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是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各类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总称,其总体状况、分布结构与变动趋势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发展水平以及结构特点。分析研究基本单位的发展状况,准确掌握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宏观决策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单位总体情况
根据嘉定区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全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地经营法人单位23183个,比2008年末增加4190个,增长22%,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10910个,比2008年末增加685个,增长6.7%;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2273个,比2008年末增加3505个,增长40%。按机构类型分,企业法人22049个,机关和事业单位法人475个,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法人314个,其他法人单位345个。
2013年末,全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地经营的产业活动单位2795个,比2008年增加1088个,增长63.7%。其中第二产业活动单位304个,比2008年末增加145个,增长91.2%;第三产业活动单位2491个,比2008年末增加943个,增长60.9%。(见表1)
表1 嘉定区基本单位情况表
|
2013年 |
2008年 |
增加 |
增长 |
|||
个数 |
比重(%) |
个数 |
比重(%) |
(%) |
|||
一、法人单位数 |
23183 |
100 |
18993 |
100 |
4190 |
22.1 |
|
按产业分 |
第二产业 |
10910 |
47.1 |
10225 |
53.8 |
685 |
6.7 |
第三产业 |
12273 |
52.9 |
8768 |
46.2 |
3505 |
40 |
|
按机构类型分 |
企业 |
22049 |
95.1 |
17938 |
94.4 |
4111 |
22.9 |
机关和事业单位 |
475 |
2.0 |
497 |
2.6 |
-22 |
-4.4 |
|
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 |
314 |
1.4 |
229 |
1.2 |
85 |
37.1 |
|
其他 |
345 |
1.5 |
329 |
1.7 |
16 |
4.9 |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2795 |
100.0 |
1707 |
100.0 |
1088 |
63.7 |
|
按产业分 |
第二产业 |
304 |
10.9 |
159 |
9.3 |
145 |
91.2 |
第三产业 |
2491 |
89.1 |
1548 |
90.7 |
943 |
60.9 |
二、基本单位主要特征
(一)单位总量快速增长,企业是主力军
企业法人在嘉定区基本单位发展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2013年末,全区企业法人数量由2008年的17938个增至2013年末的22049个,占比由2008年94.4%提高至95.1%,是法人单位构成中的绝对主力。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较2008年末增加37.1%,占比上升0.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机关和事业单位法人在单位数量上所有减少,减少4.4%,其在全部法人单位中的占比由2008年末的2.6%下降至2013年末的2.0%。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区企业蓬勃发展,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来源,企业这支生力军在嘉定的沃土上正茁壮成长。
(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二产业依然是中流砥柱
在全区“转方式、调结构”等战略指引下,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法人单位数超越第二产业。2008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为10225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53.8%,较第三产业法人8768个多1457个。到2013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10910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47.1%,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12273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52.9%,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反超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1363个。近年来,经过市场对资源的不断调配,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从事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虽然在企业数量上,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高于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依然是嘉定经济的中流砥柱。2013年末,第二产业为52.9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0.8%,是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2.4倍,同时,创造了5931亿营业收入,是同期第三产业营业收入的1.4倍。由此可见,第二产业虽然在数量和比重上有所降低,但仍然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见表2)
表2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表
|
