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区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1-9月份,全区规模工业经济低开低走,呈逐月回落之势。进入第三季度,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产值连续5个月同比回落,自7月份起全区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利润总额亦双双“由正转负”。
一、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力求经济“调速不减势”。然而,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形势“一波三折”,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重。全国、全市工业经济增速均出现了新一轮的下滑,全市规模工业在“车轮减速”之下产值可比增速自7月份起呈现下降趋势。如此背景下,作为“一业特强”的我区规模工业同样呈现出明显的调整特征,调整速度“快于以往,超出预期”。
规模工业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
累计完成量(亿元) |
同比增长(%) |
当月完成量(亿元) |
同比增长(%) |
环比增长(%) |
全口径产值(1-9月) |
3580.9 |
-6.5 |
316.7 |
-27.6 |
1.7 |
属地产值(1-9月) |
2173.0 |
-5.6 |
223.6 |
-16.5 |
2.7 |
全口径利润(1-8月) |
362.4 |
-10.9 |
22.6 |
-49.4 |
-39.6 |
属地利润(1-8月) |
155.8 |
-4.2 |
15.5 |
-29.3 |
-12.4 |
全口径主营业务收入(1-8月) |
3354.8 |
-3.4 |
318.5 |
-21.7 |
-9.7 |
属地主营业务收入(1-8月) |
2010.7 |
-3.6 |
221.8 |
-15.5 |
-5.8 |
汽车产业产值(1-9月) |
2602.7 |
-5.5 |
210.4 |
-32.4 |
3.5 |
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值(1-9月) |
1194.8 |
-2.6 |
117.3 |
-17.2 |
7.0 |
汽车产业利润(1-8月) |
311.4 |
-11.4 |
13.4 |
-62.9 |
-59.7 |
其中:汽车零部件利润(1-8月) |
104.8 |
-2.4 |
9.3 |
-30.3 |
-11.8 |
从国家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走低,9月份,虽然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达到49.7,但同比下降2.54%,仍低于荣枯线。同期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连续43个月下行。从全区关联指标看,“三驾马车”依旧疲弱。1-9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2.1%,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1.8和5.3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9%,比去年同期扩大34.8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3亿元,同比下降 52.8%,连续9个月负增长;外部需求持续收紧,1-9月份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8.2%,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另外从难以虚增的三大经济运行数据看(工业用电量、货物运输量[1]、企业贷款额),今年1-8月,除企业贷款外,电力和柴油消耗都显著下降。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2%,降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扩大4.3和7.4个百分点。全区30家在统的中石油、中石化柴油销售量同比下降4.4%,较年初回落19.0个百分点;同期,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下降9.5%,较年初回落13.8个百分点。等多项数据均印证当前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
二、基本特点
(一)经济运行困难加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在经济运行困难加大的同时,工业结构调整不乏亮点,按照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我区新“四大”产业集聚初见雏形,初步统计,累计完成产值223亿元。在四大产业中,除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下降外,其它三大行业均有可观增幅。其中,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增幅居高位,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蓄势爆发增幅高达49.4%,虽然得益于个别企业产值净增4.1亿元,但若剔除这一因素,该行业增幅仍达10.6%,且增势还在延续。受产业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产业,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且总量不断扩大,共实现产值171.8亿元,同比增长6.8%。
1-9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03.2亿元,可比虽下降1.5%,但仍比全市平均高2.0个百分点。七大细分行业“三升四降”,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两个行业合计完成产值46.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46.3%和40.7%,由于该两个行业总量偏小,仅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的11.5%,因此拉动力有限。占行业总量71.7%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两大行业,未能延续去年的强势,降幅分别达到了6.0%和7.0%。
1-9月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生产情况(属地) |
|||
分 类 |
产业、行业或企业 |
1-9月产值增速(%) |
高于(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百分点(个) |
四大产业 |
汽车零部件 |
-2.6 |
3.0 |
电子电器 |
-10.8 |
-5.2 |
|
设备制造 |
-7.1 |
-1.5 |
|
金属加工 |
-18.8 |
-13.2 |
|
战略性产业 |
新能源 |
38.6 |
44.2 |
高端装备 |
-7.0 |
-1.4 |
|
生物医药 |
40.7 |
46.3 |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6.0 |
-0.4 |
|
新材料 |
-0.8 |
4.8 |
|
新能源汽车 |
46.3 |
51.9 |
|
节能环保 |
-6.1 |
-0.5 |
|
集成电路及物联网 |
34.4 |
-14.2 |
|
产业高端化 |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 |
171.8 |
6.8 |
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 |
15.8 |
49.4 |
|
智能制造及机器人 |
1.0 |
5.4倍 |
|
集聚区企业 |
104区块 |
-5.1 |
0.5 |
195区块 |
-4.1 |
1.5 |
|
198 区块 |
-10.0 |
-4.4 |
|
规模企业 |
中小型企业 |
-6.1 |
-0.5 |
大型企业 |
-4.5 |
1.1 |
|
非公经济 |
非公有制企业 |
-4.3 |
1.3 |
三资企业 |
-6.4 |
-0.8 |
(二)汽车产业继续承压,拉动作用减弱
作为产业的中流砥柱,汽车产业的发展牵动着全区规模工业的整体走势。今年以来,历经数年辉煌的汽车产业遭遇寒冬,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整体发展均不理想,总体呈现低位开局,震荡下行的格局。1-9月,汽车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602.7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94.7%。整车企业下降幅度快于零部件企业,1-9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8.2%;产值同比下降7.9%,环比下降0.6%,呈“量价齐跌”之势,主要缘于4月起的汽车销售价格下调和6月份以来的大幅减产。受上游企业订单影响,零部件企业生产自7月起开始大幅回调,及至9月,零部件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194.8亿元,同比下降2.6%, 23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仅有91家产值继续保持同比增长。
(三)高新技术产业出现回落,但总体优于规模工业
