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5-06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6-05 来源:上海嘉定 浏览次数:

徐健、葛懿、魏元武、周喻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涉企行政执法推进本区法治化营商境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设情况

我区围绕创造更好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经过近几年持续改革,政务服务能级不断提升,惠企利企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办事便捷度、体验度不断改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区域营商环境显著优化。

(一)区级建设成效。

1.创新改革持续不断。营商环境改革推进8.0,嘉定区共推出798项改革举措。2023年推出“更加便利、更少跑动、更少环节、更多线上”“四更”改革,2024年提出直击企业痛点“六大破冰行动”,2025年提出“改革创新行动、品牌提升行动、益企攻坚行动”“三项赋能行动”。

2.机制建设更趋完善。2020年嘉定区在全市各区率先成立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紧跟市级节奏第一时间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2023年设立优化营商环境“联系点”,2024年组建“媒体观察员”队伍,创新建立“媒体观察站”“智库专家”队伍,逐步建立健全营商工作季度例会制度、工作推进月报制度、专项督查机制、优秀案例评选制度、街镇部门特色品牌打造等系列制度。

3.区域显示度、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2023年嘉定区企业满意度全市第1名,综合排名全市第5名,2024年综合排名全市第4名,郊区排名第1名。形成如“我嘉金融”“有嘉客栈”等多项改革全市首创2022年“小嘉帮办”服务品牌全市各区优秀案例评选中排名第1名,《中国发展改革报》发布了全国范围100个2022年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宣传推广案例,我区探寻破产审判“最优解”等4个案例入选,入选案例数量全国区县组第1名。

(二)部门建设成效。

1.办事便捷度、体验度持续改善新设企业方面2017年新设企业需要7个环节22天办结,2018年3月31日起,新设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上线,通过减环节、减流程,实现新设企业材料齐全“3+1+1”办结,减到3个环节5天(其中办理营业执照3天),2020年减到2天办结,2022年起压缩至半天办结。建筑许可方面:通过建系统建中心,实现所有事项一网通办,全部审批一窗搞定。实现“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审批环节从2017年23个减少到目前8个,办理时限从原来279天减少到现在50天,符合条件项目相关费用予以减免。成功打造了淞行、法雷奥、清陶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改革样本。获得电力方面2018年160千伏安及以下分散低压用电客户流程压减为“申请受理、外部工程实施、装表接电”3个环节同时不超过35个工作日,客户0投资;2020年压减办电环节为“申请受理、装表接电”2个环节,总接电时长不超过10个日历日,客户0投资;2022年将原160千伏安及以下0投资界面提升至200千伏安及以下。

2.服务能级持续提升以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为线下主要阵地,持续完善“一窗受理”机制,同时结合“我嘉·邻里中心”建设,推动服务事项向社区下沉,拓展“15分钟政务服务圈”。目前全区共有62家政务服务站对外服务,构筑起行政服务中心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政务服务站三级实体窗口政务服务网络。线上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一网通办”,目前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情形)2534项,其中具备全程网办能力2370项,全程网办能力达93.53%。

3.惠企利企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减税降费方面2024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0.14亿元,5年累计减税规模超180.35亿元。今年围绕税收优惠政策延续和支持重点群体就业两大方面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方面:2023年设立“我嘉金融”服务品牌,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渠道,助力金融赋能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截至4月底,已有42家金融机构推出158种金融产品,5712家企业注册登记,发布融资需求232.4479亿元,838家企业获得97.688亿元贷款授信。

二、提案中建议事项推进落实情况

(一)关于“扩大检查码使用范围”。

您提到“检查码”系本市首创的一项行政检查领域的制度,目前仅交通、应急等少数领域试行了该制度。本区可以进一步争取扩大“检查码”试点范围,扩大行政执法单位的覆盖面。不断推动完善“检查码”制度。

1.优化完善涉企行政检查政策。2025年已研究出台《规范本区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从“查什么、怎么查、查得好”等三方面着手,在全面规范各领域涉企行政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市场监管、公安机关、消防救援、药品监督、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9大领域攻坚突破,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

2.明确“检查码”应用。2025年1月起,各行政执法主体需按照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统一部署,使用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推广应用“检查码”,实行涉企行政检查强制登记。严格落实“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结果及时录、查后可评价”工作要求,切实提升检查质效。

