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口径及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当月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518.2亿元和278.6亿元。但受去年同期高位基数影响,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3.8%、16.9%,环比上月分别下降11.4%、3.6%。2022年,全口径及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5520.9亿元和2980.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3%、4.2%,降幅较1-11月分别扩大1.3和1.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月度完成情况
二、主要特点
(一)汽车产业上向拉动
汽车产业当月生产放缓,全年保持正增长态势,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均呈正向拉动。12月份,汽车产业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350.9亿元,同比下降13.1%,下拉全区当月产值增长8.8个百分点;202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5.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9.8%,同比增长6%,较上期收窄1.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累计产值增长3.9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12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同比下降13.5%;202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36.1亿元,同比增长8%,较上期收窄1.9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业分月度累计增速走势
从汽车产业企业完成情况来看,12月份共有90家企业同比增长,较上月减少70家,占汽车产业企业总数的31.4%。2022年超半数企业呈同比正增长,其中,39家企业产值增量超亿元,6家企业产值增量超10亿元。汽车产业今年整体向好,一是受汽车新四化产业的带动,二是与行业环境持续向好有关,头部企业产销持续高位。
(二)非汽车产业高位下降
12月份,非汽车产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3亿元,同比下降15.2%,当月增速低于汽车产业2.1个百分点。202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65.5亿元,同比下降12.3%,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全区规模工业12个百分点,下拉全区累计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
(三)重点企业支撑有力
12月份,154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4亿元,同比下降13.2%;202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412.1亿元,同比增长3.2%,贡献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79.9%的产值。其中,前20强和50强企业,2022年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962.8亿元和36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6%。
(四)新动能产业引领增长
2022年,战新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1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27.2%,可比增长9.7%,可比增速好于规模工业10.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可比下降11.7%,下拉战新产业可比增长3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新材料、数字创意领域仍处下降;新能源汽车领域增幅较三季度有所回落,可比增长达68.8%,拉动战新产业可比增长13.8个百分点。
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分产业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 ||||
工业总产值 | 占全口径 工业比重 | 可比增长 | 增速与全市 平均比较 |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合计 | 1500.1 | 27.2 | 9.7 | 3.9 |
#新能源 | 33.6 | 0.6 | 7.0 | 12.0 |
高端装备 | 136.8 | 2.5 | 0.0 | 0.5 |
生物 | 147.9 | 2.7 | 19.1 | 13.2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310.3 | 5.6 | -11.7 | -16.4 |
新材料 | 220.7 | 4.0 | -6.7 | 1.9 |
新能源汽车 | 462.0 | 8.4 | 68.8 | 12.0 |
节能环保 | 227.2 | 4.1 | -9.3 | 1.0 |
数字创意 | 1.6 | 0.0 | -4.5 | 16.9 |
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子产业之间存在重复,计算总数时剔除重复,与各子产业相加不等。
同期,227家规模以上工业 “三个千亿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1044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汽车新四化”产业得益于重点企业的带动,规模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居首位,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693.3亿元,同比增长44.4%;“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318.2亿元,同比下降9.1%;“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171.3亿元,同比增长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