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街道是名副其实的老龄化街道,4.1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户籍人口6.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有1.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44%,老年人口集中化、高龄化特征明显,养老服务需求庞大。随着“空巢”“失能”和高龄老人迅速增加,社区老年人吃饭难成为困扰不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的一大难题。
经大调研大走访发现,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成主要养老方式的当下,“吃饭”是养老服务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一是辐射面小、菜品单一不足。嘉定镇街道已有乐龄综合型助餐点(中央厨房)、高昌路助餐示范点2家,有较多的居民反映,由于助餐点少、距离住家较远,许多老人要步行20至30分钟去用餐,存在实际困难。虽有送餐服务,但因送餐时间有早晚,食用时可能已经冷却,因此常发生不适口的问题。
二是就近集中用餐呼声高。多数成年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离开父母,造成一些老年人独守空巢,经调查发现,社区干部及老年居民都反映要求集中用餐,集中用餐能够便于社区干部对老年人个人情况的掌握,同时,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平台。
2019年,街道除了做好基础助餐工作之外,积极响应嘉定区“分餐点全覆盖”的号召,进一步发展助餐事业。
“一室多用”扩大服务供给,破解老年人用餐难
嘉定镇街道在桃园、叶池、秋霞、州桥四个4个条件成熟的社区先行建设社区分餐(示范)点,于今年9月9日投入试运营。通过本次分餐点建设工作,让原本狭小简陋的社区空置活动室焕然一新,摆脱了以往形式单一,利用率不高的弊端,经过巧妙的设计改造,充分运用空间资源,以“一室多用”的模式,在社区有限的空间内做到了助餐、活动两不误,让社区老人可以不出社区大门就近用餐,同时能享受老人相聚、聊天作伴的乐趣。
▲图为州桥社区分餐点,位于州桥社区六一小区内,面积30平方米。每天用餐完毕后,由社区志愿者打扫干净,恢复社区活动用房,方便居民休闲娱乐。
“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优化长者用餐体验
嘉定镇街道对助餐配餐点进行设施设备完善升级,洗手池、操作台、送餐箱...走进助餐点,分餐设施俱全,菜肴分类摆放,每个堂食区域可容纳约20人左右就餐,整体干净整洁、明亮美观。另外,为解决配送时间长、送餐员紧张等问题,街道在原先三轮电动车送餐上门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送餐到点,能够进一步节约时间,保证老年餐的质量。
《老年人用餐须知》《分餐点志愿者管理制度》《分餐点志愿者招募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餐饮企业许可证、志愿者健康证等证照上墙,落实垃圾分类等日常工作,规范化开展分餐点服务,营造让老人放心、满意的用餐体验。
“自主选菜”优化饮食服务,提升分餐点功能
今年8月,嘉定镇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中央厨房”提供统一配送餐食,并在各个分餐点共安排了24名志愿者、1名专职送餐员及1名司机,扩大了用餐范围,还可以更精细、有效地管理日常配餐。
少油、少盐、少糖,搭配也更具科学性,大荤、素菜、主食,实行个性选择餐……一些分餐点根据自己的地理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可提供现场分餐,每天由“中央厨房”配送至分餐点上,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身体状况挑选自已喜欢的菜肴,弥补了送餐上门菜品单一的不足。
▲图为桃园社区分餐点,老人们正在挑选着自己喜爱的菜肴。据悉,未来桃园社区分餐点可以面向社区居民设置早餐发售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心早餐。
嘉定镇街道还搭建起餐饮企业、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定期组织会商,推动助餐服务良性发展。截至2019年8月,已经实现每天为300余位老人提供午餐。在2019年建设分餐点之后每日助餐增长约70余客,增长量达到了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