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诊疗、配药...... 不用去大医院?社区家庭医生来协助
发布日期:2019-04-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5年6月,上海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度。如今,家庭医生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从中受益。

居住嘉定新城(马陆镇)龙湖郦城小区的戴老伯九十多岁高龄,因患有中风长期卧床,家属背不动,每次通过呼叫“120”车接送至瑞金北院更换导尿管,十分不便。随着家庭医生制度推广,戴老伯与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希望团队严海风医生进行了签约服务,并建立了家庭病床。此后2年多时间里,只要家属一个电话,严医生都会尽快上门更换导尿管。老人过世后,家属为严医生送上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以表感谢。

结合大调研,嘉定新城(马陆镇)开展家庭医生制度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患者等,了解推进情况和问题不足。经梳理分析,目前还存在家庭医生人员紧张、业务能力仍需提升、医疗服务有待精细等问题,亟需优化破解。

对标问题不足,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解决路径,落实推进各项举措,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调整辖区 扩充“阵容”

随着嘉定新城人口不断导入,原先的家庭医生团队数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原先的团队辖区进行了重新调整和扩容。医生团队从原先的22个,增加到32个,团队对比辖区人口从1:8000下降至1:5000。

团队有2人,分别是一名家庭医生、一名助理,另外依托全镇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资源,提供药师、护士、公共卫生、中医等资源支撑。

为确保家庭医生业务素质,中心开展开展新一轮家庭医生岗位竞聘,从任职条件、工作表现、职能科室他评、专家评审等全方位进行了评审,排名前32名全科医生聘任为家庭医生。


培训“拜师” 提升“履职”

对所有团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包含院内家庭医生系列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瑞金北院跟师学习等。通过一系列培训,让家庭医生的能力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相匹配,提升履职能力。

近期,中心特邀南翔医院骨科王勤业主任讲解关于“骨关节炎的诊治”,为医护人员普及专业知识,传授经验。通过打造“骨科联盟”品牌项目,包括专家医生走访社区、线上会诊等多种服务模式,同时配套建立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打造快捷、有序就医模式,更好的为广大骨科患者服务。

建立瑞金北院—马陆医疗联合体,其中结对带教成为常态化模式。前期,中心4名骨干医生与瑞金北院内分泌科、呼吸内科、高血压科、神经内科4名主任结对,每周定期至北院跟随专家门诊或查房。利用每次跟师的机会,骨干医师都会带着疑问或实践案例与专家们面对面的讨论,请专家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交流学习,全面提升骨干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


完善机制 精细服务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把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患者、贫困人口等十类重点人群作为签约服务重点,制定落实个性化健康服务管理方案,切实增强签约居民获得感。截至目前,签约人数已达4103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

培养团队综合能力。除了诊疗能力培养,还涵盖管理技术、人文艺术等综合能力。根据区卫健委“3+X”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逐步转变,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和相关技能,从药品和转诊等资源留住签约病人,转变为医生的服务能力吸引病人,真实做到有效签约。

建立健康数据平台。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了解患者健康状况,为家庭医生的临床决策以及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dcce4924b7e3473fa305b51efa2bb880.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