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嘉定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9-02-18


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运行平稳,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各行业发展状况良好,重点企业、各产业发展稳中有进。但产业结构较单一、行业发展对大型企业依赖度高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总体运行情况

1.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截至2018年底,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44家,比上年同期净增18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行业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94家和85家,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数量比重分别为27.3%和24.7%;企业数量增加最多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上年同期增加了6家(见图1)。

7e153bc8fb394f8e8a******395aefb0b.jpg

图1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分布图

2.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运行平稳,企业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0.2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纵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最高的达到了13.1%,增速最低的为7.5%,波动幅度维持在6个百分点内(见图2)。

53209db8fab94735891ea531fa2b22d2.jpg

图2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走势图

3.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下滑。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下降73.6%,从总体来看,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明显。其中,利润总额同比实现增长的企业共177家,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数量的比重为51.5%,从企业个体来看,利润实现增长的企业多于下降的企业。由于部分研发企业全年投入的成本远远大于其获得的收入,造成全区虽利润增长的企业数量多于下降的企业数量,总体盈利水平却仍然明显下降。

二、发展特点

(一)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四个行业。该四个行业合计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比重达92.0%,对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93.9%。

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贡献率居首位。2018年以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备受关注。一方面,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不乏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技术企业,为该行业营业收入带来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这些高技术企业也存在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技术成果转化慢等问题,拉低全区企业整体利润水平。2018年,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39家,实现营业收入107.0亿元,同比增长133.0%,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14.5%,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9.9%。

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最高。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85家,实现营业收入329.7亿元,同比增长0.4%,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44.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0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7%,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居各服务业行业首位。

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平稳发展。2018年以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平稳运行,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每月维持在7%-8%之间。2018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94家,实现营业收入148.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20.1%,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2.9%。

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低位运行。2018年以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由于大型企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迁出等原因,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下降明显,行业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态势。2018年,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6家,实现营业收入95.2亿元,同比下降0.4%,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12.9%(见图3)。

c9363d877db2476f9aec2694fa52d3f6.jpg

图3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贡献率

 (二)重点企业拉动力显著

亿元及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对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支撑作用显著,在其带动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全区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100家,共完成营业收入666.5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90.0%,拉动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3.1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及以上企业9家,完成营业收入386.4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全区收入比重52.2%;5-10亿元(不包含10亿元)企业17家,完成营业收入117.6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区收入比重15.9%;1-5亿元(不包含5亿元)企业74家,完成营业收入162.5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区收入比重21.9%(见表1)。

表1  服务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企业数
  (个)

营业收入
  (亿元)

增长%

占全区
  比重%



合计:

100

666.5

15.0

90.0


1-5  亿元(不包含5亿元)

74

162.5

6.6

21.9


5-10 亿元(不包含10亿元)

17

117.6

17.4

15.9


10亿元及以上

9

386.4

18.3

52.2


(三)重点产业发展良好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稳。依托地区产业链优势,全区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占比大、发展稳定的特点。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自年初以来持续保持平稳运行,三季度后,在重点企业带动下其增速有小幅提高,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250家,完成营业收入565.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76.4%。其中,商务服务营业收入占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最高,为36.9%;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速最快,为141.0%(见表2)。

表2  生产性服务业情况表



单位: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

营业收入

增速

占比

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

103.0

141.0

18.2

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

124.6

4.0

22.0

信息服务

92.9

-0.5

16.4

节能与环保服务

8.6

16.5

1.5

生产性租赁服务

18.4

48.5

3.4

商务服务

208.6

1.1

36.9

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

1.2

-10.7

0.2

生产性支持服务

7.9

6.2

1.4

总计

565.2

15.1

100.0

2.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迎来新增长点。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趋势向好,增速逐月攀升。年初,全区高技术服务业在几家信息软件服务业企业增长回暖的带动下,逐渐走出低谷,随后随着研发服务业企业的增长带动,又迎来一波新增长点。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68家,实现营业收入209.0亿元,同比增长41.8%,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28.2%(见图4)。

819ea655c7414e918fb4c81cc5755764.jpg

 图4  生产性、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走势图

(四)地区发展各具特色

1.从营业收入体量方面看,安亭镇依托汽车产业链整体优势,2018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209.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比重为28.3%;江桥镇凭借新入驻的大型企业,2018年完成营业收入155.9亿元,占比为21.1%;南翔镇因老牌重点服务业企业坐镇,2018年完成营业收入130.1亿元,占比为17.6%。该三个镇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位居全区前三位。

2.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安亭镇依靠重点研发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带动,2018年营业收入增速达到46.4%;马陆镇则由于大型信息软件企业及物流行业的较快发展,2018年营业收入增速为16.5%;外冈镇因大企业增长带动,2018年营业收入增速达16.1%。该三个镇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位居全区前三位。(见表3)。

表3  按地区分规模以上服务业经营情况




单位:个、亿元、%

地    区

企业数

营业收入

增长

占比

新成路街道

9

4.3

-17.5

0.5

真新街道

15

8.4

-6.2

1.1

菊园新区

16

9.4

-0.9

1.3

嘉定镇街道

17

5.6

6.0

0.8

南翔镇

42

130.1

5.1

17.6

安亭镇

82

209.7

46.4

28.3

嘉定新城(马陆镇)

39

54.8

16.5

7.4

徐行镇

17

6.4

-22.3

0.9

华亭镇

7

4.8

9.3

0.6

外冈镇

13

28.0

16.1

3.8

江桥镇

45

155.9

-1.2

21.1

嘉定工业区

42

122.8

-2.6

16.6

总计

344

740.2

11.5

100.0

三、问题与建议

(一)行业发展相对不均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从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四个行业。这些行业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比重70.9%,营业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92.0%。相对而言,其他服务业行业在规模、产值、企业覆盖率等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从产业结构看,全区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比较大,其全年营业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76.4%。

针对这一现状,应积极推动全区服务业各行业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等相关服务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全区各街镇众创空间不断涌现,各级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积极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文化创意等相关类型企业,优化全区服务业行业结构。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切实提升全区服务业能级。

(二)整体规模偏小,大型企业稀缺

从企业规模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体量偏小,增长主要依赖重点企业拉动的问题较为突出,大型龙头企业稀缺。2018年,全区营业收入10亿元及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共9家,仅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数量比重的2.6%,营业收入占比却高达52.2%;营业收入亿元以下的服务业企业数量244家,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数量比重70.9%,营业收入占比仅为10.0%。

因此,要以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为抓手,推进全区服务业发展和集聚,扩大全区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也要为企业、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附件:1.本文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主要包括: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国民经济行业。

2.重点服务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达亿元及以上的服务业企业。

3.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从界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角度考虑逐一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梳理,并结合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特点,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10个类别,涉及10个大类,34个中类及135个小类。本文涉及的生产性服务业数据仅包括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部分的数据。

4.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高技术服务业分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