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3月嘉定区工业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3-05-05

今年以来,嘉定区规模工业运行呈低位开局,持续攀升的态势。行业增长普遍下行,支柱产业下拉明显。同时,新动能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劲,运行趋势好于规模工业。

一、基本情况

3月份,全口径及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当月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357.2亿元和251.9亿元,受去年同月疫情停工影响,当月同比分别增长12.7%、17.3%。1-3月,因支柱产业疲弱影响,工业运行整体低于预期,全口径及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946.4亿元和653.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1%、3.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月度完成情况

a429905ec10441dfa80ed364aa259034.png 

二、主要特点

(一)汽车产业开局低迷 

1-3月,我区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0.4亿元,同比下降10%,下拉全区产值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5.3亿元,同比下降9.6%。

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业分月度累计增速走势

d0a9182339b048428682c0decd8974d6.png 

(二)非汽车产业运行向好

非汽车产业降幅收窄,1-3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下降2.3%,较上月收窄10.5个百分点。一是去年新建投产企业净增拉动,二是部分头部企业受产能扩大、订单增长及同期低基数多重影响,对非汽车产业带动明显。同时,因需求减少、产能外迁、俄乌冲突影响,部分重点企业对全区规模工业增长下拉明显。

(三)重点企业支撑乏力

3月份,153家重点企业(2022年总量占比80%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2.6亿元,同比增长9.5%;1-3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01.1亿元,同比下降9.1%,较上月收窄7.7个百分点。其中,前20强和50强企业,本年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399.4亿元和54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9%、5.5%。总体来看,重点企业运行乏力主要还是受到汽车产业的下拉影响,85家汽车产业企业中,共有52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前20强汽车产业企业中,有半数企业同比负增长。

(四)新动能产业负重前行

1-3月,战新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5.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32.3%,可比下降2%,可比增速好于规模以上工业5.2个百分点,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劲。分领域看,新能源汽车依旧引领增长,但较去年增速放缓,1-3月可比增长13.2%,低于全市平均29.2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12.4个百分点;新能源、高端装备1-3月可比分别增长47%、17.1%。下降行业中,节能环保可比降幅达18.4%,下拉战新产业可比增长3.1个百分点;新材料可比下降13.7%,下拉战新产业可比增长2.5个百分点;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可比分别下降7%、3.7%,分别下拉战新产业可比增长0.7、0.9个百分点。

1-3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分产业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工业总产值

占全口径

工业比重

可比增长

拉动战新增长

增速与全市

平均比较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合计

305.2

32.3

-2.0

-

-1.4

#新能源

7.4

0.8

47.0

0.8

-3.1

 高端装备

34.0

3.6

17.1

1.6

2.1

 生物

29.7

3.1

-7.0

-0.7

-14.7

 新一代信息技术

70.2

7.4

-3.7

-0.9

20.0

 新材料

46.9

5.0

-13.7

-2.5

-3.9

 新能源汽车

80.6

8.5

13.2

3.0

-29.2

 节能环保

42.6

4.5

-18.4

-3.1

-20.2

 数字创意

0.3

0.0

-4.5

-0.0

39.0

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子产业之间存在重复,计算总数时剔除重复,与各子产业相加不等。

同期,253家规模以上工业“三个千亿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217.5亿元,同比增长5.9%,好于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新四化”产业规模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居首位,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141.8亿元,同比增长8.4%;“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本月增速由负转正,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72.5亿元,同比增长3.1%;“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36亿元,同比下降0.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