总计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13年 |
法人单位数(个) |
23183 |
10910 |
12273 |
比重(%) |
100 |
47.1 |
52.9 |
|
从业人员数(万人) |
74.7 |
52.9 |
21.8 |
|
比重(%) |
100 |
70.8 |
29.2 |
|
营业收入(亿元) |
10068.3 |
5931.0 |
4137.3 |
|
比重(%) |
100.0 |
58.9 |
41.1 |
|
2008年 |
法人单位数(个) |
18993 |
10225 |
8768 |
比重(%) |
100 |
53.8 |
46.2 |
|
从业人员数(万人) |
65.6 |
51.3 |
14.3 |
|
比重(%) |
100 |
78.2 |
21.8 |
|
营业收入(亿元) |
3789.1 |
2699.2 |
1089.9 |
|
比重(%) |
100 |
71.2 |
28.8 |
(三)制造业依旧是支柱,批发和零售业蓬勃发展
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区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两者合计占比达70.4%。经过几年的发展,行业结构上有明显的调整,行业分布日趋多元化。截止2013年末,全区制造业法人单位数10133个,增长556个,占比由2008年的50.4%下降到43.7%。批发和零售业蓬勃发展,2013年末,全区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6187个,增长1673个,占比26.7%,比2008年末提高2.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快速增长,2013年末房地产法人单位901个,增加446个,占比由2008年末的2.4%提高到3.9%。(见表3)
表3 嘉定区法人单位主要行业和从业人员分布
行业 |
2013年 |
2008年 |
||||
单位数 |
比重 |
从业人员 |
比重 |
单位数 |
比重 |
|
(个) |
(%) |
(万人) |
(%) |
(个) |
(%) |
|
合计 |
23183 |
100 |
74.7 |
100 |
18993 |
100 |
第二产业 |
10910 |
47.1 |
52.9 |
70.9 |
10225 |
53.8 |
制造业 |
10133 |
43.7 |
48.9 |
65.5 |
9577 |
50.4 |
建筑业 |
769 |
3.3 |
3.9 |
5.2 |
624 |
3.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 |
0 |
0.1 |
0.1 |
24 |
0.1 |
第三产业 |
12273 |
52.9 |
21.8 |
29.2 |
8768 |
46.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49 |
3.2 |
2.7 |
3.6 |
365 |
1.9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22 |
1 |
0.7 |
0.9 |
131 |
0.7 |
批发零售 |
6187 |
26.7 |
6.3 |
8.4 |
4514 |
23.8 |
住宿餐饮 |
566 |
2.4 |
1.3 |
1.7 |
414 |
2.2 |
金融业 |
28 |
0.1 |
0 |
0.0 |
6 |
0 |
房地产业 |
901 |
3.9 |
1.9 |
2.5 |
455 |
2.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340 |
5.8 |
2.4 |
3.2 |
1103 |
5.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53 |
1.5 |
1.3 |
1.7 |
210 |
1.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00 |
0.4 |
0.6 |
0.8 |
89 |
0.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73 |
0.1 |
0.3 |
0.4 |
634 |
3.3 |
按从业人员来看,2013年末,全区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4.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52.9万人,占比70.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21.8万人,占比29.2%。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占65.5%,批发和零售业占8.4%,建筑业占5.2%,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占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3.2%。制造业数量占我区法人单位的四成,吸纳了超过六成的就业人员,依然是我区吸纳就业人员最主要的渠道。
由此可见,虽然制造业占据我区半壁江山的格局有所弱化,但凭借其在我区占比较高的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基数,依然是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四)非公有制单位表现活跃,私营企业贡献大
私营企业是嘉定经济活力的来源,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嘉定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企业法人的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分别为92.7%、2.7%和4.6%。从内资企业构成来看,2013年末,我区有内资企业20448个,与2008年相比,内资企业增加了4061个,增长24.8%,其中私营企业19876个,占全部内资企业的97.2%,比2008年末增加了4469个,增长29%,与此同时,内资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进一步下降,2013年末,国有、集体法人单位数分别是67个和505个,分别比2008年末减少了70个和338个,同比下降了51.1%和40.1%。
上述数据表明,我区私营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壮大,给嘉定经济带来了活力与动力。
(见表4)
表4嘉定区企业法人经济类型情况表
经济类型 |
2013年 |
2008年 |
2013年比2008年 |
|||
单位数 |
比重 |
单位数 |
比重 |
增减量 |
增减率 |
|
(个) |
(%) |
(个) |
(%) |
(个) |
(%) |
|
合计 |
22049 |
100 |
17938 |
100 |
4111 |
22.9 |
内资 |
20448 |
92.7 |
16387 |
91.4 |
