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嘉定区黄渡莱茵幼儿园发展性督导的意见书

发布时间:2023-01-16 09:37:25 点击数: 【字体: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精神和《嘉定区关于开展2022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发展性督导的通知》要求,2022年9月27日,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外聘专家、区督学、教研员、科研员等组成督导组,通过听取园长汇报、查看园舍园貌、观摩保教活动及卫生保健工作、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开展个别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嘉定区黄渡莱茵幼儿园开展发展性督导。

一、基本情况

嘉定区黄渡莱茵幼儿园于2009年9月独立建制,是一所公办二级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5535平方米,建筑面积3946.04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面积2120.08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 平方米。现有11个班级,317名幼儿。全园教职员工46名,其中在编教职工29名。专任教师28名,其中本科学历27名,硕士研究生1名,学历达标率100%。一级教师16名,二级教师10名,中高级教师占57.14%。区级骨干教师3名,园级骨干教师3名,骨干教师占17.9%。“三大员”17人,其中中、高级保育员9人,占81.8%,持证上岗率100%。

幼儿园以“用爱拥抱每一个孩子”办园理念为引领,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资源,通过改建开设建构区、探索室、图书室等6个专用活动室,数量设置符合规定,设施与材料能体现专用活动室的不同功能。用足用好有限的户外场地资源,因地制宜创设供全园幼儿分段活动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区、沙水与玩泥区,体现课程特色的故事区、废物再利用的美创区。各区域材料丰富多元,满足幼儿各类课程活动的需要。

幼儿园以“强文化、强师资、强课程、强特色”的“四强”发展路径,着力提升教育品质。三年中,先后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心理健康先进集体、上海市节水型学校、嘉定区“依法治校”标准校、嘉定区绿色学校、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等16项区级以上综合性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园所管理呈现规范扎实

幼儿园坚持依法办园,各类制度健全配套,“五大类制度”齐全、实用。通过“立改废”共修改制度7条,新建制度8条,均通过全教会集体审议,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幼儿园内部组织架构符合管理需要,覆盖各项管理内容,架构图清晰,岗位职责分工明确,符合岗位工作特征。园长党政一肩挑,一岗双责,设有书记接待日工作机制,开展群众面对面访谈交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对幼儿园执行的重大决策作会议决议,三重一大记录规范齐全。每学年、学期召开全教会,收集教职工为幼儿园发展建言献策的提案、金点子。推行园务公开,尊重和保障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民主权利。

幼儿园重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组织教职工、家长、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反映了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过程。有多方参与的规划自评机制,监测规划实施过程与成效,实施年度自评,注重自我反思、调整与改进,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发展规划,完善行动方案。

幼儿园重视安全管理,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三级安全网络体系,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活动预案。与每位教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落实保教人员急救培训,教师岗位急症救助培训证书达到100%。定期开展消防、防震、防爆等疏散演练,不断提高教职工、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二)保教工作着力扎根基础

幼儿园实施“爱+”课程,方案要素较齐全,共同性课程和特色活动架构较为清晰,能初步体现对特色活动的思考和实践,课程设置与活动安排注重多样化,在过程中有改进与完善机制。质量监控较为完善,园领导能定期、多样化地对保教实施进行过程性评估和指导。

幼儿园各类保教计划齐全,安排较为有序。教研基于问题,形式多样,形成系列化。如专题教研围绕角色游戏的环境材料、观察识别及分享交流展开,常规教研内容来源于日常课程监控中的问题,研讨后能在实践中应用。

幼儿园充分利用室内外资源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开展四类活动,活动中教师采用操作、体验、游戏等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动静交替,室内外、集体与个别化学习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相对多样的活动体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园重视对户外场地的合理规划,游戏场地和运动场地空间充足,材料丰富多元。个别化学习内容设计紧扣主题经验,师幼互动较为自然、投入。幼儿园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幼儿成长情况评估,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并与家长及时开展分享和协商。

