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水平关系到每家每户,在大调研大走访过程中,80%以上居民关心的问题是社区内部管理问题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此,菊园新区针对问题进行梳理,以“社区共营”为切入口,探索多元自治路径,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增强社区自治共营能力,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凝聚区域共识 构建三级服务体系
依托区域党建格局,在原有“一会七组十三社”党建组织架构下,构建“1+4+X”三级服务体系,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围绕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架构
在“1个社区服务分中心+4个社区居委会+X个能人工作室”服务体系下,推选辖区内共建单位成立“两会”议事决策机构,通过一个章程、一次理事会、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一批共建项目,夯实基础、提升活力。
2、丰富内在支撑,筑牢核心要素
搭建若干个“红色书记联盟”“专委会联盟”“业委会联盟”“物业联盟”“骨干联盟”“社团联盟”等“联盟”平台,不断强化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截至目前,四个分中心已开展活动206余场次,近60家区域共建单位参与,服务居民群众党员5950余人次。
凝聚社区共治 打通四条自治动脉
探索开展社区分类管理,打通社区自治“四条动脉”,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痛点、堵点。
1、老旧小区“微改造”彰显新朝气
通过居民自我发动、自成规约、自筹资金,实现居民自治下的老旧小区焕新颜。例如,嘉宏社区“宏运来”百草园,将黄土裸露的空地围成社区一角,围起一个个药草园、百花园等,形成一个个幸福“园”。
2、新建小区“楼组微治”创建新动力
通过丰富楼宇内涵,强化楼宇工作机制,为楼组注入新鲜活力。如嘉和社区的“绿色点亮阳台新生活”项目,在原有绿和苑阳台的基础上延伸出“良师益友茶道会”“凉亭驿站”,在居民自家的一米庭院内讲述着别样的故事。
3、动迁小区“老品牌”汇聚新特色
深挖动迁特色,凝聚动迁乡邻。如宝菊社区“家有好邻布艺制作”,通过社区居民主动捐赠老布,制作传统布衣、结婚用品等赋予老布新的生命力,形成老少布衣展示自治团队。
4、高档小区“大融合”唱响新智慧
以多元形式拉动社区骨干力量,打破社区有形围墙。如嘉悠社区打造“小小悠乐园”系列活动,将社区能人志士聚集在一起,打造社区多元文化。
凝聚社区共营 提供五大共享服务
以“和睦邻里,邻里共享”为主旨,通过“五大”社区邻里共享自助服务,实现社区资源集聚、力量整合。
1、社区共享服务站,自助化解急难愁
站内除配有日用工具外,居民们分享家中闲置工具,实现自助互助。
2、社区共享充电桩,杜绝飞线充电隐患
在老小区内进行充电设施建设,缓解小区充电难问题。
3、社区共享爱心椅,温暖邻里乡亲情
目前在嘉宁坊、宝菊新家园等多层楼道内安装折叠爱心椅,增进了邻里亲情。
4、社区共享停车位,巧解区域停车难
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作用,与区域内共建单位携手推出共享停车位,通过车位错时共享,盘活资源。
5、社区共享生鲜柜,打造便利生活圈
在社区内设置生鲜柜,以社区为支点,打通O2O模式,让居民足不出户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