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 转型发展迎来新常态
发布日期:2015-03-24

324日,嘉定区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正式公布。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12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的对象是在本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013年末,本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8794个,比2008年末增加9249个,增长23.4%,其中在地经营法人单位23183个,增加4190个,增长22.1%;法人单位分支机构2933个。在法人单位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96.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6.7万人,增长21.0%,其中在地经营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4.6万人,增加9.0万人,增长13.8%

2013年末,本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14951户,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第二产业349户,占2.3%,从业人员0.1万人;第三产业14602户,占97.7%,从业人员3.4万人。

经济转型升级成果显现: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在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15193个,占31.1%,比2008年末下降了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33601个,占68.9%,比2008年末提高了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7.1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9.2%,比2008年末下降了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9.4万人,占40.8%,比2008年末提高了9.8个百分点。2013年末,本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10909.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资产总计的41.8%,第三产业占58.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露锋芒。2013年本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35户,完成产值511.8亿元,占本地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17.2%。本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为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2013年,本区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或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91个,比2008年增长135.8%R&D经费支出59.2亿元,增长304.8%R&D经费投入强度为1.2%,比2008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39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56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239.1%276.1%

——小微企业稳占半壁江山。2013年末,本区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46878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8.4%。小微企业从业人员59.9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4.8%。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38.3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9.8%

多元力量支撑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13年末,本区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492个,从业人员51.4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6.9%3.4%。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310.3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1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23.1%,比2008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商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13年末,本区共有商业法人企业20066个,从业人员17.2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55.0%70.0%。商业法人企业资产总计1758.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327.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9456个,从业人员158945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55.7%75.5%。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24.6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343.4%

——社会服务业资产效能提升。2013年末,本区共有社会服务业法人企业12397个,从业人员18.2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5.4%63.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931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30个,房地产业1119个。社会服务业法人企业资产总计4586.3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98.6%,资产总计占全部第三产业法人企业资产总计的72.3%

此次普查是对全区经济实力的一次详细摸底,摸清了本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情况,了解了本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注释:

社会服务业法人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法人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