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中一种集约型、高密度的经济形态,其核心载体是商务楼宇注[1],通过楼宇招商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以嘉定区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为主要依据,简要分析嘉定区楼宇发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 总体情况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共121幢,较上年同期增加4幢,占地面积12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总建筑面积36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
(一)地区分布──中南部区域相对集中
从商务楼宇空间分布来看,我区商务楼宇分布以中南部为主。中部和南部分别依托嘉定新城建设和良好的商贸产业发展基础,成为楼宇经济主要集聚区。楼宇数量排名前五的街镇依次为江桥镇、嘉定新城(马陆镇)、安亭镇、真新街道和南翔镇;楼宇建筑面积排名前五的街镇依次为嘉定新城(马陆镇)、真新街道、江桥镇、安亭镇和工业区(见图1)。
图1 2018年商务楼宇街镇分布情况
(二)建筑体量──中小型占多
从建筑体量来看,全区商务楼宇主要以中小型居多,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楼宇占七成。全区121幢楼宇中,总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楼宇共21幢,占17.3%;3-5万平方米(含3万平方米)的15幢,占12.4%;1-3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的52幢,占43.0%;1万平方米以下的33幢,占27.3%(见图2)。
图2 商务楼宇按总建筑面积分
从商务办公体量来看,商务办公面积中小型化更为集中,商务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楼宇近九成。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商务办公面积在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楼宇共4幢,占3.3%;3-5万平方米(含3万平方米)的10幢,占8.3%;1-3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的62幢,占51.2%;1万平方米以下的45幢,占37.2%(见图3)。
图3 商务楼宇按商务办公面积分
(三)商务楼宇入驻率──逐年提升
2018年,全区商务楼宇入驻率注2为79.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其中,商务办公面积195.5万平方米,已入驻面积154.9万平方米,商务办公入驻率注379.2%,较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商业面积63.7万平方米,已营业面积50.8万平方米,商业入驻率注479.7%,较上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
从分组来看:①全区商务楼宇入驻率达90%及以上的共75幢,比上年增加7幢,占楼宇总数的62.0%。②商务办公入驻率达90%及以上的共77幢,比上年增加6幢,占63.6%。③商业入驻率达90%及以上的共30幢,比上年增加3幢,占55.6%(见表1)。
表1 2018年商务楼宇入驻率分组表
入驻率分组 | 楼宇数(幢) | 比重 | 楼宇数(幢) | 比重 | 楼宇数(幢) | 比重 |
90%及以上 | 75 | 62.0 | 77 | 63.6 | 30 | 55.6 |
70%-90%(含70%) | 20 | 16.5 | 21 | 17.4 | 10 | 18.5 |
50%-70%(含50%) | 13 | 10.7 | 8 | 6.6 | 6 | 11.1 |
30%-50%(含30%) | 6 | 5.0 | 7 | 5.8 | 2 | 3.7 |
30%以下 | 7 | 5.8 | 8 | 6.6 | 6 | 11.1 |
合计 | 121 | 100.0 | 121 | 100.0 | 54 | 100.0 |
(四)产权属性──私人产权占主导
从商务楼宇产权属性来看,私人产权占比最高。全区121幢商务楼宇中,产权属性为私人的共83幢,占68.6%;集体产权的17幢,占14.0%;国有产权的14幢,占11.6%;港澳台、外商及其他属性的7幢,占5.8%。
从商务楼宇经营方式来看,产权出售的商务楼宇超半数。全区产权出售的商务楼宇共68幢,占56.2%;产权出租的26幢,占21.5%;租售并举的27幢,占22.3%,总体呈现租售并存、出售居多的特征。2018年,商务办公平均租金为2.0元/日/平方米,较上年提高了0.08元/日/平方米。
(五)能源消耗──电力消费为主
2018年,全区商务楼宇综合能源消费量16127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3%;用水总量205.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0.5%。单位面积平均能耗0.0078吨标准煤/平米,较上年提高了0.0002吨标准煤/平米,同比增长3.3%。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楼宇能耗主要以电力消费为主。2018年商务楼宇电力消费1.2亿度,折合14741吨标准煤,占全区楼宇能耗的91.4%,消费金额1.2亿元;天然气消费104.2万立方米,折合1386吨标准煤,占8.6%,消费金额368.9万元。
二、 在地单位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数量与规模双增长
2018年,全区商务楼宇在地单位共3225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538家,同比增长91.2%。从经济指标看,在地单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2.0亿元,同比增长19.2%;资产总计874.5亿元,同比增长17.8%(见表2)。
