立优化营商环境“联系点”,2024年组建“媒体观察员”队伍,创新建立“媒体观察站”“智库专家”队伍,逐步建立营商工作季度例会、工作推进月报、专项督查、优秀案例评选、街镇部门特色品牌打造等系列制度。2023年嘉定区企业满意度全市第1名,综合排名全市第5名,2024年综合排名全市第4名,郊区排名第1名。形成如“小嘉帮办”“我嘉金融”“有嘉客栈”等多项改革全市首创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成效。新设企业2017年7个环节22天压缩至半天办结,建筑许可审批环节从2017年23个减少到目前8个,办理时限从原来279天减少到50天。获得电力2018年160千伏安及以下分散低压用电客户流程为3个环节35个工作日,现在为2个环节不超过10个日历日。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情形)2534项,具备全程网办能力2370项,全程网办能力达93.53%。2024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0.14亿元,5年累计减税规模超180.35亿元。42家金融机构推出158种金融产品,5712家企业注册登记,发布融资需求232.4479亿元,838家企业获得97.688亿元贷款授信。

二、提案中建议事项推进落实情况

(一)机制建设护航公平竞争,资源统筹赋能品牌打造。

您提到:政府作为回归本源,确保提供公平生产经营环境。政府职能除了管理之外就是服务,各职能部门都应抛弃部门成见,为企业建立公平生产经营环境。促使企业在国家统一大市场里展现才华、奋力拼搏,抢占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形成嘉定的市场声音,提升嘉定企业的竞争力及综合实力。

1.强化机制建设,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结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根据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持续强化落实、健全完善我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扎实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组织举行公平竞争审查培训、宣贯,从源头对政策文件予以规范,为招商工作提供明确政策支撑,合力营造公平竞争有序营商环境。

2.优化资源统筹,创建嘉定投资招商品牌。一是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实现载体资源、招商政策、利益分配全区统筹,解决项目载体、资金、人才等方面诉求,形成招商引资全区“一盘棋”格局。二是建立“十库十精准”招商赋能体系。依托“1+5+16+X”招商服务工作体系,持续更新、高效运用产业政策库、载体资源库、金融服务库、生态企业库等“十库”招商工具包,加大资金、载体、政策等保障。三是搭建“投资嘉定+”系列招商服务平台。梳理在谈项目需求,搭建投融汇”“科投汇”“全球汇”“菁英汇等系列招商服务平台,解决项目资金、载体等方面落地瓶颈促进项目加速落地。

(二)智慧高效监管,激活涉企检查“刚柔并济”新动能。

您提到:执法行为结合具体实际,宽严相济彰显立法本意。执法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但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对法律的适用却应慎思笃行,有温度的执法一定要从立法本意出发

1.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嘉定区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行政执法单位提升执法质量。一是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年度工作计划,开展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重点评查各单位行政执法案卷合法性、合理性、文书规范性等。二是拓宽执法监督渠道,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执法监督员作用,更多参与执法监督。三是依托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合作机制,更好解决企业诉求,提升执法监督效能。四是持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轮训,基础法律知识抽查考试以及新上岗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五是推动各行政执法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行政裁量权基准要求,严格执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依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等,更好体现执法温度。

2.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构建执法检查新格局。制定《规范本区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检查职权、范围、事项、对象等关键要素,厘清检查主体职责,要求应用“检查码”,明确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结果及时录、查后可评价,要求落实“风险+信用”管理制度、“无感监管”对象清单、“无事不扰”事项清单。率先在市场监管、公安机关、消防救援药品监督、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9大领域完善行政检查体制机制有效解决涉企行政检查中存在的“重复查、多头查、随意查”等问题,努力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提升经营主体感受度,推动形成全区统一涉企行政检查一体化管理格局

3.深化监管向服务转型,宽严相济彰显治理效能。深化裁量基准及免罚、减罚和免强制度贯彻落实,“小过不罚、大过重罚”,推进服务型执法,体现执法温度与力度。推进“寓监管于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法治体检”服务,加强企业合规指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市场监管法治文化内化为“人民防线”共建共治行动自觉。

(三)重点靶向监管,加大知识产权市场秩序维护力度。

您提到:知识产权保护毫不松懈,切实提高产学研粘合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是营商环境建设重要一环,更好保护其实是要让知识产权得到合法合理的使用,让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得到体现,保障所有人的各方面权益,进而激发知识产权所有人创造激情,切实做好产学研结合,形成对知识产权保护。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商品,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信用监管,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加大对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指导力度,处置非正常专利申请,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强支持产权维权援助、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发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点示范作用,提高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能级。

(四)制度创新,加速产业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您提到:加强优势产业集聚度,定做产业政策保驾护航。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产业聚集必不可少,政府要面对新形势制定长效化政策吸引新动能产业形成规模化聚集效应,除了以政策引导外,相关部门更要在产业布局上统筹规划