本次督导共观摩保教活动14个,其中优课2个,良课12个,优良率为100%。

(三)队伍建设重视夯实底气

幼儿园制定师德建设制度,建立了师德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以及师德违规信访工作处理流程。幼儿园将办园理念渗透到师德教育中,制定了“爱的保育守则十条”以及“教师爱的守则十条”,以制度保障师德建设的落实。幼儿园创设“教师风采墙”“让榜样说话”等环境,开展“用匠心精神、植教育情怀”“守初心、讲廉洁、共成长”等主题活动,开展“我的廉言爱语”“爱的保育”“我和孩子的故事”等演讲活动,组织“仁爱之星”等评选活动,着力培养“润爱心、爱学习、会思考、敢创新、强合作”的教工队伍。

幼儿园有队伍发展的引领意识,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管理团队、教师队伍、后勤队伍的培养目标,并组织全园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计划,计划能体现骨干教师、成熟型教师、青年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分类,以计划引领成长方向。

幼儿园挖掘园内骨干力量,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慧玩数学”云上课堂、户外运动等园本专题培训,解决不同层面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问题;针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基础匹配个性化的个人培养措施;针对“三大员”队伍特点,制定研训计划,开展相约线上的各类培训、规范操作的师徒结对活动等,以有力的扶持提升队伍的培养效度,以培训促进队伍的专业成长。

(四)家园社区善聚共育之力

幼儿园建立家委会工作章程,完善家长工作制度,组建三级家委会,通过家长工作日、家委会例会、家长膳食委员会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发挥家长参与管理监督作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情况,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幼儿园重视社区共建,挖掘园外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开展公益性科学育儿的指导和宣传,服务幼儿发展。如利用农业生态园、汽车博览公园、江南农耕文化园等周边资源,组织幼儿走进大来钟表馆、黄渡水厂、工商银行、超市、蛋糕店等,丰富幼儿经验,增强幼儿社会意识。依托“家家互助小组”活动,以劳动教育为切入口,增强家庭亲子观念培养和劳动体验,同时,幼儿园努力提高家长工作信息技术运用管理水平,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家园联系,利用钉钉、微信等平台开展家园联系和家教指导,为家园合作共育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

家教课题《‘家家互助小组’家教工作新模式下3-6岁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安亭片区分享交流,其研究成果《“家家互助小组”家教工作新模式的实践研究》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六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五)卫生保健立足幼儿健康

幼儿园全体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符合要求,幼儿入园体检率、工作人员新进和定期体检率均达100%,随访矫治率100%。幼儿健康档案齐全,正确,建立特殊幼儿花名册,形成个案计划及跟踪随访矫治记录,医、家、园三者相结合,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家园携手实行个性化管理。晨检、全日观察和观察室记录匹配且有针对性。历年保健资料齐全,填写及时准确。

幼儿园每周对“三大员”日常工作进行检查且有重点,检查结果与当月考核相匹配,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研讨。保育员、营养员日常操作较规范,消毒液配置准确,消毒桌面操作规范,物品和工具等标识清晰、醒目,物品消毒记录齐全、规范,知识回答正确全面。

幼儿园健康及安全宣教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和具体安排,通过专家讲座、微信公众号、视频、医生进校园、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家长和教职员工开展安全、营养、心理和五官保健等九大块内容的宣教,如针对疫情居家肥胖率攀升的情况及居家的特殊状态,开展课题《3-6岁超重、肥胖儿在园运动干预策略的研究》,开展“健康宝宝俱乐部” “防控疫情不松懈,呵护口腔不停歇”等活动,将健康宣教做到实处。

幼儿园每月进行营养摄入量分析,基本达到平衡膳食标准。“三大员”共同参与幼儿食谱的编制,共同参与研发新菜品,做到色、香、味、形俱全,品种多样。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将每周菜谱进行公示,每月按时召开膳委会会议,向家长公布营养分析和膳费使用情况等。由教工、幼儿、家委会对新菜品进行品尝和评价,汇编《我们的膳食故事》,普及科学带量食谱。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 突出规划的导向作用,凸显特色品牌

