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发展性督导的意见书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精神和《关于开展嘉定区第六轮教育发展性督导的通知》要求,2023年9月20日,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区教育局相关科室、区教育学院相关部门和外聘专家、督学等组成督导组,通过听取校长汇报、巡查校园、深入课堂听课、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开展个别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开展了发展性督导。
一、基本情况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创办于2018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达2601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183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面积8708.8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1284.5平方米。学校合理划分建筑功能,注重创造体现办学理念的童趣化、生长性、创意感的学习环境,喜阅时光图书馆、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安全体验馆、心灵驿站、舞蹈空间、梦想剧场、室内外体育场馆等完备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探究体验空间,让空间成为体现办学追求的隐性课程。
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1294名学生。在编教师78名,平均年龄32岁,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5人,占比32.05%,本科学历53人,占比67.95%;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6人,二级教师57人;区优秀骨干教师4人,菊园新区骨干教师2人,校教学新秀、教学新星、种子教师合计20人,三级骨干占比33.33%。
学校开办5年来,确立“向美而生”的办学愿景和“优美教育,温润童心”的办学理念,围绕“有爱、有趣、有梦”的育人目标,以统筹推进总校与分校管理、师资、教研、课程、评价“五个一体化”合作机制的办学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了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一所“育人重品格、专业有品质、特色有品位”的家门口优质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获评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绿色学校、市中小学(中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区项目化学习实验校、区创造力课程建设校、区“大思政课”建设实验学校、区课程领导力种子校、区第二轮品质课堂项目校、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区依法治校达标校、区教育综合改革砺新奖等荣誉,体现了“五育并举、立美育人”的使命担当。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成效,培育“美育”特色
加强党的领导,创建党建品牌。积极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宣传舆论等方面健全党建制度,从机制上保障学校依法治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层以上干部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稳步推进“六责联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校治理中得以充分体现。积极推进群团建设,通过行政会、班主任会议、教师会、家长会等分析师生思想道德状况,创建嘉定区“大思政课”建设实验学校。学校“向美”党员工作室初见成效,“大美育公益行”获得2023年区党建工作特色品牌。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规范办学。学校办学伊始就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优美教育,温润童心”办学理念统领下的“一训三风”、学校精神等价值系统,明晰了“有爱、有趣、有梦”的育人目标,并根据发展形势适时调整规划,在体现现状分析客观性、目标确立适切性、工作措施可行性的同时,提升重点项目的合理性、制定过程的民主性和规划文本的规范性。每年做好自评和完善,基本形成了规划、实施、评价的管理闭环。
打造美育品牌,推进特色发展。学校致力于“立美育人”办学特色的打造,分阶段推进深化,从美育特色课程建设入手,以市级美育科研课题研究为引领,建设美育课程;通过校内外联动和项目化学习的撬动,培育心灵淳美、文质兼美、理想臻美的锦绣少年。作为有美术馆的小学,充分发挥“北水湾美术馆”功能,实现以馆育课程、以馆拓眼界、以馆练才能。多次成功举办高品质的学术研讨会,分享美术馆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经验,“美术馆内外”课程也成为了市级共享课程,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问卷显示,美育特色学生、家长和教师知晓度高、认同度高,学生普遍受益,并且形成了研究成果《向美而生——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书由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优化教育环境,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建立了家校社育人合作体系,将校内的“梦想合伙人”丰富为校内外通力合作的合伙人文化。如:以“爸爸的礼物”项目为载体,激活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样态;与菊园周边的优质社会资源达成合作协议,丰富了学生学习成长的新环境,提升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二)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打造“趣美”课堂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管理。学校严格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建立“校长—课程管理中心—学科组—备课组—学科教师”分层级管理模式,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加强课程管理与评估。作为区课程领导力项目种子校、区创造力课程建设校、区项目化学习实验校,能围绕嘉定品质教育以及课程教学的最新要求,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和《唤醒每一颗种子向美而生》的课程实施方案,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课程体系,从“品德润美、智慧寻美、健康呈美、艺术享美、劳动创美”五个维度构建“锦绣课程”。开发校本课程72门,其中精品课程20门,“美术馆内外”“寻美诗经植物”“探寻神秘水力量”“劳动创美”“小军人”“开笔礼”等综合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逐渐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课程。精品课程《美术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连续三年成为市级共享课程,获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评选优秀课程,起到了很好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了学校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
