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发布日期:2009-01-12

2008年,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见表1)。

表1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 标

单 位

年初目标

全年完成预计

指标值

增长%

年度计划%

增加值

亿元

644

655

15.1

101.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8.5

9.8

5.0

115.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158

2160

16.1

10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90

192

16.2

101.1

外贸直接出口额

亿美元

67

72

18.0

107.5

合同外资

亿美元

8.5

11.3

24.2

132.9

外资企业到位资金

亿美元

4.5

6.6

32.0

146.7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05.4

205.5

12.2

100.0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58.1

58.1

15.0

100.0

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

%

>4.4

完成数待市反馈

环保投入相当于增加值比例

%

>3

3.8

-

-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吨/年

进一步下降

完成年度目标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吨/年

R&D投入相当于全区增加值比例

%

3

3.1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4

4.35

-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

%、元

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2200

12.5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

%、元

12600

10.0

-

(一)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发展方式稳步转变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增加值预计完成655亿元,可比增长15.1%;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160亿元,同比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15%;合同外资预计完成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面实现了年初既定的发展目标。

产业结构有所优化。我区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特点明显。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43亿元,可比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08亿元,可比增长16.3%;三次产业比例为0.5:67.7:31.8。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重点行业的主导地位日渐形成。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设备制造和金属加工四大行业全年预计完成工业产值131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75%。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商业、房地产、中介服务和文化信息四大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2.6%。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实施各类科研、科普项目5000余项,申报各类各级科研、科普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和市级科技创新项目53项、市级小巨人企业11家、获得市专利试点、示范、培育企业41家。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预计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2100件,同比增长 29.2%,其中,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申请500件,同比增长28.0%。科技“小巨人”企业平均税收增长达47%。

(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重点区域建设有序开展。新城项目加快建设。伊宁路、阿克苏路两条景观大道已基本竣工,裕民南路等11条道路均已开工,电力、燃气等配套设施和管线同步建设,道路建设总长22.8公里;环城林带和石岗门塘初现形象,年内新增绿化景观面积约40万平方米;妇保院、幼儿园等社会事业项目已开工建设;保利家园、盘古天地等市场化项目开工总量达81万平方米。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实施博乐广场景观整治,加大州桥商业业态调整力度;南翔古镇解放街、人民街保护性改造基本完成。汽车城功能提升。完善推进机制,深化功能开发,促进零部件制造业做大做强,集聚汽车技术研发中心23家,已有2000多名汽车研发人员入驻,研发功能保持国内领先,同时拓展贸易、服务和文化功能,汽车城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进展顺利。铺轨工程完成66%,触网立杆完成90%。完成公交枢纽规划,启动嘉定新城站等5个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建设,道路建设总长19.3公里。马陆、南翔两个站点大平台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80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工业投资预计完成50亿元;房地产新开工面积预计25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预计211万平方米,预计完成投资90亿元,同比增长15.2%;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根据年初计划安排,我区11个重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进展情况如下(见表2):

表2 2008年嘉定区重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情况

序号

项目分类

年初计划要求

全年完成情况

备注

1

卫生

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完成

完成

 

南翔医院迁建工程开工

2009年2月开工

因瑞金医院选址影响

2

教育

新城中心区幼儿园、学校前期工作启动

完成

 

新成中学结构封顶

完成

 

3

三个中心”

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构封顶

基本完成

 

安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

2009年初开工

方案调整优化

华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

完成

 

徐行社区事务受理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工

完成

 

4

轨道交通

轨道铺设、控制系统安装等工程启动

完成

 

5

公交枢纽

九个轨道站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完成

完成

 

南翔站、马陆站、嘉定西站(原静宁路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启动

完成

 

6

道路建设

嘉盛公路、金昌公路开工

嘉盛路已开工

前期动迁腾地完成,待市批准即可开工

新城中心区主干道路基本建成

完成

 

7

绿化环境

新城主干道路沿线绿化建成

完成

 

新城环城林带建设实质性启动

完成

 

生态专项建设工程力争完成

完成节点目标

 

8

河道整治

练祁河三期整治启动

完成

 

万河整治完成355公里

完成

完成413公里

黑臭河道整治完成20公里

完成

完成75公里

9

给排水

大众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试运行

完成

 

安亭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试运行

完成

 

80公里二级污水管网建成

完成

完成110公里

伊宁路泵站建成

完成

 

嘉北水厂前期工作启动

完成

 

10

能源设施

南大街架空线完成入地

完成

 

州桥老街架空线完成入地

12月开工

市预算12月批复

墨玉北路架空线完成入地

完成

 

5个35千伏和1个220千伏变电站建成

完成

 

嘉定新城天然气门站建设完成

完成

 

11

无线城市

新城中心区及老城区无线网络覆盖

完成

 

(三)节能减排积极落实,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节能工作深入推进。建立节能减排考核机制,将目标落实到街镇,出台《嘉定区总量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年内区财政增加落实800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能耗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预计全年全区淘汰劣势企业282家,减少标煤能耗12万吨,盘活土地2177亩。同时,完善项目节能评估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新增工业用地项目投资强度进一步提高。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力争完成市下达目标。

排放总量严格控制。重点推进区域管网建设和企业污水纳管工程,相继完成工业北区、徐行工业区等管网建设,嘉定大众污水处理厂和安亭国际汽车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均从5万吨提升到10万吨。对中心城区或集镇内的燃煤锅炉改造,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进行专项整治,确保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达标排放。预计全年全区环保投入占全区增加值比例3.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完成年度目标。年内新增公共绿地76万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2%以上,区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率达到7%,全面实现年初计划目标,全区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事业继续提升

社会事业改革顺利推进。教育事业方面,正式实施教育经费区级统筹机制,确保教育支出按法定增长;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组建上海嘉定职业教育集团。卫生事业方面,通过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行,切实惠利居民;明确考核方案,有力推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方面,启动马陆镇“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文化市场规范区试点和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等工作。社会保障方面,不断完善城保镇保政策体系,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改革完善规范农保政策机制,提高农村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各项社会事业投入继续加大。完成新成中学建设,启动嘉定新城两所学校等教育项目,完成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建设华亭镇、江桥镇和安亭镇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汽车嘉定和谐家园”──2008年嘉定区社区文化展演月和“精彩世博 魅力嘉定”──嘉定区第五届英语风采大赛等文化活动。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幅预计为11.1%,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个百分点;对卫生和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2%和1.5%,全面实现年初计划目标,各项社会事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五)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特色农业、旅游农业为亮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建设,共申报上海市著名商标4家,注册农产品商标9个。

农村薄弱环节建设加强。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宅改造计划等工程。不断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全区投入2200万元帮助25个经济薄弱村进行脱贫;区、镇两级投入3500多万元用于道路和危桥改造,硬化路面15.3万平方米,翻建危桥183座,改建危桥70座;市、区两级投入4000多万元,对5个镇12个村共1875户农户实施农村自然村宅改造。“村村通公交”工程加快推进,开辟镇域公交线路12条,基本实现区域线网全覆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就业机制进一步落实,新增就业岗位46459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255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5%。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7.5%,全年新增养老床位400张。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廉租房受益面继续扩大。预计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0%,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从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60元。

在看到2008年成绩来之不易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区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发展形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和困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挑战,节能减排工作压力较大,社会民生领域需要进一步关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