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发展管理办公室对区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5-13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5-23 来源:上海嘉定 浏览次数:

袁佳成、顾清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嘉定新城核心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提出,嘉定新城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但距离“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人才总量和结构仍需优化,产学研合作深度有待提升,产业生态尚未形成,空间、金融、数据等要素配置还需强化。为此,要支持楼宇转型提升总部经济,实施医工结合加快园区建设,坚持数字赋能强化金融保障,深化院地合作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融合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强人才服务,营商环境和区域协调发展等。经与相关部门研究,主要工作进展和下阶段举措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

1、做好人才服务网络。

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在嘉定新城核心区域建设的“上海・嘉定人才港”,集资源、产业、政策、服务集聚于一体,“1+10”科创人才服务站体系以及“嘉定人才服务小管家”微信公众号平台和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实现了“线上管家+线下专员”的一对一精准服务。持续开展的人才政策“三进三同步”系列活动,提升了人才政策的知晓度和吸引力,吸引他们来到嘉定新城核心区发展。人才服务保障方面,为高端人才发放“嘉定精英人才服务卡”,提供9大类21项贴心服务,涵盖创新创业、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近年来推出大量人才公寓并发放租房、购房补贴,为人才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居住难题,增强人才归属感和认同感。尊才爱才氛围方面,每年开展区四套班子领导走访联系人才工作,以“嘉倍爱才 定不负来”为引领的品牌标识体系建设,以及举办慰问高层次人才迎新活动和“嘉定人才林”公益行动等,营造了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2、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一是持续强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基地搭建博士后项目对接平台,促进博士后科研项目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助力拥有科研攻关需求的企业与院校对接,引进和培养科研攻关博士后人才,强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二是强化产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强与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长三角国创中心、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合作,推动产教科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复合型工程人才。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新型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建设,引领带动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二是开展产业人才发展系列研讨。聚焦我区“3+1”重点产业领域,会同相关部门、社会机构、领域专家、重点企业代表,定期开展产业人才发展研讨会,凝聚各方智慧、深化跨界合作,为产业人才发展注入活力。三是举办精英人才活动周品牌活动。聚焦人才引领产业发展转型、城市功能品质跃升两大重点方向,每年举办上海嘉定精英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周,立足“引育留用”四大核心链条,促进政策资源对接,推动项目成果落地,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3、实施相关产业规划。

为加快推动我区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嘉定区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规划》,嘉定区瞄准“卡脖子”及“高精尖”前沿领域,一是打造高性能医疗设备及器械国内生态领先的创新引领示范区,并成为上海构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新增长极。重点发展高端影像诊断设备、高性能治疗设备、高端医疗芯片、植介入医疗器械等。二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进一步优化产业服务,以科技赋能,开展生物科技产品出海合作交流会、医疗器械产品出海商业化拓展资源对接会等,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定期举办生物医药产业培训、医疗器械医保准入培训、医疗器械出海法规培训等系列培训活动,目前累计覆盖超千人次。

4、深化产业科创合作。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嘉定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科技政策宣传力度,支持鼓励企业开展重点产业方向技术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助力科技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强化技术攻关。强化生物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所、医院等开展对接合作,围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三是强化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一轴一镇,两谷两区”建设,强化项目落地、创新产品获证上市、入院应用、投融资、上市等各周期的服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加速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差异发展、效益显著的产业集聚区。

5、创新“一脉七星”机制。

今年开始,重点统筹打造“一脉七星” 重点区块,作为“新城发力”的主要空间载体和重要工作抓手,以重点区块建设推动新城整体发展,聚焦节点城市定位,根据嘉定新城禀赋特征,聚焦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等7个具有一定规模性、成长性、带动性的重点区块,加强资源倾斜和功能导入,扎实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横沥河科创文化水脉”,推动形成“一脉七星、串珠成链,古今融汇、蓝绿交织,科创引领、‘家’定新城”新局面,确保嘉定新城快出形象、快出功能。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尽管嘉定新城核心区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正如提案中所表达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不足的状况客观存在。针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结合提案建议,联合相关部门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细分赛道。

编制嘉定新城“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疗装备”细分赛道专项产业规划,形成产业链图谱和重点企业清单,进一步组织规划落地,通过实施平台提升、产医融合深化、链主引育、人才提升、产金融合、空间支撑、营商优化7大提升工程,结合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构建全链条服务平台补链、积极引入重大项目企业强链、拓展高价值产业环节延链,构建多元要素融合的产业环境。同时,积极组织编制新城“十五五”规划纲要,重点突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民生保障。

2、积极培育科技创新核爆点。

探索开展“揭榜挂帅”“赛马制”资助,研究制定强化科创策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整合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全流程要素资源。瞄准未来智能、能源、健康、材料和空间等前沿技术,依托区内科研院所等战略科技力量,超前部署一批能够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的颠覆性技术方向。推进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行业等组建产教联合体,支持汽车产业学院等开展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不断扩大影响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三个“千亿级”集群建设重大需求,主动适应产业多学科融合发展趋势,结合在地高校院所学科及专业设置,探索“政府+高校+企业”长期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新模式。积极承接本市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全链条。

3、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

依托紫气东来体育公园、远香湖文化环等场景,推进一批具有“嘉定景、江南韵、未来感”的标志性示范项目落地,形成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畅行漫游、配套完善的文化环带,高水平规划打造文化旅游IP,积极举办户外体育赛事活动和文化活动,彰显嘉定新城健康活力和文化魅力。持续举办汽车文化节、远香文化月等系列活动,放大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效应,强化商旅文体展联动,积极引导辖区内商业体举办各类展览、艺术节、抓住体育赛事举办契机,围绕“嘉文荟萃”、“运动嘉集”、“乐购嘉嗨”、“乐游嘉定”、“嘉有好展”五大主题,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的主题营销活动,打造商旅文体展融合消费场景。引进国内和国际精品剧目,推动上海保利大剧院建成具有演艺消费吸引力的艺术地标。

4、持续释放人才政策红利。

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制。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深化分类认定专家评审、信任举荐、以赛代评等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来嘉创新创业,强化区域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二是用好特殊人才引进落户额度。紧扣本区重点产业导向,靶向引进区域发展紧缺急需的、无法通过现行上海市人才引进政策落户上海的特殊人才,发挥“安商稳商”积极作用,实现人才引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三是发挥新城落户政策优势。作为“五个新城”之一,努力将新城建设优势转化成为人才集聚势能,加快释放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新城、“7转5”重点产业用人单位推荐、居住证和户籍政策调整等政策红利,大力支持新城产业人才落户,为新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强化新城发展各类要素保障。

一是以国有企业土地盘活利用为重点,实施综合价值评估和收储规划联动,对符合条件的相对成片土地开展市区联合收储,谋划导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功能性平台。二是强化存量商务楼宇更新的统筹和联审机制,探索支持存量低效商务楼宇在一定过渡期内用地性质不变、用途转换,提升楼宇活力,重点鼓励转换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三是充分发挥金融工具对新城产业的支撑作用,打响“我嘉金融”品牌,用足用好专项债等各类政策工具,把项目储备和政策、规划、机制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提升嘉定新城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四是围绕数字经济开展项目推进,助推制造业加快智改数转,支持在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周边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探索“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网侧储能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实融合项目丰富场景应用。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发展管理办公室  

                  2025年5月23                     

联系人姓名:张凌霄                        联系电话:39946872

联系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德富路1288       邮政编码:2018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