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嘉定面临挑战、困难较多的一年。既有金融危机冲击、外需显著下降的外压,也有城市化水平不高、自身发展转型迫切的内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出台的政策措施,以实现“四个确保”为目标,坚持“一核两翼”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和惠民生相结合,全力推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经济回暖势头进一步巩固,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见表1)。
表1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 单 位 | 年初目标 | 全年完成 | ||
绝对值 | 增长% | 完成情况 | |||
1. 增加值 | % | 11 | 706.2 | 11.2 | 完成 |
2.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9 | 12.1 | -0.9 | 完成 |
3.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2440 | 2360.5 | 9.3 | 未完成 |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17 | 209.1 | 9.1 | 未完成 |
5. 外贸出口额 | 亿美元 | 76 | 61.6 | -22.8 | 未完成 |
6. 合同外资 | 亿美元 | 8.5 | 8.5 | / | 完成 |
7. 外资企业到位资金 | 亿美元 | 4.5 | 6.4 | / | 完成 |
8.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220 | 232.8 | 13.2 | 完成 |
9. 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62.2 | 68.0 | 17.0 | 完成 |
10.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300左右 | 293.5 | 40.6 | 完成 |
11. 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 | % | >4.4 | 完成数待市反馈 | ||
12. 环保投入相当于增加值比例 | % | >3 | 3.1 | / | 完成 |
13. 化学需氧量减排量 | 吨/年 | 完成市下达指标 | 完成市下达指标 | ||
14. 二氧化硫减排量 | 吨/年 | ||||
15. R&D投入相当于全区增加值比例 | % | 3.3 | 3.3 | / | 完成 |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4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 ||
17.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 | % | 保持稳定增长 | 24020 | 8.0 | 完成 |
18.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 | % | 13630 | 8.3 | 完成 |
注:增加值为可比增长。
(一)全面落实保增长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综合经济保持稳定。我区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经济呈现出稳步回升态势。实现增加值706.2亿元,可比增长11.2%,增幅达到年初预期目标。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完成工业总产值2360.5亿元,同比增长9.3%。汽车零部件产业支柱作用进一步体现,完成产值577.4亿元,同比增长25.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1%。在汽车购置税优惠和家电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居民消费继续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亿元,同比增长9.1%。政府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17.0%,超额完成年初目标,确保了全区各项预算支出有序执行。企业效益逐步恢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2.7亿元,同比增长35.0%。民营经济保持活力,私营经济小区实现税收123.3亿元,同比增长8.2%,新增纳税户数达到10654户。外向型经济发展趋稳,引进合同外资8.5亿美元,到位资金6.4亿美元。对外贸易降幅持续扩大局面得到遏制,完成外贸出口61.6亿美元,同比下降22.8%。
(二)重点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城市建设进一步聚焦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5亿元,同比增长40.6%,创历年新高。其中,工业投资完成96.4亿元,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46.3亿元,市级“绿色通道”项目进展顺利。房地产投资完成126.8亿元,新开工面积27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2.6万平方米。龙湖郦城、中冶祥腾等一批市场化楼宇相继开工,市场住宅供应量持续增加,不断满足百姓住房需求,全区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2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
重点推动“一核两翼”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新城宜居环境,中心区内续建和新建道路21条,四大景观工程完成绿化、景观、水系面积38万平方米。老城改造稳步推进,州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申报成功。南翔大型居住社区动迁工作全面启动,江桥地区对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深入研究。国际汽车城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汽车城核心区扩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有序推进。轨道交通11号线通车试运营,13号线嘉定段如期启动。骨干道路加快建设,嘉盛东路建成通车,惠平路、桃浦路等重点道路顺利推进。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3.3亿元,同比增长92.3%。功能性项目全面动工,新城规划展示馆建成使用,司法中心、妇幼保健院、初级中学等进展顺利,瑞金医院、博物馆、新城图书馆(文化馆)已于年内正式开工。社会事业投资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38.1%。
(三)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确保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制订《嘉定区2009年节能降耗目标和工作安排》和《嘉定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专项扶持意见》,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大力推进节能技改和成片淘汰。全区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0%,淘汰劣势企业392家,节约标煤14.5万吨,盘活土地5221亩。积极推进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区环保投入相当于增加值比例的3.1%,二氧化硫减排1953吨,化学需氧量减排3865吨。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控断面平均综合水质指数为5.6,同比保持稳定。
产业扶持得到深化。出台《2009年嘉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意见》、《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促进文化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文化信息产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全年引进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共10家,占全市引进总量13.8%。制订《嘉定区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一批新能源研发和生产企业相继入驻,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积极落实《嘉定区优秀人才住房优惠实施意见》,开展优秀人才住房配售工作,加速优秀人才向嘉定集聚。
科技创新再上新水平。科研院所回归集聚速度显著加快,达成共建“中科院(嘉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多个科研院所的总部园区、产业化基地相继启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钠硫电池产业化和强激光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汽车研发实力有效增强,国内首个“汽车风洞”正式落成,环同济知识圈、研发港项目有序推进。继续推进小巨人计划,4家企业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全年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全区R&D投入相当于增加值比例的3.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完成各类科研、科普项目5000余项,新产品开发3538件,专利申请量达到2560件。
(四)深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嘉定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组建绿洲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国际汽车城(集团)公司和新嘉商业投资公司。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完成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制订《嘉定区区属企业董事会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探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场化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重点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体系。
社会事业发展卓有成效。稳步推进教育经费区级统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推进教育均等化,对第二批7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设施设备改造,80%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招收农民工子女达到公办小学总人数的42.1%。实施公共卫生三年计划,加强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基本药品零差率制度,享受零差率服务达143万人次。举办“世博大家园──2009年嘉定区社区文化展演月”等迎世博迎国庆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嘉定区运动会,群众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年内共建设完成3片社区公共运动场和20个农民健身工程,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
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出台《关于促进嘉定区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落实就业、创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政策。完善区、街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加强来沪人员就业管理和服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6988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173名,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7767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091人,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98%。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50万平方米,放宽廉租住房准入条件,廉租户达到387户。养老保障不断强化,新增养老床位656张,完成全年计划的164%,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020元和13630元,同比增长8.0%和8.3%。
“三农”建设着力推进。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设施菜田、设施粮田建设稳步实施,4家企业申报2009年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各项惠农政策补贴资金达到4241万元。成立嘉定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积极开展合作社“三支一扶”工作。坚持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加强对特色农产品技术攻关。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出台《关于新一轮扶持经济薄弱村的若干意见》,加快经济薄弱村路、桥改造,完成2072户村宅改造,完成翻建、维修危桥65座,改造路面7万平方米。
2009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双重考验的背景下,可谓来之不易。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嘉定正处在产城融合的关键时期,一些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受土地、环境等资源制约,工业化的能级需要突破;受城市建设、综合管理等制约,城市化的水平需要突破;受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等制约,民生的改善需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