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嘉定区以“基于国家标准与突显区域特色相结合”为总体思路,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立体格局,推动“幸福劳动+”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劳动教育转型升级,努力培养具有适应未来幸福生活必备的劳动素养的爱嘉学子。
一、细化以中小幼学段衔接为重点的纵向内容体系
打造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统筹课时安排,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1小时。分学段细化校内教育、校外实践、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内涵。学前,注重“玩中劳”。结合区域“大视野”课程六大研究共同体区本化实践研究,借助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等,帮助幼儿树立自我服务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小学,注重“养中劳”。注重养成教育,从小事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借助开设小家务、美食制作、DIY技能、绿植种养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尝试,实现劳动育人。初中,注重“技中劳”。借助学科内容、生活实践等,帮助学生每年掌握1-2项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参与公益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中,注重“研中劳”。借助志愿服务、学农实践和研学旅行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访古镇、走进企业,探寻劳动智慧,实现学习成果转化与运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深化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导的横向学科体系
立足以“文化铸魂”“科技提升”为主要特色的嘉定品质教育,统筹推进学科融合,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劳技中心引领作用。以嘉定劳技中心、南翔劳技中心为“双核”,融合设计与技术(DT)教育理念,深化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依托区位优势,重新整合课程,注重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培植、科创资源的引进与融合,建立区本劳技课程体系,将学习内容联通学生社会生活。加强学校自主教学实践。幼儿园结合特色活动,依据“STEM+”理念,深化“工程五步法”教学(即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行动、综合评价),创新劳动实践。中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发挥劳动技术课、理化生实验课及信息科技等其他蕴含劳动教育要素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区域联盟试点实践。确定南苑学区4所学校为“劳动教育”中小幼一体化联盟实践基地校,开展基于古镇文化、STEM课程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在区内各学区中加大经验辐射推广,形成学区和集团一体化推进劳动教育的格局。
三、完善以协同育人为重点的广覆盖社会协作体系
拓宽学生劳动素养提升路径,明确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关键地位,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实践活动主渠道,营造“劳动教育关注人人,人人关注劳动教育”的社会氛围。常态化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指导家长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规范化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规定的课时和课外劳动实践时间。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举办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节点开展劳动教育。多样化开展社会劳动教育。多渠道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构筑全员参与、全面系统、多样优质的社会实践平台。依托上海市少年儿童浏河活动营地等100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施职业教育、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课程。加速孵化华亭现代农业社会实践基地、工业区高新技术社会实践基地、徐行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基地等,持续开发符合学生能力水平、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公益劳动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