1.拓展产业发展新兴赛道。汽车“新四化”方面:依托“三港两园”,重点布局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实现汽车整零协同发展格局。覆盖汽车产业上下游全生产链条,集聚汽车“新四化”企业6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拥有200余个公共及企业研发平台,国家级、市级公共服务平台24个集成电路方面:聚焦汽车电子为代表的汽车半导体和以MEMS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两大赛道,持续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汽车芯片设计产业园、汽车芯谷三大园区建设,打造上海“一体两翼”北翼。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条,上游材料设备端集聚了沪硅集团、新傲科技等国内独角兽企业,中游生产制造端拥有了芯物科技、新微技术研发等4条中试生产线,下游产品端培育了禾赛科技、司南导航等行业领军企业未来产业方面:着力推动形成“2+2+1”未来产业发展格局,包含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健康和未来空间,目前重点在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3个细分赛道发力。加快“碳索嘉”未来能源谷、聚能小镇等规划布局,印发低空经济产业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完成智能机器人产业调研。

2.完善政策立体化保障体系。经全面梳理完善促进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产业政策围绕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全面覆盖。出台《嘉定区关于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34项条款全面支持企业发展,加快形成“广覆盖+抓重点”政策保障体系。产业专项政策方面:制定软信业、低空经济等政策,出台新版集成电路政策,更好适应产业发展实际。专项配套政策方面:发布工业节能降碳、企业技术中心、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等政策文件,修订更新技术改造政策,支持企业实现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

3.构建“万千百亿”发展格局。是打造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车端国产芯片发展,提高智能底盘竞争力,提升智能座舱交互水平。聚焦单车智能,拓展远程安全员创新应用试点范围建立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互补发展模式,布局建设甲醇加注站。支持上汽集团实施“大自主”战略,与奥迪汽车签订合作协议是推动集成电路实现千亿级目标。开拓集成电路装备赛道、深耕智能传感器赛道。围绕产业协同推动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研发量产探索无人机、民用卫星、北斗导航等领域合作契机。培育百亿级未来产业核爆点发力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打造“一核、多点,组团式发展”低空经济发展格局推进聚能小镇、联合日环等新型储能重点项目建设。

4.聚焦企业诉求提升服务能级。一是加快政策动态优化。出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有力支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及政策扶持情况,持续推动政策健康有序迭代,加强政策研究及储备,适时在新兴产业领域出台支持政策。二是优化为企政策服务。深化政企沟通,推动涉企政策制定事前征询走深走实,涉企政策起草时听取中小企业意见比例不低于50%;创新政策宣传方式,优化资金兑付流程,充分释放惠企政策红利。科学制定产业政策,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着力营造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

(五)筑牢政策根基,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引育留用”共进互促。

您提到:吸引与培育并行,规模化汇聚各路英才。人才的出现离不开培育,加大投入建设培育的环境,让人口成为人才,形成引入人才、本地人才、外来成长人才的三驾马车齐驱局面,保证嘉定人才库的充盈。同时产业布局规划为人才提供相应的阵地,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规模化地在嘉定汇聚各路英才。

1.以分类评价、政策赋能推动阶梯式引才育才体系。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制。对全区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照A类顶尖人才、B类杰出人才、C类领军人才、D类精英人才和E类新星人才进行评价认定,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深化分类认定专家评审、信任举荐、以赛代评等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做精做优人才服务与保障,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来到嘉定、建设嘉定。二是发挥新城落户政策优势。嘉定作为“五大新城”之一,将新城建设优势转化成为人才集聚势能,加快释放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新城、“7转5”重点产业用人单位推荐、居住证和户籍政策调整等政策红利,大力支持新城产业人才落户,为新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用好特殊人才引进落户额度。开展区域特殊人才引进落户额度自主审批,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导向,靶向引进区域发展紧缺急需的、岂无法通过本市现行面上人才引进政策落户上海的特殊人才,发挥“安商稳商”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和人才感受度,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2.多链协同打造“产才融合”强磁场。一是深入实施“万名工程师”引育工程。加强与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长三角国创中心、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合作,联合开展培训班、讲座、训练营等活动,推动产教科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复合型工程人才。不断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新型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建设,完成“嘉定工匠”等工匠型人才选树,引领带动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二是持续优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基地搭建博士后项目对接平台,促进博士后科研项目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助力拥有科研攻关需求企业与院校对接,引进和培养科研攻关博士后人才,强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区重点产业领域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持续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带动社会力量增加产学研合作投入,协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依托产学研项目挖掘、培养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出台《上海市嘉定区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聚焦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创新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四是推进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出台《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探索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嘉定产业发展亟待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纳入了对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五是强化企业引才用才激励。出台《上海市嘉定区激励企业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实施办法》,从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人才培育基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营造留才优质环境,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专项奖励。六是开展产业人才发展系列研讨。聚焦我区“3+1”重点产业领域,会同各部门、社会机构、领域专家、重点企业代表,定期开展产业人才发展研讨,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讨论人才发展需求瓶颈,凝聚各方智慧、深化跨界合作,为产业人才发展注入活力。

 

 

                                                              上海市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16日

 

联系人姓名:宣瑜婷                  联系电话:69980119

联系地址:博乐南路111号             邮政编码: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