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嘉定区嘉定新城(马陆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教育综合督导的意见书

发布时间:2018-09-12 10:58:00 【字体:

嘉教督【2018】17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精神,根据《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街镇成人学校教育综合督导的通知》,由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区教育局成职教科、区成教学院、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及外聘专家组成督导工作组,2018年6月22日对嘉定新城(马陆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育综合督导。督导人员研读了学校的教育综合督导自评报告,查阅了近三年相关资料,听取了校长汇报,查看了校舍校貌,分别召开教师、中层干部及街镇、社区代表座谈会,对校内7名教师、8名街镇相关部分负责人及15名社区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督导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办学条件

学校创建于1986年11月,位于嘉定新城(马陆镇)封周路655号8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多功能培训室、云教室、图书阅览室等配套教育设施。现有基层办学点(分校)19个,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32家。2015年12月,位于双单路1499号的嘉定新城(马陆镇)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新增教学场所2121余平方米,其中功能教室1169平方米。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1人;本科8人;拥有双师型教师证书5人;50岁以上8人,目前缺编1人。现有兼职教师55人,87.3%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1.8%为中、高级技术职称,41.8 %以上都有教师资格证。社区教育志愿者、终身学习推进员共193人。

2016年以来,嘉定新城(马陆镇)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学校荣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最佳创新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最佳组织奖、上海市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集体(创意奖)等多个市级集体荣誉或奖项,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区教育系统办学先进单位称号。

二、主要工作与办学成效

(一)制度健全,管理有序

学校贴近政府工作重点和地区发展大局,抓住了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党员教育等工作阵地,提出了“强化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素质,创建和谐社区”的理念,积极“探索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新途径,拓展学校的办学与服务功能,为提升新城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做出贡献”的目标和任务,逐步形成了“以提升社区教育内涵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传统文化进社区为品牌”的发展思路。镇政府重视成校发展,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统筹、镇教委主管协调、成人学校组织落实、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配合、基层学习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校采取合作、委托等多种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如马陆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篾竹编织技术培训等已成为品牌项目。学校按照镇党委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和党员后备干部培训活动,为新城人才培育和储备发挥了作用。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嘉定新城(马陆镇)试行全新的“镇管社区”管理模式,学校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彰显社区教育的发展特色。以全民读书月活动为抓手,整合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社区牵手共建单位,“周三课堂”、“老陈故事汇”是社区资源整合的典型案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组建适应不同需求的社区教育者队伍,并加强培训,连续两年通过课堂教学选拔,挖掘社区教育优秀兼职教师,并参加市兼职教师教学评优。

学校与中小幼联动,教育资源整合联动与中小幼共建合作协议书,共签管理责任书。利用双丁路幼儿园、智慧幼儿园资源,开展0-3岁早教进社区,促进家庭教育。学校利用镇文体中心、党建服务中心、图书馆、马陆葡萄主题公园等社会资源,开展市民学习培训、文艺和体育健身活动。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与服务机构合作开展社区教育。加强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建立非遗篾作工作室,传承与创新《马陆篾作文化》,形成新城(马陆镇)传统文化地图。自创传统文化故事,挖掘、收集整理反映马陆镇特点的民族文化故事,汇编成册,发放到各村社区。绘制社区教育学习地图,让社区居民能根据学校绘就的学习地图,轻捷、方便地找到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三)关注需求,引领学习

学校课程开设聚焦需求,引领需求。分别与上海汽车城人才培训中心、镇安全办等单位和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企业职工、专业人员的再学习、再提升需求。与马陆镇农业办公室、葡萄研究所组织开展葡萄栽培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积极与高校联合办学,与上海行政管理学校联合,开设自学中专班,与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与高校网络学院联合举办学历网络教育班,不断满足区域居民对高层次学历的需求。

学校以“时尚乐学”为建设主题,依托社区邻里中心开展社区教育,银火虫益学堂、百姓宣讲、休闲文化类课程均广受欢迎。课程开设体现时代性、服务性,精准对接市民需求,引领市民需求,提升市民素质。自编社区教育教材《马陆葡萄》、《马陆篾竹文化》,微课程分获第一、二届全国社区教育微课程评选优秀奖,微课《茶韵》制作精良,兼具知识普及和审美提升双重功能。自制传统文化地图、自创传统文化故事,开展“三个一”教学评选活动,师资资源推陈出新,应用于课堂,服务区域居民学习需求。

学校积极做好终身教育网站及课程资源的宣传,引导市民上网注册,参与各类网上学习活动,网上学习的注册率和学习率不断提高。目前有近2.5万市民注册并参加网上学习,网上读书活动参与数、发帖数位列全区之首,网上学习团队数量全市名列前茅。利用《马陆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向市民推送社区教育信息、播报各种活动,远程学习覆盖面广,成效明显。

(四)立足区域,培育团队

学校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协调相关单位,提供教育支持服务。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举办《工商管理》、《会计与审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商企业管理》四个专业的大专、本科成人教育学历班,学员数133人。

突出公益性,做好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承担镇组织、宣传、社保所、市场管理、物业和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的培训。高标准地完成镇老年学校及12个村居、1个社区邻里中心的老年学习点标准化建设。开设涵盖实用技能、文化素养等六大类课程,服务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学习中养老”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坚持以党建引领,开展和参与文明城区、社区教育示范镇和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等创建活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创造性地落实和推进数字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以“终身学习网”为数字化学习平台,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参与区全国成职教示范区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镇等荣誉。