4061 |
24.8 |
#国有 |
67 |
0.3 |
137 |
0.8 |
-70 |
-51.1 |
#集体 |
505 |
2.3 |
843 |
4.7 |
-338 |
-40.1 |
#私营 |
19876 |
90.1 |
15407 |
85.9 |
4469 |
29.0 |
港澳台投资 |
592 |
2.7 |
537 |
3.0 |
55 |
10.2 |
外商投资 |
1009 |
4.6 |
1014 |
5.7 |
-5 |
-0.5 |
(五)资本配置体现市场化发展要求
资产是一种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它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的规模,资产的大小、配置对经济结构起着关键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在全区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中,第二产业4366.4亿元,是2008年末的近2倍,第三产业5094.8亿元,是2008年末的的3.2倍,第三产业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法人资产总计的53.8%,第三产业资产呈现扩大的趋势。
第二产业中,2013年末我区汽车制造业拥有资产总计1762.3亿元,占第二产业资产总计的40.4%,是资产最多的行业,排名二至五位的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90.4亿元,占8.9%;通用设备制造业364.0亿元,占8.3%;专用设备制造业243.5亿元,占5.6%,金属制品业223.2亿元,占5.1%。这说明嘉定的汽车产业具有相当的规模,汽车制造业较为成熟,在我区的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产业中,资本总计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房地产业2527.2亿元,占第三产业资本总计的49.6%;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1107.7亿元,占21.7%;商务服务业863.5亿元,占16.9%,以上三个行业资产总计占第三产业资产总计的88.3%。资本集中度和分布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支柱行业的形成基本适应。(见表5)
表5 嘉定区主要行业资产总计
|
资产总计(亿元) |
比重 |
合计 |
9461.2 |
- |
第二产业 |
4366.4 |
46.2 |
汽车制造业 |
1762.3 |
40.4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390.4 |
8.9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64.0 |
8.3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43.5 |
5.6 |
金属制品业 |
223.2 |
5.1 |
第三产业 |
5094.8 |
53.8 |
房地产业 |
2527.2 |
49.6 |
批发和零售业 |
1107.7 |
21.7 |
商务服务业 |
863.5 |
16.9 |
公共设施管理业 |
125.2 |
2.5 |
道路运输业 |
54.8 |
1.1 |
三、主要问题
(一)产业组织的小规模、分散化特征依然明显
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规模看,2013年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规模在20人以下的单位比重占到75.1%,100人以上单位比重占5.6%。(见表6)由此可见,我区绝对大多数法人单位为小微型企业。
表6按从业人员规模分组的法人单位情况
组别 |
单位数(个) |
比重 |
合计 |
23183 |
100 |
10人以下 |
14545 |
62.7 |
10-19 |
2868 |
12.4 |
20-49 |
3101 |
13.4 |
50-99 |
1368 |
5.9 |
100-199 |
687 |
3.0 |
200-499 |
421 |
1.8 |
500-999 |
125 |
0.5 |
1000-4999 |
67 |
0.3 |
5000人以上 |
1 |
0.0 |
从资产分布看,资产总计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9.8%;100-500万元的占28.4%;500万元-1000万元的占9.6%;1000万元-5000万元的占14.0%,5000万元-1亿元的占3.3%;1亿元以上的占4.9%。
从营业务收入看,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总数的43.0%;100-500万元的占28.4%;500万元-1000万元的占9.5%;1000万元-5000万元的占12.8%;5000万元-1亿元的占2.6%;1亿元以上的占3.7%。由表7可以看出,资产和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占比重均在四成左右,资产和营业收入在100-5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最为集中。
虽然整体而言资源集中、规模经营的步伐在加快,但资产和营业收入的单位分布呈现比较陡峭的M型走势,波段性特征明显,尤其是2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企业的占比还较大,处于两个波峰间企业要通过进一步的资源整合,提高经营效率,加快迈入更上一级企业规模能级。
(见表7)
表7 按资产和营业收入的分组的企业法人基本情况
组别 |
按资产合计分组 |
按营业收入分组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单位数(个) |
比重% |
|
合计 |
22049 |
100 |
22049 |
100 |
20万元以下 |
2904 |
13.2 |
4562 |
20.7 |
20-50万元 |
2466 |
11.2 |
2453 |
11.1 |
50-100万元 |
3413 |
15.5 |
2460 |
11.2 |
100-500万元 |
6255 |
28.4 |
6256 |
28.4 |
500-1000万元 |
2106 |
9.6 |
2091 |
9.5 |
1000-5000万元 |
3088 |
14.0 |
2826 |
12.8 |
5000万元-1亿元 |
726 |
3.3 |
584 |
2.6 |
1亿元以上 |
1091 |
4.9 |
817 |
3.7 |
(二)各街镇发展不均衡
我区各街镇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化水平不尽相同,法人单位、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从业人员数普遍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几个街镇。