表2 2018年商务楼宇在地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个、亿元、% | |||
指标 | 2018年 | 2017年 | 增幅 |
在地单位数量 | 3225 | 1687 | 91.2 |
营业收入 | 522.0 | 437.9 | 19.2 |
资产总计 | 874.5 | 742.6 | 17.8 |
(二)行业分布──集中于商贸服务业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我区商务楼宇在地单位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数量占到在地单位的86.5%,比重较上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在地单位中,商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共1503家,占46.6%,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服务业单位共1289家,占39.9%,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余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和金融业单位占比分别为5.8%、3.0%、2.4%、2.1%和0.2%(见表3)。
表3 2018年商务楼宇在地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行 业 | 单位数 | 比重 | 营业收入 | 比重 |
批发和零售业 | 1432 | 44.4 | 259.1 | 49.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31 | 16.4 | 148.5 | 28.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83 | 8.8 | 23.4 | 4.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58 | 8.0 | 38.8 | 7.4 |
建筑业 | 187 | 5.8 | 16.3 | 3.1 |
房地产业 | 97 | 3.0 | 10.7 | 2.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5 | 2.6 | 2.4 | 0.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7 | 2.4 | 13.8 | 2.6 |
住宿和餐饮业 | 71 | 2.2 | 1.9 | 0.4 |
制造业 | 67 | 2.1 | 4.7 | 0.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4 | 1.4 | 0.2 | 0.0 |
教育 | 42 | 1.3 | 0.3 | 0.1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4 | 0.7 | 0.0 | 0.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2 | 0.4 | 0.2 | 0.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0 | 0.3 | 0.3 | 0.1 |
金融业 | 5 | 0.2 | 1.4 | 0.3 |
总 计 | 3225 | 100.0 | 522.0 | 100.0 |
(三)经营收入──商业服务业超九成
从经营指标来看,我区商务楼宇在地单位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和服务业。2018年,楼宇在地商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1.0亿元,占楼宇在地单位总收入的50.0%。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4.2亿元,占41.0%。其余依次为建筑业16.3亿元、交通运输业13.8亿元、房地产业10.7亿元、制造业4.7亿元和金融业1.4亿元,收入占比依次为3.1%、2.6%、2.1%、0.9%和0.3%。
(四)主要指标──占全区比重不高
从商业和服务业的主要指标来看,楼宇在地单位的体量规模并不占优。从商业主要指标来看,2018年商务楼宇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89.9亿元,占全区属地商品销售总额的8.6%;楼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亿元,仅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8%。从服务业指标来看,2018年商务楼宇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1.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15.1%(见表4)。
表4 2018年商务楼宇在地单位主要指标占比情况
指 标 | 商务楼宇 | 全区属地 | 楼宇占全区比重 |
商品销售总额 | 289.9 | 3383.8 | 8.6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33.5 | 1203.6 | 2.8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 111.5 | 740.2 | 15.1 |
(五)人员分布──从业人员稳步增长
2018年,全区商务楼宇在地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3.5万人,同比增长4.8%。其中女性1.74万人,男性1.76万人。从学历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共计1500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2.9%。其中,研究生学历795人,本科学历7776人,大专学历6438人。从技能情况来看,技能人员共计872人,占从业人员的2.5%。其中,高级技师63人,技师78人,高级技能人员116人,中级技能人员264人,初级技能人员351人(见表5)。