2017年承担了第十三届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季开幕式,参与承担了市区项目8项,市民参与率高,获奖28项,先后获得上海市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最佳创新奖、第十三届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最佳组织奖,有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校以增强市民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为目标,将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相融合,积极创建、培育优秀团队,发展网上学习团队37个,17个老年学习团队被推荐为市级老年人学习团队,2016年建立了星级团队46个,2017年建立了51个,形成了以白银社区“茶韵社”、众芳社区“编来编去”篾竹编制为代表的优秀学习团队群体。其中“茶韵社”学习团队获市优秀学习团队称号,“编来编去”篾竹学习团队代表嘉定区参加了市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周开幕式展示,天马居委“周三课堂”申报了区级老年学习团队工作室。

三年来,学校建设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培育学校团队有成效,获区级及以上集体荣誉15项,教师个人获区级及以上荣誉4项。2017年在区“三个一”教学评比活动中,1位兼职老师获一等奖,《茶韵》学习团队获市级奖,并在上海教育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

(五)注重科研,凸显特色

学校努力扩大办班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2016和2017两年办班数和学员人次均超过规定要求,2017年办班数和学员人次均比上年增长,并呈现良好的态势。学校注重开拓创新,每年有新增课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受益人数逐年提升。

学校重视科研,提高效率,“构建社区教育多元‘学习圈’导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该课题成为区级立项的重点课题,也是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论文“‘镇管社区’治理模式下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思考”获得区级二等奖。近三年中,共有6篇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经验总结在市级会议交流,2篇科研成果获市级奖项。

学校开展村居学习点标准化建设,形成“四个一”的工作特色。一是每年一次的“嘉定新城(马陆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二是完善居村学习点的考核指标均抓好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三是提高培育学习组织的力度,形成了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四是建立了与镇管社区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7个社区设计社区学校分校,居委设学习点并配备兼职办学干部,培育老年教育三类学习点取得初步成效。

学校立足区域实情,丰富社区教育内涵,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其中马陆葡萄种植培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以“书香添魅力,新城增活力”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活动是特色品牌项目。学习活动呈现以下特点:满足市民需求,地域全覆盖,形式多样化,活动系列化。每年举办大型开幕式,开设大型书市,镇级层面每届举办主题征文、市民摄影作品征集、讲述市民学习团队故事等大型活动10余场,目前已出版13集《书香马陆》;读书活动期间,50余家基层单位组织了300多场活动,有3.5万人次参与社区活动。读书活动影响力大,社会效果好,已成为嘉定新城社区教育发展的一张“名片”。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嘉定新城(马陆镇)政府提出了“产城融合、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对镇成人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加强学习型组织创建与培育,强化成人教育培训特色,为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需求的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支持,建设村居老年人学习点,形成老年人家门口的近距离社区教育服务圈”的总体要求,学校需对接区域高位发展目标与要求,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建议:一是学校要立足嘉定新城(马陆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对照区综改方案和砺新计划,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加快内涵建设,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区域内不同人群的需求,加强调研,挖掘潜力,加强顶层设计,推出和开展一些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活动,进一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市民的综合素养。要注重形成团队培育的机制,落实各项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发挥骨干引领和辐射效应,形成合力,推进终身教育品质提升。二是学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转型力度,重点关注两类人群的教育活动。加快研究、探索和实践以新城楼宇科技经济、马陆葡萄栽培为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训;加大社区教育力度,关注面向老年人群的教育活动。建议充分发挥镇老年学校的优质资源以及社区村居学习点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精准化学习需求调研,让新城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享受到现代、优雅、文明和智慧的教育服务。注重精细化管理,加强过程性资料积累,加强对各类教育数据统计规范、准确的学习和认识。

(二)进一步明晰队伍发展规划,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对教师队伍发展的规划、定位和目标不够清晰,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进修和梯队建设还有欠缺。

建议:学校需进一步分析新城发展要求对成校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整体规划好三支队伍建设,做好学校层面的师资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构建动态考核评价调整机制,提高专兼职教师服务区域新的发展定位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激发现有师资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主动对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设计符合成校教师特点的校本研修,搭建多种平台,不断提升信息化、国际化水平,重点培养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三)进一步精准配送优质资源,满足学习供给

社区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社区与乡村教育发展有差异,专兼职教师提供的课程还不能满足市民学习需求,镇级体验基地有待进一步统筹规划。

建议:一是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资源配送体系,加强三类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最优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根据需求差异,拓展服务主体,扩大开放各类学校教育资源,支持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签订社会资源共建协议书,明确管理服务职责,共享区域文化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挖掘社区、行业企业内的人力资源,充实资源库,采用下沉式、蹲点联系等多种形式服务基层学习点,开展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进一步扩大、提升面向各类人群的教育服务能力。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体验学习项目,丰富学习内涵。市民学习体验项目与社区教育课程等需要进一步融合,充实完善《马陆葡萄文化》课程资源。在人文行走、绿野游学项目能发挥马陆镇地域产业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展学习体验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学习的数量,提升体验基地质量。

(四)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扩大学习群体

区域内市民学习需求旺盛,学习热情较高,但学校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足更多市民的学习需求。学习人群有待进一步扩大,对社区特殊群体,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够。

建议:一是要遵循“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因地施教”的教育理念,探索解决供需矛盾和不平衡的方法策略,强化跨区域携手,加强区域内共建,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打通社区邻里中心与村居之间合作共享通道,共享课程,共享师资,服务村居居民。二是需进一步关注社区特殊群体教育,扩大教育覆盖人群,尤其是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服务,精准服务于社区残障人群、失业人群、外来务工人员等,为区域弱势群体雪中送炭,扩大社区教育教学活动覆盖人群,体现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面”特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8年9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