从法人单位数看,2013年末,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五位的是:安亭镇、江桥镇、嘉定新城(马陆镇)、南翔镇、嘉定工业区,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66.6%。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名列前5位的依次是:安亭镇、嘉定新城(马陆镇)、嘉定工业区、江桥镇、南翔镇,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4.3%。按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看,安亭镇以3038.3亿元的总资产总计排名第一,接下来依次是马陆镇1325.3亿元和嘉定工业区1323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按营业务收入来看,安亭镇实现5733.5亿元的营业务收入遥遥领先与其他街镇,其营业收入占全部法人单位营业务收入的56.9%;其次是嘉定工业区实现营业务收入1528.4亿元,占比15.2%位居次席;马陆镇实现营业务收入783.1亿元,占比7.8%,位居第三名。
(见表8)
表8嘉定区街镇基本单位情况
|
法人单位数 |
比重 |
从业人员(万人) |
比重 |
资产总计(亿元) |
比重 |
营业业务收入(亿元) |
比重 |
(个) |
(%) |
(%) |
(%) |
(%) |
||||
合计 |
23183 |
100.0 |
74.6 |
100 |
9478.8 |
100 |
10068.3 |
100 |
新成路街道 |
745 |
3.2 |
1.5 |
2.0 |
297 |
3.1 |
121.8 |
1.2 |
真新街道 |
1560 |
6.7 |
1.9 |
2.5 |
160.3 |
1.7 |
94.5 |
0.9 |
菊园新区 |
891 |
3.8 |
2.8 |
3.8 |
639.3 |
6.7 |
159.5 |
1.6 |
嘉定镇 |
877 |
3.8 |
1.8 |
2.4 |
447.2 |
4.7 |
106.7 |
1.1 |
南翔镇 |
2494 |
10.8 |
6.9 |
9.2 |
890.3 |
9.4 |
487.3 |
4.8 |
安亭镇 |
4194 |
18.1 |
18.9 |
25.3 |
3038.3 |
32.1 |
5733.5 |
56.9 |
马陆镇 |
3156 |
13.6 |
12.3 |
16.5 |
1325.3 |
14.0 |
783.1 |
7.8 |
徐行镇 |
1434 |
6.2 |
4.5 |
6.0 |
250 |
2.6 |
212.6 |
2.1 |
华亭镇 |
801 |
3.5 |
2.3 |
3.1 |
136.2 |
1.4 |
130.7 |
1.3 |
外冈镇 |
1442 |
6.2 |
4.4 |
5.9 |
298.8 |
3.2 |
235.9 |
2.3 |
江桥镇 |
3407 |
14.7 |
7.5 |
10.1 |
673 |
7.1 |
474.2 |
4.7 |
嘉定工业区 |
2182 |
9.4 |
9.9 |
13.3 |
1323 |
14.0 |
1528.4 |
15.2 |
在地域经济分布上看我区企业主要集中于安亭、马陆、工业区、江桥、南翔等街镇,无论从经济体规模还是产业结构,都存在着集聚特征,在各街镇中并不均衡。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欠合理,新行业发展滞后
虽然我区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产业内部结构依然不合理。从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来看,第三产业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其三者合计占我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68.7%。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虽然增长迅速,但是整个经济规模占全区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在法人单位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分别为1.8%和2.2%。
四、思考与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规划产业布局。做好区域经济板块的规划和地区支柱行业、潜力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培育和挖掘,在时间和空间的节点上,做好生产力的中长期规划与布局。重视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注重向上游行业、下游行业的衔接和延伸。研究同一产业大类中细分行业的异质化竞争,注重经济板块之间产业的互补性,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发展模式。
(二)重视产业集群的建设和相关支持配套行业的扶植。把握产业结构的梯度化和层次化建设作为政府宏观管理的内容,要考虑产业结构过于集中倚重某一行业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增强行业体系的抗风险性和稳定性,确立传统与现代,低端与高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之间的关系与合理的比例,加快培育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的步伐,避免在经济发展不同的转型期,发生某些行业的强制性压缩和被动性退出,通过产业间的地区转移和自我发展,增强行业发展的自我调节功能和企业自主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在市场准入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担保政策、土地供应、招商引资、就业用人政策等方面给服务业良好的制度支持,鼓励优先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规划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性服务业、信息软件产业等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知识性服务业,以服务业集聚区和功能区为载体,为我区合理配置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服务业要素资源,积极培育服务业明星企业。在传统服务业领域要树立规模发展与个性发展的不同定位,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业做大做强,同时也要鼓励符合不同需求层次的服务业细化功能定位,拓展服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