规范常规管理,推进教学变革。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进行规范教学的指导与管理。通过实施常规抽查制、行政听课反馈制、年级调研制、备课作业检查制、作业备案公示制等机制,全过程把控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五环节。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项目共同体等研修团队建设,各学科教研组以明确的地点、时间、人员、主题为基础,聚焦学习新课标,研究教与学的真问题,结合课题实施,以《深度教研优化“趣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为重点,聚焦学生学习品质,打造趣美课堂文化,撬动学与教的变革。
加强评价研究,提升学业质量。学校以“绿色指标”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以课标为基准的校本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学业评价分析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质量分析,多维度进行纵横双向的数据分析与跟踪,基于科学的评价研究实施教学改进,提升教学质量。近两年,在市四年级绿色指标检测、区四年级绿色指标调研、区五年级质量调研中,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均处于优质水平,其中美术、自然、综合等学科学业质量尤为突出。
本次督导教研员共听课57节,其中优课15节,良课39节,优良率为94.73%。
(三)融合全员育人,落实五育并举,培养“锦绣”少年
融合校本特色,实施幸福课程。学校以美立德,通过营造时时处处充满美好的校园氛围,架构科学有趣的“锦绣”德育课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齐心合力培养心灵、文质、理想兼美的“锦绣”少年。学校是区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项目校,在建校之初就通盘考虑学校德育工作与区本德育特色的相融相合,将区本德育课程的6大板块18个条目的内容与学校德育课程《锦绣课程》进行对接与融合,以“锦绣少年好习惯”为主要抓手,通过课堂落实、家庭并进、社会助力等方式进行了校本化、特色化的探索,特别是用好《学生幸福课程指导手册》,经过五年的积累形成了较多的校本班会课范例。
加强健康教育,重视科技创新。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确保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加强体育社团建设,举办综合性体育赛事,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重用眼卫生,加强护眼教育,落实终生发展的健康理念,加强学生体质达标的全面训练与检测,近两年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课、全员导师制、特殊学生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五育融合教育。学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每年定期开展学校“探寻神秘水力量”科技节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支持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和探究创新能力。学校“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获嘉定区合格创客工场。
融入传统文化,培育劳育特色。学校建立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十项全能小家务劳动”实践课程为日常生活劳动基础课程,以传统文化与劳动融合的“诗经植物”种植课程为生产劳动特色课程,以“北水湾美术馆”策展劳动课程和“梦想服务站”职业劳动课程为服务性劳动课程,以“一班一品”课程和“劳动创造美”项目化学习课程为跨学科主题式创意劳动课程,通过课程落实劳动教育内容,通过家校协同,以市级家庭教育课题《小学生家校劳动共育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优化共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积极探索实践全员育人导师制。通过“梦想存折”“小思徽章”“深瞳优学”“一年级综合实践评价活动”等方式落实学生的评价机制,评选行规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美德之星。全面贯彻“双减”政策和落实“五项管理”,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业、兴趣和生活的不同需求,优化课后服务内容设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艺术点缀课后,美育陶冶性情》成为嘉定区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的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
(三)加强队伍建设,助力专业成长,培育“魅力”教师
开展师德建设,提升魅力指数。学校编制了《梦想合伙人修炼手册》,以梦想合伙人的合作方式驱动价值认同和行为改进。每年修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优化教师聘用选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班主任聘任、各类考核等管理机制,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科德育、全员导师制等机制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积极开展师德承诺履诺、师德规范学习反思、北水湾思享汇论坛、北水湾魅力教师评选和事迹宣传等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温暖有爱、博学有趣、勇敢追梦”的“魅力”教师队伍。
