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发布日期:2019-01-21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嘉定建县800周年和科学卫星城命名6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全力提升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区域发展总体健康、平稳、有序,基本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见表1)。

表1  2018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年度目标

全年完成

绝对值

增长(%)

1. 增加值

增长6.5%左右

2362.7亿元

6.2%

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增长4%左右

6044.1亿元

1.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

增长4%左右

3760.3亿元

1.9%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8%左右

1203.6亿元

15.3%

4. 外贸出口额

持平

701.0亿元

6.9%

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8%

269.9亿元

7.0%

6. 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300亿元

380.2亿元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增长10%

1058.4亿元

8.0%

8. 研发支出相当于增加值比重

>4.5%

>4.5%

9. 环保投入相当于增加值比重

>3%

3.6%

10.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完成市下达指标

进一步下降

11.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市下达指标

1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4778人

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9.4%

注:目前增加值采用市统一核算反馈数据,不再公布属地增加值数据。‚因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及受房地产发展不确定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度增长目标下调至7%。ƒ研发支出相当于增加值比重、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由市级部门反馈,有所延后。

(一)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综合实力上新台阶

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2018年以来,我区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落实稳增长各项工作,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年初目标。全年实现增加值2362.7亿元,可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9.9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6亿元,同比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0.2亿元;外贸出口额完成701.0亿元,同比增长6.9%;引进合同外资25.4亿美元,实现到位资金6.7亿美元。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六千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一千亿元。需要说明的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低于预期,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目标仍有一定难度。

新兴产业保持引领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58.4亿元,提前实现“十三五”期间超千亿的目标,新兴产业呈现梯度增长态势,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9%,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工业平均增幅。新兴产业细分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加速集聚,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落户嘉定,芯天地嘉康产业园开园,我国首个天基物联探测系统“翔云”卫星星座首发星“嘉定一号”成功发射;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投入运营,复诺健等项目入驻,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开园,孟超肿瘤医院结构封顶;率先在全国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测试道路达到11.1公里,上汽燃料电池等企业入驻汽车创新港。

转型发展效益逐步显现。全力打造上海“四大品牌”特色功能区,实施“聚”“智”“乐”“礼”四大品牌力提升工程,发布实施意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及40个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重点技改项目信息滚动库,31个项目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立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250公顷,淘汰劣势企业202家,腾出土地1442亩,节约标煤6.9万吨。推进园区转型提质增效,与临港集团合作开展上海临港嘉定科技城(金宝园区)建设,出台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表2 嘉定打造上海“四大品牌”特色功能区有关情况

四大品牌

特色工作

围绕“上海服务”

全力打响嘉定

“科技服务”品牌

● 庆科学卫星城命名60周年。“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发展”作为地方工作典型经验被国务院通报表扬。编制实施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 举办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科交会上2018年中国科学院专利竞价(拍卖)会上海专场开槌,7个专利项目成功实现拍卖,实现交易金额1200多万元。

● 创新创业服务更加完善。培育“三化”众创空间,3家单位被列入市培育引导项目。双创大厦科创服务事项增至86项,成功举办“创业在上海”嘉定赛区创新创业大赛。

●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南翔智地、育成中心和上大科技园被列为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围绕“上海制造”

全力打响嘉定

“智能制造”品牌

● 重点项目取得进展。上汽大众MEB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大陆泰密克新厂房三期开工。

● 企业技术实力提升。联影医疗获国家级技术中心认定,华域视觉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全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增至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80家。德梅柯、明匠智能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

● 重点企业梯队扩容。产值百亿企业增至5家。天永智能上市,全区上市企业增至16家,新三板和股权交易挂牌企业达到299家。

● 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发布全市首批10个区级标准。3家嘉定企业获首批“上海品牌”认证。

围绕“上海购物”

全力打响嘉定

“快乐消费”品牌

●  电商龙头加速集聚。京东“亚洲一号”二期、三期工程试运营;国美在线“亚太一号”启动建设;找钢网钢铁电商技术研发中心开工;美的、海尔电器电商平台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齐家网登陆港交所。

●  跨境电商形成示范。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入选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全市共30家);跨境电商智能公共监管平台投入运营。

