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关于对嘉定区新成幼儿园发展性督导的意见书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精神和嘉定区《关于开展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发展性督导的通知》要求,2023年4月28日,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外聘专家、区督学、教研员、科研员等组成督导组,通过听取园长汇报、查看园舍园貌、观摩保教活动及卫生保健工作、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开展个别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嘉定区新成幼儿园开展发展性督导。
一、基本情况
新成幼儿园创办于1998年8月,为“一园两址”规模。现有10个班级,总部6个班级(中、大班各3个),分部3个小班,1个托班,幼儿273名,班级设置和班额均符合相关规定。教职工总数44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本科学历达100%,中、高级教师占2 %,急症救助持证率达100%。区骨干教师 1 人、区新雁骨干教师 2 人、区新雁教研骨干组教师1人、区学科新星1 人、区新雁潜力教师1 人,骨干教师占27.3%。三大员21人,保育员、营养员中、高级占比17.6%。
幼儿园占地面积5228㎡,建筑面积3557.57㎡,户外运动面积2423.75㎡,绿化面积1749㎡,各类生均面积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幼儿园以“做最好的自己”办园理念为统领,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精心规划和设计丰富的园所环境,因地制宜进行架构,极富创造力地改建总部6个班级餐厅,新增小厨师、小主播、小画家、小木匠、小读者和小科学家6个迷你体验活动室,变为“1室3用”(进餐、室内运动和N类体验活动室)。创设户外迷宫游戏、有趣的沙水游戏、富有挑战的空中滑翔等,两部的环境均体现了小巧精致,富有创意,小主人课程环境不断显现,满足了幼儿多元发展的需要。
多年实践,幼儿园“自我主张、自行管理、自主探究、自我激励”的培养目标逐渐明朗,近三年,先后获得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示范园、上海市“十四·五”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系统办学先进单位、嘉定区优秀教研组、“工人先锋号”示范岗、区“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等集体荣誉,办园特色逐步凸显,办园品质不断彰显。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依法办园,保障规范管理
幼儿园在全体教工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办学思想定位正确,重点项目引领发展,规划达成度可测。围绕规划制定园务和各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年中实施调研反馈,年终各部门对工作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形成年度目标达成报告,提出调整和改进思路。“立改废”工作有制度、有记录,先后修改操作指引和管理手册,调整优化《幼儿园事故处理办法》等制度。“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范,教代会举措落实,园务信息公开透明。在办园目标的引领下秉承“顶层设计、全盘规划、部门聚力、合作推进”的发展原则,积极营造“三向”文化精神,不断提升“新优”品质教育内涵。
幼儿园建立较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与每个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全体教职工完成急救培训全覆盖。经常性开展师生安全教育、安全演练等活动,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
(二)“小主人”课程,彰显“自我主张”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顶层架构完整,脉络清晰,要素齐全、附件丰富,能及时修订、优化,为教师课程执行提供抓手。各类保教计划凸显围绕园课程实施方案及园特色课程落地而制定,如常规教研聚焦园特色课程,专题教研以集体教学活动为抓手落实幼儿发展优先项目研究,大教研、年级组教研、社团教研三级联动方式聚焦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一定成效。班级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中均能体现园本特色课程的融入、个体差异的关注与指导。课程实施中注重主题质量及四类活动的过程性质量,注重儿童的差异化表达及个体经验的共享,主题活动历程清晰。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有主张、有想法,乐于想象和创造,能够大胆、自信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发现,体现了幼儿园“小主人”课程的“自我主张”。
