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戏下乡”推陈出新 “点菜式”服务乐调众口
嘉定新城管委会委员、马陆镇副镇长 陈剑
“这些沪剧、锡剧看着热闹,可是我们听不懂在唱什么,也不感兴趣,不要看不要看!”我在马陆镇大调研大走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老人是这样评价镇里的“送戏下乡”演出,我感到有点不解。“送戏下乡”本意是一种惠民活动,镇里定期举办的“送戏下乡”活动,场次不少,剧目也一直在更新,为何还被老人诟病?
通过和老人们的交谈,我了解到现有的“送戏下乡”是以江南传统戏曲为主,虽符合农村出身的“老马陆人”口味,但随着我镇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居住在新城区域的社区老人以“新马陆人”和文化层次、退休收入较高的老龄人群为主,他们在精神文化需求上与农村老人存在差别,有些老人甚至连上海方言也听不懂,当然无福消受江南传统曲艺节目。众口难调,到底要如何同时满足两类人群的文化娱乐需求?
“好钢用在刀刃上,民生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既然现有的‘送戏下乡’不符合农村发展实际,那么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改革创新。”嘉定新城管委会委员、马陆镇副镇长陈剑坦言到。
为解决上述问题,嘉定新城(马陆镇)积极打开养老服务新思路,对“送戏下乡”演出进行改革,彻底解决城市化地区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在文化娱乐习惯上的分歧,变“众口难调”为“皆大欢喜”。
一是排摸筛选文艺团队,充分盘活民间资源
想要推陈出新,首先要在资源挖掘上动脑筋。原本“送戏下乡”的演出主要由镇老年艺术协会负责,演员年龄偏大,内容单一。通过我多次走访调研了解到,部分村、社区内活跃着若干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文艺爱好者团队,他们的节目多为原创,且能有效结合中国梦、垃圾分类、老龄防诈骗等新颖的时代主题,语言也不局限于江南方言。于是,我与镇民政干部立即着手思考如何利用上述民间资源,对“送戏下乡”内容进行充实。
二是提供多样化菜单,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在发动基层村、社区积极上报辖区内民间文艺团队,掌握了总体情况之后,下一步,民政干部对其进行梳理汇总,并通过集体讨论,好中选优,初步筛选出数支优质团队,精心制定出焕然一新的“演出菜单”。“菜单”的设定考虑全面,既保留了农村地区老人喜爱的传统曲艺节目,又根据城市化地区老人特点,引进创新形式的新编节目,原本形式单一的窘境变成了如今的“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是充分听取民意,看啥演出老人说了算
有了内容丰富、选择多样的菜单,“点菜”服务就有了底气。首先组织拥有丰富一线经验的各村、社区老龄干部充当评委,邀请入选的民间团队前来讲解介绍各自基本情况和演出经验,并现场进行展示。在帮助老龄干部建立基本印象和初步了解后,要求老龄干部带着“演出菜单”回到基层,向辖区老人讲解“菜单”内容、征询“点菜”意见。最后根据各基层单位反馈的选择情况进行演出配送,同时满足了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再也不怕老人抱怨“没花头”,让“送戏下乡”真正“有噱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随着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心的“头等大事”,养老服务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老年群体的需求不断提升至更优。坚守以老人为本的初心,一点一滴付诸行动,努力提升全镇老年人群的幸福感、获得感,让马陆镇养老服务事业越来越有温度,嘉定新城(马陆镇)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