●  打造线下商业地标。中信泰富万达广场开业;海派特色文化商业水街西云楼建成运营,与保利剧院联合打造特色文化商圈。

●  新兴商业加快布局。盒马鲜生、京东X无人超市等品牌新零售项目入驻嘉定。

围绕“上海文化”

全力打响嘉定

“文化享受”品牌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示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验收,顺利通过国家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中期评估。

●  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显现。成为全国第4家“中国曲艺名城”。文化嘉定云品牌效应在全国形成示范。“我嘉书房”已建成30家。

●  品牌文化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上海汽车文化节品牌效应继续扩大, F1中国大奖赛、自驾游大会、CAS改装车展等活动成功举办;孔子文化节、南翔小笼文化展等旅游节庆活动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二)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实施创新型企业“小升高”计划,遴选1000多家准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辅导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5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207家(次)。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达到13710件、9127件,分别增长9.8%和38.6%。1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企业技术合同交易活跃,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86项,成交金额3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2.6%和111%。

重大科研项目持续推进。微技术工研院8英寸MEMS及先进传感器研发中试线完成红外传感器平台工艺开发,温度传感器产品累计出货超过350万颗,有序推进硅光子市级重大专项建设。应物所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完成加速器系统、固定治疗室等安装及设备调试工作。应物所放射性药物研发平台项目、技物所移动能源项目、中国电科32所拟态安全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进展有序。声学所东海站上海超声技术工程中心揭牌。

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加大。实施“双高”人才政策,出台24条人才新政。人才规模不断壮大,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328名,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企业1家,联影医疗等4家企业获得首批“海外工程师”引进企业区级资助资金奖励。召开国家技能人才激励试点工作推进会,发布《嘉定高技能人才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选树表彰“嘉定工匠”、技能标兵、技术能手等21名,23家单位获评“高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单位(试点)”。优秀人才住房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153人获创客客栈补贴,180人获购房货币化补贴资格,3055人获租房补贴。

(三)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开放活力逐步激发

营商服务环境有效提升。推进“6加6减6集成”营商环境品牌打造,建成区“一网通办”总门户,354项审批事项100%实现网上受理,涉企审批事项100%实现“只跑一次”。全面压缩产业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通过政企合作、提前介入、并联审批等,大众MEB项目从土地出让到施工许可15天审批时间压缩到48小时,创造“嘉定速度”。逐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举措落地生效,开办企业时间由原先22天缩短至最快5天。

改革创新举措有序落实。制定“嘉定扩大开放50条”,全面落实进一步扩大开放举措。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优化企业法人治理,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和层级压缩,启动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推动住房公司集团化改革。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启良中学、练川实验学校等12所学校成为市强校工程实验校。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评价保持全市前列,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60%。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4个街镇镇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村账镇记”“村资镇管”“村财镇理”,集体园区开发平台公司标准厂房项目正式启动。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我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获评市级十大信用案例,33个单位入选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单位(试点),初步构建嘉定信用增值服务和信用社区等特色信用体系。

区域协同创新有力推进。积极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苏州市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布行动方案,签署15项合作项目备忘;与温州市共同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推出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十条举措,围绕科技创新协同、产业链合作互补、民生领域共建共治等深入开展合作。

表3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情况

科技创新协同:

■ 联合苏州市、温州市共同举办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放大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效应。

■ 建立“双创券”跨区域通认通用机制,为嘉定、温州、苏州(太仓、昆山)企业开放130家高校院所、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提供1705台大型仪器设备、309个双创服务项目。

产业链合作互补:

■ 初步完成嘉昆太产业协同发展规划。

■ 成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首批联盟单位含嘉定34家、温州 26家、太仓18家、昆山15家。

■ 挂牌成立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嘉太科创产业园。

民生领域共建共治:

■ 城北路跨省对接道路开工建设。

■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嘉定、温州、太仓、昆山信用合作体系。

■ 推进“长安”嘉昆太建设,共筑区域“防火墙”,保障进博会顺利举行。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拟与嘉定中心医院合作建设眼科屈光中心,启动嘉定-温州医疗全科人才培养项目。