幼儿园自2014年开展“小主人”课程研究以来,在传承中发展、在完善中优化,通过实践研究不断加以内化与突破,依托课题研究,形成新的增长点。建立以课题管理组、课题核心组、课题实践组“三线联动”模式,分别负责顶层设计、核心研究、实践验证等三项工作,十四五期间依托区级重点课题《基于教育场景的幼儿园“小主人”课程班本化实施的研究》,对“小主人”特色课程作新一轮的延伸和内生性研究,使课程研究更具儿童视角,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得以具化,有效促进幼儿“四自”能力的发展。借助区域大视野课程联盟,结合区“幸福课程”园本化实施,使“小主人”课程柔活共融,课程经验在区级层面进行展示交流,形成2个研究成果和5个案例集,5篇经验文章收录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一书中,提升了幼儿园的影响力。
(三)“大主人”行动,助推队伍成长
幼儿园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党支部引领下,制定了师德建设管理机制,以“葵之物语”师德讲堂为载体,开展“葵星闪耀微播报”“党员微宣讲”活动,宣扬教工“主人翁”精神,诠释“大主人”内涵,落实“大主人”行动。党团员以“三聚”为着力点,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幼儿园将师德要求全面渗透于师资管理中,“大主人”团队风貌不断显现,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幼儿园在充分分析队伍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建立梯队园本研修及自主发展机制。在个体成长上推出“愿景式”个人规划与“分层式”成长档案,在共性化基础上突出个性化,形成目标—过程—结果的有机链,助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围绕“聚星团队”打造,开展全方位指导与培训,中层干部以“干部成长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领衔、社团负责、方案策化等任务的赋权与支持,提升中层干部的行动力;教师队伍采用“三部曲”,即“青年教师实地跟进”,帮助解决问题;骨干教师“张扬个性”,聚焦个人教学特长指导;成熟教师“共情浸润”,驱动职业激情和动力。后勤队伍,制定三大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打造“新手—成熟—星级”的阶梯式后勤人才成长机制。
(四)卫生保健,精心呵护健康
幼儿园根据《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规范开展各类人员体检,新生及教职工体检率为100%。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对幼儿健康数据进行登记,肥胖、营养不良、血尿异常等随访矫治率为100%。幼儿园优化体弱儿童管理,出台体弱儿童管理细则,借助“主题式健康管理”“好转达人评选”“体弱儿童研讨会”激发自我管理意识,建立特殊幼儿个案,观察跟踪记录翔实,有针对性矫治措施。对过敏体质幼儿建立花名册并提供特需餐。
幼儿园重视幼儿、教职工、家长三类人群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每月健康主题宣教,健康小达人”丰富健康教育课堂内容,通过健康小喇叭、家校互动、暖“新”小食堂等对家长开展健康宣教,开展“七个一”教工宣教活动,每学年两次为家长提供大型专题讲座。
幼儿园制订各类保健制度及传染病预案,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知识等培训。保健员积极开展每两周一次的两大员日常培训。两大员保研重点围绕“个性化保育”“全天候膳食”“一日活动操作规范”等方面优化操作细则,开展知识、操作、挑战等达人赛活动,深化工作目标,提升管理质量,班级管理标识清晰、操作规范。
幼儿园严格执行食品、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干净、物品摆放规范、标识管理精细。落实明厨亮灶全覆盖要求和陪餐制度。食堂有专用仓库并实行两把锁管理,师生仓库做到严格分开,出入库记录清晰。制定带量菜谱,做好晚餐推荐,定期开展每月膳食营养分析,召开膳委会,发挥“膳食营养助教团”作用,合力开展幼儿营养膳食管理研究。开展区级课题《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幼儿眼保健干预的实践研究》,营养员团队新品研发,围绕“护眼餐点”“四季套餐”开展餐点研究,在公众号上推送,梳理汇编《护眼秘籍》《四季“新”味道》《全天候膳食之我的膳食我做主》等手册。
(五)携手共育,共建“家园合伙人”
幼儿园建立家园共育理念,家教指导形式有创新。建立家长工作管理网络运行机制和基本管理制度,每年有家教指导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措施较具体,确保各项常规工作落实。建立三级家委会组织网络,定期召开园级家委会会议,发挥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围绕市级家教立项课题《家园合作,大班小主人家庭任务单研发与实践》,深入推进“构建家园合作共育互动机制”的实践与研究,借助周边社区资源,邀请每一位家长走进幼儿园,参加小主人各类活动观摩,让家长从课程建设的“局外人”变身为课程实施的“合伙人”,逐渐形成了“家园合伙人”家庭教育特色。家园沟通互动渠道畅通,网络信息技术得到运用。
