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精神来描绘城市建设这幅图
江桥镇建管办主任 李劲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者,我深感城市建设件件关乎民生,事事紧贴群众。监管一旦疏忽,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这些年,我和部门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手段、要求落实到城市建设领域的各项工作中,用绣花精神让城市更温暖。
建章立制,让环境更舒适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建筑工地施工期间的扬尘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成为群众投诉的热点。我在调研走访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小区居民对周边建筑工地的投诉。每次通过及时处置,相关问题确实得到有效的处理,但我觉得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居民类似的投诉没有减少的趋势。
为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我从去年开始着手搭建江桥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属地化管理的优势,村、公司、社区建管员承担日常巡查责任,落实“建筑项目备案率和巡查覆盖率100%”。
在检查中,要求各建筑工地实现“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覆盖率、场地洒水清扫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达到100%。
对巡查中发现的不文明施工、施工安全隐患问题,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到位。
今年上半年,已发出整改通知书32份,涉及用电不规范、建筑垃圾裸露等各类不文明施工、施工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改110多项,居民相关问题的投诉显著下降。
即知即改,让出行更便捷
很多时候,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以保障机动车出行为主,忽略了行人出行的体验。我在调研走访华江路沿线的居住社区时,很多居民反映小区附近的人行道非机动车停放很混乱,导致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变得难以行走。
经检查发现,部分道路确实存在非机动车停放混乱的现象,主要是原有的停放区域标志标线因使用年限较久变得模糊不清所致。针对这个问题,我立即组织各责任单位召开会议,决定由道路养护单位立即安排足够的人员进行整改,先期已对华江路沿线、靖远路沿线、曹安路沿线等13处问题较为突出的路段进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线重新漆划,并联合路段管理单位加强日常监管力度,确保人行道的畅通。
条块联动,让城市更安全
防汛工作是每年夏季的一场大考,我负责镇域内地下空间和道路下立交管理任务以来,每年汛期之前,都会组织人员往来于镇域内各个地下空间和下立交,检查设施设备运行情况。但一到汛期,还是经常会接到居民群众反映道路下立交积水不能通行,或是小区地下车库进水被淹的情况,一旦有此类汛情发生,我和部门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同时通知抢险单位进行排水作业。当道路下立交积水严重时,采取封交措施,随后再进行排水,确保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江桥镇目前共有地下空间321个,镇管下立交14个,单靠一两个部门的力量确实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属地管理的力量,强化日常监管力度。
我们每年同相关各村、社区、公司签订《江桥镇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工作责任书》《江桥镇道路下立交防汛防台工作责任书》,明确和细化了各属地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工作目标及内容。
另一方面,作为主管部门,我和部门工作人员会定期对镇域内各地下空间设施设备情况,包括防汛沙袋、挡板是否配齐、排水泵能否正常运行等,以及各下立交泵房维护、抢修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合规,要求立即整改。
今年上半年共检查地下空间与下立交31个,发现安全隐患70处,已完成整改64处,正在整改6处。今年台风“利奇马”期间,下立交积水以及地下空间进水的情况进一步减少。
用“绣花”功夫,才能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风向标”,把群众幸福感作为“导航仪”,把群众所需所盼作为“指南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深化建设管理,在保障好“底线民生”的基础上,做好“品质民生”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