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设施“老”“旧”“缺”难解决?这个街道倡导“全民体育”有妙招!
发布日期:2019-12-10

体育设施“老”“旧”“缺”难解决?  

真新街道倡导“全民体育”有妙招!

真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董旭东

近年来,真新街道体育设施“老”“旧”“缺”问题一直是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也是各类投诉、“市民热线”等问题的集中反映。投诉问题的不断增多,让我感觉到居民的需求和意愿也在与日俱增。


收集、掌握第一手信息,开创新方式

真新街道成立于1995年,辖区面积5.34平方公里,共有18个社区,常住人口近13万。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各项设施都开始老旧、损坏、缺失。一是受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二是由资金投入问题所掣肘。

504d75ce0c3541f6bf95d4f38ff13bd6.jpg

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方式方法,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进一步抓好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助推体育事业发展,关爱群众身心健康。结合真新街道现代化新型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挖潜力、聚资源,形成开放共享新格局

通盘考虑区域体育设施的辐射能力,统筹谋划社区阵地资源配置,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增加现代化社区邻里之间体育健身资源和平台的供给,进一步形成开放共享的新格局。

fe8d82f4427544dcace56856b334f993.jpg

一是借力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辖区内国金体育中心等社会经营性体育场馆资源和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突破口,投入经费扶持,加大场馆惠民利民力度,走亲民便民路线,降低收费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拓宽综合利用效率外延,弥补健身场地空缺的短板,吸引更多市民投身到健身热潮中去。

二是整合校区资源。充分发挥校园体育场馆的公益作用,在前期利用现有中小学校场馆资源非教学时间对公众开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街道后期建设,如铜川中学、恩德公园,沪宁高速沿线整治后腾空地块等等规划纳入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方便周边单位和居民体育锻炼,精心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真正做到“开放一所学校,增加一块场地,惠及一方群众”,突破原有的资源界限,实现开放共享,让市民得实惠。

三是挖掘街道资源。克服街道公共服务用房紧张的局限条件,继续深挖资源,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寻找适当场地,探索建设一个公益性质的“360百姓健身房”,为健身群众带来更科学、更便捷的专业服务。

1c349957c290446daa8f50d2604dbe88.jpg

增投入、撬杠杆,形成共同参与新合力

针对小区内健身苑点老旧设施改建工作,前期调研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各社区书记、业委会主任参观了安亭、南翔新建的“升级版”益智健身苑点,每处都包含了十余套健身器材近20个健身功能,通过力量训练、益智休闲、康复保健多元化发展思路,将老中青各类人群“一网打尽”,广受欢迎。我们看了很受启发,有些业委会也很感兴趣,考虑引进这个模式,在小区先行申报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指导第三方参与建设的办法,实施“以奖代补”,争取由街道二级财政补贴一部分资金,发挥杠杆撬动的作用,凝聚各方合力,努力在3至5年内完成全部健身苑点体育设施改建和更新。

792bbf726abf4ec8a5034819bbd1adc6.jpg

强管理、促规范,形成长效常态新机制

将健身器材日常维护工作列为党建引领社区“三驾马车”建设的重要内容,明晰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职责分工,强化责任担当,督促各小区业委会制定管理规范,以业委会管理为主,引导居民自主管理,形成业委会、第三方建设公司、居民共同管理、各司其职的长效常态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无缝衔接、不留死角。

9e6d745706b946c39194f03610e0f6f0.jpg

目前,共有6个小区的健身点位正在实施改建,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建设“健康嘉定”“健康真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断提高执行力,以钉钉子精神破瓶颈、解难题,加快推进辖区内健身点位老旧设施升级改造,才能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体现初心使命,才能赢得居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