(二)关于“进一步探索一体化综合监管”。

您提到各行政执法单位可进一步研究在具体的行业、领域统筹各类监管资源,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1.完善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方案明确两个以上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实施不同行政检查且可以合并完成的,原则上应当实行跨部门联合检查。围绕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行业领域、“一业一证”行业领域、相对集中处罚领域和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领域,制定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依托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的检查计划模块备案。通过市区部门协同、区级统筹、“检查码”撮合(系统自动推荐一个月内准备开展的检查任务,执法部门不选择加入联合检查,需要说明具体理由)等途径,推动时间接近的检查计划或任务开展联合检查。

2.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如: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水务局、区城管执法局等单位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以及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落实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区应急管理局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开展以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为主的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执法;区文旅局联动公安嘉定分局、区交通委、街镇、消防等有关部门,对体育场所、网吧、旅游集散地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执法等。

(三)关于“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监管模式”。

您提到探索建立行政检查事项库,未经备案的事项不得开展现场检查;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形式,发现和识别企业违法违规,推动非现场监管业务在线处理、在线解决,让企业减少来回奔波。

1.建立全市统一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库。根据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优化本市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方案>和<上海市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2024版)》的通知>》(沪发改营商〔2024〕15号)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以权责清单为基础,梳理行政检查事项报上海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备案,形成检查事项库,未经备案的不得开展行政检查

2.创新运用多途径监管方式。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形式,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如: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对入网餐饮单位后厨直播信号进行实时智能AI分析,及时抓取违规行为,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全覆盖安装。区生态环境局通过数字赋能,创新运用电子台账、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智能监管手段,全面推开固定污染源检查,提升日常监管效能。区应急管理局依托“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执法总队综合业务大系统”,对日常监管执法数据展开深度剖析,针对出现安全风险监测报警、行政审批备案超期、督查巡查发现存在问题隐患等情形实施“预警触发式”执法检查,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模式,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四)关于“加强各行业领域合规指引”。

您提到各行政执法单位要充分运用好合规指引,日常加强对企业经营的指导,为企业及时查漏补缺,避免企业经营风险。

持续推行服务型执法、普法型执法,将每次外出执法作为广泛宣传、深入解读政策法规、市区级企业经营指引良好契机,为企业答疑解惑,给予指导帮助。区市场监管局已针对部分企业园区看展“法治体检”,通过解读上级文件要求等形式,向企业强调规范园区收费行为重要性,结合“服务+执法”和商业秘密等要求对企业针对性提供合规指导,扩大“法治体检”范围,助力辖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区应急管理局借助专业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等集中性法治宣传,杜绝以罚代管,将普法宣传教育贯彻行政检查、处罚全过程,推行“说理式执法”,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

(五)关于“加强免罚清单运用”。

您提到本市自2019年率先发布免罚清单以来,已陆续在各执法领域都全面推行了行政处罚免罚、免于行政强制等清单。但本区各单位在运用上仍有顾虑,运用力度上仍有欠缺。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通过在法定情形下运用从轻、减轻、不予处罚等形式,体现执法温度。

1.依法推行免罚清单运用。坚持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包容审慎执法理念积极落实各条线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准确把握轻微不罚、首违不罚、无主观过错不罚的规定,提升企业主体感受度和获得感,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2024年,区交通委共对29起交通运输行业违法案件作出轻微免罚的处罚决定;区应急管理局共对15起轻微违法案件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区生态环境局对于存在环境管理问题或环境问题情节轻微、未造成环境危害的86家单位开具执法意见书,对4起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作出免罚决定;区文旅局办理轻微不罚案件2起。

2.加强免罚清单的宣贯培训。加强执法人员学习培训,确保全员应知应会,提升免罚免强制清单应用意识和能力,聚焦办案指引和案例指导,探索细化不予、免予处罚适用情形和办案流程,实现企业懂主张、执法人员善运用良好效果,推动柔性执法理念深入人心,提升执法质效。各行政执法单位坚持教惩结合、以督促改,通过帮扶指导、提示告诫等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体现执法温度。

 

 

                                       上海市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516

  

联系人姓名:朱骏雯                联系电话:69980119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     邮政编码: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