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改造模式,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以最大的努力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突出问题。
新成路街道地处嘉定主城区,辖区59个住宅小区中,老旧小区就有33个。老旧小区“车”多“位”少的供需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也是引发居民矛盾的主要导火索。
在调研过程中,新成路街道发现,解决好老旧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已成了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幸福感,最关键的一环。
老旧小区停车难现状和成因
1、供需失衡,停车“先天不足”
辖区33个老旧小区现有停车位4857个,但实有车辆量达到6600多辆,缺口接近1800多个,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加上老旧小区车位配建比例较低、可利用资源少、可投入资金缺乏,这些都是停车难的“元凶”。
2、管理滞后,停车“后天失养”
现有法律法规对小区内车辆乱停放存在执法盲点,全靠居民自觉,缺乏强制措施。与此同时,老旧小区物管在停车管理上缺乏统筹设计,对来访车辆管理不严格、对乱停车行也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无标准现象。
3、资金缺口,停车“改天乏力”
部分老小区早期车位存在“先天缺陷”,要是对其进行优化改造,是解决停车难最为有效的方案,但街道财力不足,资金来源有限,小区维修基金低于或接近首期金额临界点的占比约75%,仅够日常公共部位维修。加上维修基金二次续筹难度较大,全面铺开财力受限。
面对居民“刚需”,围绕老旧小区停车难的成因,新成路街道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按照开源节流、统筹兼治原则,为老旧小区做“四则运算”,用“加减乘除”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加法——合理规划增加车位总量
试点“黑色路面”计划,拓展小区停车空间。2018年,街道对新成十坊、迎园三坊老旧小区实施“黑色路面”改造,改造小区路面1.7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50个,增幅近2倍。今年2月起,又对南陈小区、新成五坊等小区进行综合改造,届时将新增车位190个。
改造后的小区
挖掘区域停车资源,盘活公共车位存量。街道综合车流量、周边小区停车需求、道路硬件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增加小区周边道路停车泊位数。不断开发仓场路、新成路、塔城东路等沿线道路停车位,目前,辖区内主次干道已划停车位1661个,全天免费停放。今年还将对辖区内仓场路东段停车场(4000平方米)和嘉乐广场停车场(2000平方米)进行改造,增加车位供给。
道路划线后开放的公共停车位
减法——智慧监管减少违规停车
完善硬件智能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从去年开始,街道对辖区54个封闭小区安装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设置车辆收费标准等相关公示牌规范停车,对小区车辆信息进行采集、登记,设置“价格杠杆”控制外来车辆长时间停放,提高车位的使用率。此外,对长期占用道路停车位的“僵尸车”进行整治,有效减少占用车位现象。
强化车位动态监管,加大联勤巡查力度。借助大联勤联动机制,加强主要路段巡逻,及时清理、清除地锁及占用车位的障碍物,提高主次干道已划线车位的周转及使用率。
乘法——错时共享发挥成倍效应
利用单位“潮汐现象”,推动停车资源共享。街道积极协调辖区嘉定体育场、迎园医院等单位,倡导“错峰”停车。还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对塔城东路400号8400平米场地进行改造,计划新增222个车位,预计3月底完工。届时该停车场,白天服务于周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夜间向周边居民开放。
目前,街道正在筹备推行街道机关错时共享停车措施,计划辟出一部分车位,用于错时共享。将按照“一人一车、一车一证、一证一签”的原则,在双休日、节假日及夜间,向周边居民错时开放。
街道办事处
除法——拓展资源加大公共配套
拓展基础设施,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率,为停车难做“除法”。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停车难的治本之策,绿色低碳出行即环保,又能降低交通成本。
目前,街道正不断完善辖区公共交通布点,根据区域结构特点协调公交公司,不断增加辖区公交线路覆盖面,同时还设置了8个新能源EVCARD服务网点,倡导绿色出行。
今年,街道还计划再增加29个安全充电棚建设,实现辖区安全充电棚的全覆盖,方便居民非机动车出行。
停车需求是居民生活“刚需”,停车难问题是当前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循序渐进,找准供需矛盾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一攻破,按照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策略,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停车资源,引导小区居民文明停车、分散停车、有序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