实施“新梦田”计划,促进专业成长。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制定“新梦田”计划,实施“一亩七分田”教师培养项目,引导新教师用心耕耘指向“发展规划”“形象塑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敢于实验”“志愿服务”“沟通协调”“专业发展”的“一亩七分田”。重视教师的分层分类培养,建立了教学新秀、学科新星、种子教师、见习中层等推荐评选制度,充分发挥“寻美”“智美”两级班主任工作室、区名师工作室、区骨干班主任工作坊等研修组织的效能,以优秀教师领衔学科团队、学科团队指导初职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科研管理,保障研究实效。学校制定科研工作的指导性规则,结合区域科研工作要点,每年做出相应调整,为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紧扣科研兴校理念,以市级课题《开发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学校美育实效的实践研究》为“十四五”龙头课题,以专家讲座、课例研究、校级小课题研究等形式,有力推动教师的教育研究力。近三年,学校立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青年课题2项,校级课题21项。在区首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区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选中获三等奖2项。2项成果获2023年区第四批“燎原计划”科研成果推广项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明晰逻辑框架,助推学校新一轮发展
学校有办学的总目标,但是缺乏五年具体的阶段性目标,难以检测达成情况;规划里缺少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个别地方用学生培养目标代替教师发展目标,办学方向、办学追求等提法比较多,需要统整和精简。
建议:认真统整提炼学校的价值系统和目标系统,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作为优质资源嘉定区实验小学的分校,需要不断完善高站位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引领学校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新形势,发挥在改革育人模式方面的实验示范作用。鉴于学校创办时间不长,办学目标、文化建设在不断完善中,办学目标也在逐步调整中,建议学校从小学教育的学段特点出发,对学校整体性的工作全面认真进行统整梳理与提炼完善,增加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让“一训三风”和各项目标简洁明了,师生耳熟能详,提高顶层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明晰“趣美课堂”文化特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落实“双新”“双减”要求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使学校课程建设更具内在逻辑联系和时代特征,成为更完善、更具张力的实小北水湾课程行动。学校对“趣美课堂”的文化特质缺乏校本化诠释,教师对“趣美课堂”缺乏统一的、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建议:一是关注课程的顶层设计逻辑架构,寻找“锦绣课程”和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内在联系,使课程图谱更为清晰,美育特色更为鲜明。要培育一支具有课程设计力与执行力的教师队伍,给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校本研修质量。从课标、教材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痛点着力,开展针对性的有效研究,体现目标的一致性和进阶性、内容的针对性和研究性,在改进学习任务设计与推进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三是进一步明晰“趣美课堂”的文化标识,学校在“十四五”期间提出了“打造‘趣美课堂’文化,提升教育品质”的目标,建议对“趣美课堂”文化的特质做出清晰的校本化诠释,并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研究“趣美课堂”新的增长点,同时与教师达成共识,助力质量的再提升。四是立足“梦想存折”“小思徽章”“深瞳优学”大数据等专项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北水湾分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能呈现北水湾分校特色的“优美教育、温润童心”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评定的价值。
(三)进一步优化教师培养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助推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学校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很多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欠缺,教师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制度的建设,并落实相应的过程管理。同时,校级教师专业发展中新星、新秀、种子等三类教师的层级要求和专业荣誉的评选规则有待进一步明确,过程考核等配套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制定,“梦想合伙人”的机制构建有待进一步优化。
建议:一是制定落实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引导全体教师制定个人3-5年发展规划;问需于老师,了解、引领教师个人的发展定位和需求,同时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条线的五年发展规划相对应;建立与教师个人规划制定相配套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制度,如“梦想合伙人档案袋”,记录教师成长的轨迹,成为评价依据。二是厘清三类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新星是第一层级,针对新晋教师,每年评选一次,加强综合考量,不能只通过课堂教学评比方式进行;新秀可以是1-5年的教师,2-3年评选一次,与区级学科新星相配套;种子教师的评选与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相对应,在享受相应绩效奖励的同时,压实在带教、科研等方面的职责,真正起到引领作用。三是倡导合作共治的“梦想合伙人”。“梦想合伙人”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目标定位、共同的行动举措、共同的责任担当、共同的成果分享。建议在完善《梦想合伙人修炼手册》学校制度建设和开展各项个人评优的基础上,与常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完善教师发展团队的评选,如:团结互爱的团队(优秀工会组评选)、合作学习的团队(优秀教研组评选)、分享经验的团队(优秀课题组、读书会评选)、共享成功的团队(优秀年级组评选)等,营造“合伙”共进文化,促进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