幼儿园建立与社区共建机制,与3家社区、3家学校、1家姐妹园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拓展教育活动资源。承担社区 0—3 岁公益早教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指导活动,发挥幼儿园应有的教育服务功能,家长、社区对幼儿园工作满意较高。《落实幼儿园家委会自主管理,发挥家委会职能》入选市级共享课程。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管理网络,挖掘课程资源
幼儿园管理网络尚待优化;对标家门口高质量幼儿园后续发展,在设施设备上还可进一步完善与挖掘;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展小主人课程的研究尚有挖掘空间。
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幼儿园管理网络,对一园两部的管理网络图中各管理层的设定要清晰组室与个人的关系,共同职责与个体责任人的关系,并建立与当前工作要求相一致的岗位职责,促进幼儿园全面管理有序规范实施。二是部分迷你体验活动室可根据定位增加一些多元化材料并利用走廊拓展活动空间,户外景观部分可以适当改建成孩子的活动乐园等,让办园理念“做最好的自己”这一隐性的发展在环境中尽可能地显性呈现,在环境中赋能儿童,为幼儿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可以有更多班本化的、园本化的亮相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亮出自我个性特点的机会和出彩的机会,更好地推动、成就孩子的发展。三是进一步梳理社区资源,建立小主人课程“社区资源库”,开展研究,同时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可开展“我是家里小主人”的课程研究,使“小主人”课程的内涵价值不断得以深化。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教师潜力
目前幼儿园缺乏区级层面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中层团队新,管理经验不足; 5-15年教龄教师的研究力尚待激发和提升。
建议:一是拓宽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在优秀教师中选拔苗子,作为高层次教师培养对象,打造区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如积极申报成为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学员,接受名师带教,安排到名校拜师结对等。要发挥园内区级层面各类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园内引领辐射,如建立骨干教师园内培训带教机制,以项目化形式建立教研、科研、学科类项目,由园内各类级骨干领衔,定期开展活动,既带出一批优秀教师,又能锤炼骨干教师能力与专业水平。二是针对管理团队新手多的现状,加速中层干部的锤炼,通过跟岗学习、岗位压担子等举措,提升中层团队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效应。三是园内5-15年教龄的教师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激励该群体教师独立领衔课题研究,重视课题研究的“做中学”效应,教师在亲自领衔课题研究过程中才能感受课题研究的要素和要求,独立承担课题研究才能提高研究力。可增设园级小课题,降低申请书难度和课题管理要求,提高立项率,让这部分教师有独立领衔课题的机会,积累经验。如,园级小课题的承担者定为1个人,指定有经验教师与其结对,参与小课题论证和研究过程,研究周期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题要求采取“1+1”方式,即一篇案例或一篇论文加一次研究活动。对结题完成的案例或论文推荐发表渠道或评奖渠道,研究活动在园内开放,以提升这部分教师领衔课题研究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进一步重视细节管理,提升后勤品质
陪餐、膳食分析、明厨亮灶、月考核等方面工作,尚需更加精细到位,体现成效。
建议:一是每日陪餐记录要突破形式,要看到这一工作开展的实质目的,在记录中客观体现每天吃了什么、吃得怎样等关键性内容,每月及时汇总、分析、反馈,落实下阶段措施。二是明厨亮灶每周翻看要有重点,对于问题有推进与整改落实。三是月考核扣分点要明确原因,有助于反馈调整。每月保健老师要对出勤率偏低的班级作出勤率分析记录,对阶段性的发病有应对的措施,体现过程性管理与干预。四是要从膳食品种、营养素、季节性饮食特点等方面对菜谱实施调整,在菜谱安排时要进一步增强合理性与科学性,不断提高膳食管理水平。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