纵观年初以来的走势,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虽止步于9月,但相比规模工业,下降幅度相对较小。1-9月份,全区276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95.2亿元,同比下降1.3%,慢于属地规模工业4.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高新技术产业27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的产值增幅好于规模工业中该行业的整体水平。其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两个行业增幅居前,汽车制造业增速虽排在第七位,但总量占绝对地位,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个百分点。
行业 |
规模工业产值 |
高新技术产值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 (百分点) |
||
绝对额 |
增速 |
绝对额 |
增速 |
|||
(亿元) |
(%) |
(亿元) |
(%) |
|||
合计 |
2144.1 |
-5.6 |
995.2 |
-1.3 |
46.4 |
- |
汽车制造业 |
777.2 |
-2.1 |
369.4 |
4.2 |
47.5 |
1.5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339.6 |
-5.9 |
234.6 |
-4.5 |
69.1 |
-1.1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59.5 |
-8.2 |
70.3 |
-9.7 |
44.1 |
-0.8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08.0 |
-8.9 |
52.8 |
-10.5 |
48.9 |
-0.6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57.7 |
-20.8 |
36.9 |
-7.9 |
63.9 |
-0.3 |
金属制品业 |
120.2 |
-11.6 |
32.8 |
-3.4 |
27.3 |
-0.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98.1 |
-6.5 |
31.7 |
5.9 |
32.3 |
0.2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0.2 |
-0.2 |
27.3 |
1.2 |
54.3 |
0.0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07.4 |
1.6 |
27.1 |
8.8 |
25.3 |
0.2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70.3 |
-9.3 |
24.2 |
-9.3 |
34.5 |
-0.2 |
纺织业 |
21.3 |
-10.5 |
12.3 |
-3.0 |
57.9 |
-0.0 |
食品制造业 |
29.3 |
2.0 |
11.3 |
-4.6 |
38.6 |
-0.1 |
家具制造业 |
57.5 |
-6.0 |
10.7 |
2.3 |
18.7 |
0.0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6.3 |
-8.0 |
8.1 |
-7.6 |
49.4 |
-0.1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8.8 |
-3.1 |
7.3 |
-3.9 |
38.9 |
-0.0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0.6 |
3.3 |
7.2 |
11.5 |
67.7 |
0.1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1.7 |
-24.9 |
6.7 |
-8.8 |
30.8 |
-0.1 |
医药制造业 |
8.1 |
10.7 |
6.6 |
12.6 |
80.8 |
0.1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30.7 |
10.0 |
6.1 |
27.1 |
20.0 |
0.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2 |
4.7 |
4.2 |
4.7 |
100.0 |
0.0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4.6 |
-19.5 |
2.1 |
-17.9 |
45.2 |
-0.0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8.4 |
-23.8 |
1.9 |
2.6 |
10.3 |
0.0 |
其他制造业 |
2.3 |
-11.2 |
1.3 |
-4.6 |
59.0 |
-0.0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1.4 |
-22.9 |
1.1 |
1.3 |
78.5 |
0.0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0.8 |
-21.7 |
0.8 |
-21.7 |
100.0 |
-0.0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5.6 |
-30.0 |
0.2 |
-37.7 |
3.5 |
-0.0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4.8 |
-9.3 |
0.2 |
-24.4 |
4.0 |
-0.0 |
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产值完成情况
注: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2011)
(四)重点骨干企业下滑加快,支撑地位降低
1-9月份,“千百十亿”企业完成产值2784.5亿元,同比下降6.4%,比上月扩大3.2个百分点,拉低全口径工业产值增幅4.9个百分点。产值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不到四成,总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仅有3家实现同比增长。截止目前,累计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共计15家,仅5家实现同比增长。
“千百十亿”企业总产值(全口径) 单位:亿元 |
||||||
|
企业数(个) |
1~9月 |
增长% |
占全区比重% |
|
|
合计: |
125 |
2784.5 |
-6.4 |
77.8 |
|
|
工业总产值 |
5-10亿元 |
60 |
280.8 |
-2.6 |
7.8 |
|
10-50亿元 |
55 |
687.9 |
-5.0 |
19.2 |
|
|
50亿元以上 |
10 |
1815.7 |
-7.4 |
50.7 |
|
同期,属地百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5.5亿元,同比下降2.2%,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5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产值979.2亿元,同比下降1.9%,其他行业完成产值326.3亿元,同比下降3.0%。百强企业中有41家企业累计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19家为汽车零部件企业。
二、工业经济效益状况
1-9月份,全口径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89.4亿元,同比下降15.4%,比1-8月份扩大4.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95.6亿元,同比下降6.5%,比1-8月份扩大3.1个百分点。
属地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7.5亿元,同比下降3.5%,比1-8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1257家规模企业中,亏损的企业为351家,同比增长17.4%,亏损面达到27.9%,比2014年扩大6.9个百分点。
全市、区营业收入、利润增幅走势图
效益出现较大下降,一是工业品出口持续下滑。1-9月份,全区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8.2%,出口企业实现利润121.5亿元,同比下降3.1%。从出口重点商品看,纺织、木材加工类、造纸和纸制品业、文体娱乐用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降幅扩大,以上几个行业拉低全区出口企业利润1.2个百分点。二是重点行业降幅扩大。全区32个行业大类17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个行业亏损。利润总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73亿元、26.6亿元、14.1亿元。该三大行业利润合计占属地规模工业总额的64%,同比下降0.6%,拉低属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拉低属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3个百分点。
[1] 鉴于数据条件,本文用柴油销售量和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替代货物运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