■ 嘉昆太三地推出首批“科普护照”,持“护照”市民可在30家科普场馆免费参观游览。

■ 温州嘉定两地互送旅游“大礼包”,温州推出嘉定居民旅游免门票活动,嘉定向温州市民推出“观赛事•游嘉定”活动。

(四)宜居环境更趋优化,城市魅力加快显现

城市综合配套更趋成熟。嘉定新城核心功能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保利凯悦大酒店、中信泰富万达广场、西云楼等一批功能性设施投入使用,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等项目建成。老城改造更新持续推进,环城河步道全线贯通。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高校院所创新项目加快推进,创新服务平台载体进一步集聚。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聚焦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环同济创智城、安亭汽车未来小镇建设。北虹桥综合商务区联动大虹桥发展,完成“北虹之星”规划调整。嘉北生态涵养区立足生态建设,围绕绿色发展,启动研究“智慧科创小镇”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更趋完备。沪通铁路铺轨基本完成,黄渡站改建、安亭站新建有序推进,轨道交通14号线4座车站完成结构封顶,轨道交通11号线陈翔路站主体框架工程完工,陈翔路下穿S5地道结构贯通。G1501永盛路下匝道建成,花家浜路、于田路涉铁节点机动车道桥建成通车,嘉盛东路段(澄浏路—沪太路)道路改建工程贯通。公共交通持续改善,公交线路新辟3条、调整17条,增设公交候车亭100座,购置并上线运营新能源公交车119辆,嘉定公交运营线路全部纳入“上海公交APP”。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完成国际汽车城联圩工程。

城乡规划布局更趋优化。发布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区域总体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等重大专项规划实现有效衔接,外冈镇、安亭镇总体规划获批,城市功能布局更加清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基本完成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出台《嘉定区保留保护村村民住房更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乡悦华亭”项目启动,向阳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划定方案基本完成。创建国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城市生态环境更趋精美。水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围绕苏州河四期综合整治,完成河道综合整治60公里,推进消除劣V类水体攻坚,基本完成6398户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区污水厂尾水排放稳定达标。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空气质量改善攻坚方案,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微克/立方米。生态绿化建设成效明显,建成S5快速路、紫气东来22公里绿道,新建公园绿地37公顷,“五廊一片”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启动,全区森林覆盖率14.3%。实现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两网融合”,初步建成垃圾全程分类闭环体系,餐饮垃圾日均专项收运量提升至122吨。

城市管理水平更趋精细。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建成全域覆盖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共享体系,完成292个全勤网格划定。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拆除存量违法建筑601万平方米,346个创建单元无违建居村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全力构筑城市安保防线,圆满完成进博会保障任务。围绕“平安嘉定”建设,“雪亮工程”与“智慧公安”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区治安管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高。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持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减量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51家,累计消除违法违规经营3061户。

(五)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保障能力继续增强

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新开办上海大学附属南翔高中等学校6所,嘉定一中附属小学等10所学校校舍交付使用,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平稳推进。推进全国健康城市试点,组建“仁济—嘉定医联体”“东肝—嘉定医联体”,创建嘉定儿联体特色品牌,瑞金北院肿瘤(质子)中心项目配套医院基本建成,中心医院二期、江桥医院新建和安亭医院迁建有序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开展建县800年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4万场,参与市民超过278.4万人次,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效能提升,对接上海市民体育公园建设,新增体育场地约24.6万平方米。

社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成功举办区第十三届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全市创业型城区创建先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被征地人员就业和参保补贴,全面落实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补贴。养老服务能级提升,一福院二期建成,全区养老床位增至9771张,占老年人口4.6%,位居全市前列,区级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社会救助政策逐步完善,实施各类救助22.4万人(户)次,落实救助资金2.1亿元。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新增租金补贴廉租家庭138户,区属保障房分别新开工、竣工49.2万平方米、22.4万平方米。

基层治理基础更加夯实。健全、细化村居社会治理600分评级评价体系,村居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圆满完成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创新社区共营实践,推进社区居委会3.0版建设。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完成20个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强化村级民主监督,选举产生143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扎实推进“宜居家园”建设,全面实施“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各类旧住房综合改造8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改造420万平方米。

回顾2018年计划执行情况,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制约转型发展瓶颈仍需破除,新旧动能转换有待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配置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发展的差异仍较为明显,社会治理、基层建设还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将会对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挑战,需要积极研究、主动应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