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及“一业独大”产业结构影响,我区工业经济低位开局,持续两位数降幅。
一、生产经营情况
1-7月,我区全口径及属地规模工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3194.1亿元、1929.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11%,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20.9、16.6个百分点。7月份,全口径及属地规模工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395.4亿元、267.8亿元,环比6月分别下降23.8%、9.8%,环比5月分别下降15.8%、5.1%。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速情况
(一)汽车产业降幅扩大
1-7月,汽车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75.8亿元,同比下降15.6%,拉低全口径规模工业产值增速11.6个百分点,其中,整车企业累计产值及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3.4%及19.4%,降幅较上月分别扩大3.6及0.8个百分点。零部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4亿元,同比下降18.2%,拉低属地产值增速10.4个百分点。7月份,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9.2亿元,环比6月及5月分别下降30.9%、21.8%。
剔除汽车产业来看,1-7月,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18.3亿元,同比下降1.5%。
(二)“新兴产业”发挥引领作用
1-7月,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51.1亿元,可比增长4.6%,七大子产业呈“四升三降”态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得益于上汽大众新款混动车型的净增量拉动增势迅猛,可比增长66.2%,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比增长4.5个百分点;剔除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比下降20.8%。生物、节能环保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可比增长分别达16.8%、14%及10.8%。高端装备、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可比分别下降19.1%、16.2%及8.3%。
同期,四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7.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拉动属地产值增速1.2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产业同比增长31.6%,主要得益于星地通的强劲拉动,仅一家企业就拉动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个百分点。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同比增长28.6%,而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产业和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同比分别下降4.4%、28.4%。
(三)私营经济保持增长
1-7月,私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1.6亿元,同比增长0.2%,高出属地规模工业增速11.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及其他内资企业同比分别下降12%、10.4%及18.1%。
(四)中型企业降幅略好
1-7月,全区141家中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1.8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分别好于大型及小微企业5.3及3.4个百分点,较年初收窄9.6个百分点。
二、规模工业能源消耗情况
1-7月,在工业生产下行背景下,全区规模工业综合能耗65.0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65%,降速快于产值0.93个百分点,实现单位产值能耗0.04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0.99%,降速快于上半年0.83个百分点。
(一)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五升一降”
1-7月,我区六大主要耗能行业企业数共635家,累计综合能耗41.3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89%,实现单位产值能耗0.03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0.50%,慢于规模工业0.4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均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快于能耗,仅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速在22.47%,实现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23.66%。
(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率小幅回升
1-7月,全区115家重点耗能企业(年能源消费量2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能耗总量42.0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94%,产值降幅快于能耗1.25个百分点,实现单位产值能耗0.06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1.36%,增速为今年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