表5 2018年商务楼宇在地单位人员结构情况
类 别 | 人数 | 比重 | |
合 计 | 34997 | 100.0 | |
性别结构 | 男 | 17622 | 50.4 |
女 | 17375 | 49.6 | |
学历结构 | 研究生 | 795 | 2.3 |
本科 | 7776 | 22.2 | |
大专 | 6438 | 18.4 | |
职业技能 | 技能人员 | 872 | 2.5 |
高级技师 | 63 | 0.2 | |
技师 | 78 | 0.2 | |
高级技能人员 | 116 | 0.3 | |
中级技能人员 | 264 | 0.8 | |
初级技能人员 | 351 | 1.0 |
三、需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楼宇经济街镇发展不平衡
我区各街镇楼宇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一方面,商务楼宇地域分布不平衡,全区商务楼宇主要集聚在江桥镇、嘉定新城(马陆镇)、安亭镇、真新街道等中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商务楼宇分布较少。另一方面,各街镇商务楼宇经济规模参差不齐,如南翔镇、嘉定新城(马陆镇)、江桥镇、安亭镇和真新街道等街镇楼宇经济规模较大,五个街镇的楼宇在地单位营业收入占到全区楼宇的90.8%;而工业区、徐行镇、菊园新区、新成路街道、嘉定镇街道和外冈镇等街镇楼宇经济规模相对较小,集聚辐射作用和带动力有限。
针对楼宇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楼宇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业态规划,通过规划先行,优化商务楼宇布局,促进商务楼宇合理集聚,形成更多有规模、有档次的楼宇经济群(见表6)。
表6 2018年商务楼宇分街镇情况
街镇 | 入驻单位数 | 比重 | 营业收入 | 比重 |
南翔镇 | 246 | 7.6 | 212.8 | 40.8 |
马陆镇 | 963 | 29.9 | 115.1 | 22.1 |
江桥镇 | 492 | 15.3 | 58.6 | 11.2 |
安亭镇 | 287 | 8.9 | 48.8 | 9.4 |
真新街道 | 458 | 14.2 | 38.8 | 7.4 |
工业区 | 166 | 5.1 | 12.4 | 2.4 |
徐行镇 | 131 | 4.1 | 10.6 | 2.0 |
菊园新区 | 155 | 4.8 | 10.2 | 1.9 |
新成路街道 | 159 | 4.9 | 9.5 | 1.8 |
嘉定镇街道 | 155 | 4.8 | 4.9 | 0.9 |
外冈镇 | 13 | 0.4 | 0.4 | 0.1 |
合 计 | 3225 | 100.0 | 522.0 | 100.0 |
(二)楼宇经济发展能级不高
楼宇经济体量和发展能级不高,对全区商业和服务业的贡献也较小,尚未形成有效的支撑,其中楼宇商品销售总额仅占全区的8.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仅占全区的15.1%。从楼宇在地单位属性分析,在地单位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区域性总部或规模企业较少。在地单位中,年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仅320家,只占总数的9.9%。并且,在地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等商贸领域,信息技术服务、科技研发和咨询设计等新兴领域的服务性企业占比较少,企业规模和档次有待提高。
针对楼宇经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要进一步完善高效的楼宇招商组织体制,充分发挥政府、中介、业主、物业在楼宇招商中的作用,实现四方联动。重点引进一批规模比较大、业绩比较好的知名企业入驻,带动本地关联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合力,提升楼宇竞争力。
(三)商住型楼宇效益有待提高
按楼宇使用性质来分,我区商住两用型楼宇(即“类住宅”)在数量和体量规模上占据较大比重,而经济收益明显偏低。从体量来看,截止2018年底,全区商住两用型楼宇共38幢,较上年同期增加4幢,数量占到全区的31.4%;总建筑面积169.6万平方米,占47.1%。从经济规模来看,全区商住型楼宇在地单位共1054家,占32.7%;商住型楼宇在地单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仅占15.1%。
商住型楼宇入驻成分复杂、经济效益低下且管理难度大,如果不加以调控,形成大规模趋势后势必产生大量问题,既不能保障入驻企业及个人的利益,还会危害楼宇经济的正常、规范运行。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清“类住宅”的违法违规本质及风险隐患,按照依法依规原则对“类住宅”进行全面整顿、分类施策,促进楼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见表7)。
表7 2018年商住型楼宇经济情况
指标 | 单位 | 商住楼 | 占全区楼宇比重(%) |
楼宇数 | 幢 | 38 | 31.4 |
建筑面积 | 万平方米 | 169.6 | 47.1 |
在地单位 | 个 | 1054 | 32.7 |
营业收入 | 亿元 | 78.7 | 15.1 |
注1:商务楼宇调查范围:本区范围内总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或8层以上的商务楼宇。
注2:商务楼宇入驻率指(已有单位入驻面积+已营业面积)/(商务办公面积+商业面积)*100%
注3:商务办公入驻率指(已有单位入驻面积/商务办公面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