规划制定的依据尚待梳理和完善;重点项目尚待进一步整体架构,凸显特色。

建议:一是规划要突出政策导向、发展导向、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即增强以“十四五”发展教育改革提出的“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及一系列新出台的保教文件对规划制定的指导,突出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前瞻性、战略性。同时,注意规划表述中的问题、目标、举措、达成标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理顺,形成内在统一和融会贯通。二是重点攻略项目要突出办园理念引领下的故事教育特色品牌打造,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架构项目规划,体现故事教育特色建设正趋向于“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支持”。特色品牌打造需要文化、师资、课程等共同发力,彰显重点攻略项目的价值与内涵,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及促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深化与拓展“爱+”课程,提升内涵和品质

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版块间的联系与契合度尚待进一步挖掘、架构与落地;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一是进一步从儿童立场挖掘儿童对自我、社会、世界的爱的感受和体验。“爱+”课程“在爱的世界里快乐成长”,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强调了教育者的爱的付出和受教育者的爱的生成的辩证关系,更强调儿童角度的“爱”,需要儿童去亲身感知和体验,需要在各类活动中实施。课程内容与理念目标之间还需建立更加紧密、契合与全面的联系。二是进一步凸显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引领和指导教师课程实践,进一步斟酌课程实施的7个原则:儿童立场原则,儿童发展优先原则,体验性、整合性、差异性、主体性和预设与生成原则,维度要统一。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活动的实施要求,如:特色活动“爱的N件事”和“最爱俱乐部”,明确具体实施的方法,提供更多操作性的指引,从选择合适的素材开展爱的教育,转变为关注过程中如何让孩子在爱的资源和素材中去经历和感受爱的付出和得到。

(三)持续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类课程的实施能力与实效需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的意识需进一步关注。

建议:一是加强教师四类课程的执行力。生活环境创设需有班级个性化特点,可结合“爱+”课程,捕捉本班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表达爱的需求,在环境中呈现。运动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支持幼儿挑战的意识,要加强追随幼儿在运动中的发展不断改进变化场地的意识,如户外运动中结合现有的跑道场地设置给予幼儿充分奔跑的机会。游戏活动要挖掘和拓展园内现有资源的使用,如大班户外建构场地年级共享。加强对儿童需求的观察和捕捉,交流分享要兼顾个体与全体,优化分享形式和互动方式。学习活动中要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需求,倾听幼儿、追随幼儿,关注幼儿多元经验的获得,给予幼儿更充分的自主发现和表达的空间。同时要加强个别化学习中内容可玩性、可变性的研究,更好的引发、追随和支持幼儿持续性探究行为的产生,并进一步凸显学习痕迹。二是充分激发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的动力,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一名有做课题经验的教师和一名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进行搭档,既保证老课题的研究推进,又能让“新手”发现问题,生成新课题。要认识到小课题研究是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要寻求专家培训和帮助,专项指导进行成果梳理。同时可加强姐妹园间的“科研联谊”,向有小课题研究成功经验的姐妹园学习,让课题成果在教师实践中、在幼儿活动中运用和落地,让科研更好为课程服务,为推动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后勤精细化管理

部分安全、卫生保健资料欠完整;部分后勤工作欠规范。

建议:一是健全保健资料管理。保育研讨资料要确保过程性内容齐全,营养不良个案记录中每月随访的处理意见要加强针对性,中高级保育员对班级特殊幼儿的生活护理开展的观察要做好定期记录。二是规范食堂管理。如幼儿食品留样量要按要求控制,留样记录中要体现具体时间,验菜区货架要有分类标识,验收时要拆箱称重。三是安全演练要有计划,有过程性资料,呈现方案、过程、小结的完整性。同时进一步强化教职工对环境安全的管理意识,如环境布置中的钉子注意高度,班级电教设备的电线、插头的安全防护及合理摆放等。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2年12月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