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地区办2019年度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地区办党组中心组8月22日上午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村居社区自治共治、全勤网格评价等工作实践中不断推动法治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通过不断学习与宣传,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建立和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
(一)结合区地区办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地区办党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党组依法治国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8月26日会后,第一时间传达了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暨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重要精神,并进行了工作部署。
(二)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的述职督查、考核评估工作,强化问责机制。把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这项工作纳入到主要负责人述职报告和“一岗双责”的考核评估中。
(三)强化法制观念,完善和落实党组依法决策机制,制定实施《地区办党组会议议事规则》、《区地区办关于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法》,把“五大程序”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健全党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党组决策符合法律规定,进一步推进党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三、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对党政领导班子集体学法与考核制度,推动增强领导干部遵法守法意识,通过中心组、领导班子会议等契机,开展集体学法活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法,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法,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把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确保学深悟透。
四、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今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推进本区居民自治章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嘉社建办2018年第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居民自治章程与居民公约示范文本》和《村民自治章程与村规民约示范文本》,为促进村居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居民会议、“三会”制度、自治制度等基层治理的制度建设,做到让居民有法可依,夯实了基层自治的法治基础。
五、构建法治化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借鉴“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经验,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通过党建共建联建、居民自治共治等方式就地解决矛盾,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社区共营体系建设更完善。通过嵌入式党建引领,重点解决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和居民共性需求问题,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培育良好社会资本,通过自治项目的运作,重构良善社会秩序。今年重点是指导街镇完善制度层面和实操层面的建设,推进协商社区治理,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共治议题协作治理机制,引导各方共同参与工作共联、管理共助、环境共治、安全共管、文明共创的共建新举措。街镇层面共营体系建设发力明显,安亭镇以“百千万”讲师训练营、空间改造自治项目、小区星级考核,打造党建引领的“安营模式”。南翔镇构建“自治理事会-五众自治协会-群英荟”自治共治体系,通过特色楼组营造、社区微更新、智慧社区建设等品牌项目,实现从“五众自治”到“五众共营”的升级。嘉定镇街道持续挖掘睦邻品牌内涵,积极构建“睦邻党建”新格局,今年9月,《睦邻党建—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社区共同体》被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真新街道通过“空间再造”,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升级;嘉定工业区通过“同心园大客厅”和“匠心同行计划”,积极探索“园区+社区”的同心共营治理模式。
二是社区分类指导指向性更准。在广泛征集社区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意见征询表,对全区240个居委会(含筹建组),849个居住小区进行了社区治理突出问题和居民“急难愁盼”需求情况的征询,形成了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三清单”。指导围绕社区类型、突出问题和共性需求,设计执行2019年和2020年社区自治项目提案和成果报告书,切实提高分类治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江桥镇嘉豪社区通过“美食嘉”自治项目化解了居住小区隔壁新建变电站居民意见冲突难题;嘉定新城(马陆镇)远香一坊社区利用“手工坊”平台转变重点管控对象。真新街道万镇社区通过项目团队的带动,解决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前期意见形成难问题,电梯也已经顺利安装完成。目前各社区针对突出问题和“急难愁盼”需求形成了243个2020年分类治理的社区自治项目计划书提案。在自治项目的载体推动下,聚焦不同类型居住小区,梳理汇编了一本涉及12各街镇240个社区居委会849个小区的突出问题、急难愁盼共性需求和社区资源的分类指导的工作手册,总结形成了分类治理成果手册10本,总结形成了63个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挖掘出56个社区治理带头人物,形成了644个优秀社区工作法,成立了23个社区治理实训基地。
三是社区自治项目操作性更强。挖掘吸引凝聚各类组织和个人持续参与引导居民有序有效参与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社区公共事务,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实施至今项目成效显著。一是自治项目引领了社区“微治理”行动,一批社区微更新、微景观改造、微实事项目、微议题讨论等在社区落地实施,对231个社区通过社区自治项目近400万资金扶持和社区发展基金的支持,楼道美化、街角花园、开心农场、楼组课堂、楼道书吧等为社区增添了亮色。二是自治项目带动了社区自组织的成长,一批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便民集市”、“公益课堂”、“亲子读书会”、“快闪集市”等持续举办;一批专业性强、实践基础好的优质公益项目涌入社区,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形成了人人找组织,人人有组织的氛围;一大批在地的社区自组织不断成长壮大,“商圈联盟”、“楼组议事会”、“爱心手工坊”、“楼道自管会”等逐步发挥作用,尤其是安亭镇百千万“行动讲师训练营”培训项目极大地推动了社区自组织的成长和涌现。三是项目推动了社区急难问题化解,居民需求对接公共议题形成、自治项目结合中心工作,解决社区难题的意识得到强化,楼道堆物有效清理、违法搭建自觉拆除、文明养宠人群逐步增加、脏乱街角变身美丽花园,楼道、街角花园、团队规约开始逐渐形成。老旧设施综合改造稳步推进,社区环境改观明显的同时,自治项目也逐步向解决社区突出问题的方向发展,“蔷薇巷”、“老村口”、“老渔村”、“BU计划”等自治项目在有效解决垃圾分类、社区维稳、管控人群转变、居住小区乱种植、毁绿占绿、小区综合改造等难题,并形成了一套可持续运作的长效机制,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多元协同。
2020年工作计划
1、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是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纳入到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年内不少于2次组织学习交流;二是依托“地区频道”门户网页,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深入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将清理结果作为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等的重要依据。
2、全面持续推进“社区共营”实践。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有序开展系统化和制度化架构,强化社区治理的硬性、软性,更突出“韧性”围绕嵌入式党建的政治维度、撬动政府资源的服务维度、激发居民共同营造的参与维度和打造社群交往成长的空间维度,重点解决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和居民共性需求问题,稳步推进指导街镇层面的社区共营架构和实操路径。
3、有序实施社区自治项目。做好社区自治项目的申报、过程和报告的全程指导,做好2020年社区自治项目提案的实施过程的个性辅导。辅导街镇社区做好2021年社区自治项目提案的申报。进一步吸引凝聚各类组织和个人踊跃参与,围绕小区突出问题和共性需求等事项开展协商讨论,自下而上地形成有持续推动力的议题,并转化为自治项目,共同有序有效解决社区重难点问题。做及时总结项目成果和经验,形成基层工作法和典型经验加以推广。
4、依法依规抓好村居规范化建设。继续做好社区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居务公开,健全社区监督委员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公约等制度,指导规范执行社区“三会”制度,协调解决社区内各类矛盾和公共事务。建立不少于7个社区居委会下属工作委员会,并开展实体化运作。全面深化完善“阳光村务工程”。在2019年村务公开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不断深化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阳光运行;继续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飞行检查工作,确保全区村务公开及时、要素全面,民主理财制度落实、程序规范,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依法规范做好村组撤制工作。严格把握法定程序,在程序完备的基础上,向区政府出具审核意见,切实为区政府把好关,保持撤制过程中的基层社会稳定。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队伍建设。对照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组织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切实发挥其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