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启动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9-12-30

b9bc8509fedd4a20a9c8e12e9ef7d75d.jpg

宗伟: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根据安排,接下来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相关规划布局的情况。

关心嘉定的朋友都了解,《上海市嘉定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于2019年编制完成。从总规来看,明确了嘉定产业发展的总体导向,也就是嘉定区将着力打造以汽车产业为主体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题的高科技产业,聚焦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等新兴产业,并积极发展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建设,完全符合我区发展的总体导向,也和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高度契合。经市政府批准,嘉定区将结合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打造空间充足、交通便利、功能完善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构建多元集聚的产业生态布局。在空间上主要以“一核两区”为基本思路,规划范围一期约为3平方公里。

5b2cb792480d4a34bb7035798ce4fd65.png

一核:嘉定北部智能传感器及智能硬件核心综合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

两区:徐行-菊园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安亭汽车电子特色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

从“一核”来看,其区位主要位于嘉定北部,主要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嘉定工业区北区,嘉宝科创小镇、菊园社区。重点定位主要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为基础,物联网应用为导向的产业集聚,区域当中可用产业用地面积123公顷。

从“两区”来看。徐行-菊园智能制造特色集聚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位于徐行工业区和菊园新区,重点定位以工业控制为基础,智能制造和创新为导向的产业集聚。区域当中可开发利用的产业用地面积37公顷。

安亭汽车电子特色产业集聚区位于嘉定区安亭镇也就是国际汽车城所在地,东至盐铁塘,南至曹安公路,西至嘉松北路,北至春归路,重点定位以汽车电子基础,智能驾驶与交通为导向的产业集聚,可用产业用地面积40公顷。

综上所述,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用地可以充分保障产业园发展的需要。

1a78f148a9eb49afbbb789d5042dd42c.jpg

提问: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工业和研发产业用地外,还将提供哪些高质量的产业服务配套设施?

宗伟:从前面介绍的情况来看,今天发布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和以往的产业园区有很大的不同。从布局来看,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或研发的产业园区,而是跨区域发展的。

从分布上来看,主要是分布在嘉定北部,紧靠老城区,是一个产城融合、而且城市发展非常成熟的区域。从行政区划上来说,涉及到徐行镇、菊园新区以及安亭镇。从资源保障来看,除了有2平方公里可开发的产业用地的规模之外,我们在这些区域还将配套一些高能级的商业办公设施,以及高品质的生态空间和公共绿地。例如刚刚介绍的东西向这一条,正在规划的嘉宝科创小镇,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廊道,整个区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其中约800多亩的建设用地,主要是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公共空间非常成熟。

另外,我们还可以提供高水平的综合交通网络,各位朋友都知道,嘉定交通网络非常齐全,比如说核心区南部紧靠轨道11号线轻轨站,另外我们在周边区域还会布局科研产业人才的居住用地。这个区域不仅是产业空间,还是一个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活性服务功能并行的产城高度融合的综合发展空间。我相信未来这个产业园区一定会是产业能级非常高,生态环境非常美,配套设施非常优越的现代化园区。

提问:嘉定区的土地资源有限,未来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壮大后,嘉定区是否在产业发展拓展区方面有所考虑?

宗伟: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确实嘉定是工业重镇,也是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我刚刚也提到了嘉定区2035总体规划,从规划情况来看,对嘉定区来说,到2035年我区建设用地规模是266.6平方公里。在过去10年当中按照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国家土地调查数据来看,嘉定是建设用地倒挂的城市。因此未来发展空间确实非常有限,一方面政府在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我们的一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低效产业用地退出,包括新动能发展过程当中新产业的推动,实际上我们正在集聚我们的空间。严格来说,我们的产业空间有限。

正是基于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的考虑,今天的“一核两区”,尤其是核心区,主要是集中在工业区北区以及工业区北区相邻的菊园新区。从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来看,工业区北区68平方公里总的规划范围,除了我们今天发布的2平方公里,还有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我们觉得这完全可以作为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后续发展的纵深腹地。从规划数据来看,至少到今天为止,整个工业北区还有近522公顷也就是5平方公里多的可用于开发利用的工业用地和研发用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相信我们这个产业按照目前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来看,是完全能够保障其后续发展的空间需要的。

6db06cdf0f2e41c6b7cfa8f72e757efa.jpg

主持人 陈懿:谢谢宗伟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蔡宁主任介绍并解读《关于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

蔡宁: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关于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政策内容。

嘉定是上海科学卫星城,也是上海市郊唯一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2018年嘉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大关。作为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一体两翼”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定在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10月30日吴清副市长在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为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揭牌,这既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责任使命。嘉定将对标国际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努力形成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新高地,构建嘉定经济发展新优势,打造嘉定下一张千亿级产业新名片。

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活动已经有所了解。更为重要的是,人才是这个新领域最宝贵的资源,而人才的积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凭借物联网领域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中科院相关研究所、上海微技术工业研院等研发机构和平台坐落嘉定,汽车电子领域拥有华域视觉、上汽变速器等龙头企业,智能硬件领域拥有联影医疗、新时达机器人等行业知名企业的高度集聚,人才资源优势尤为突出,能够为企业来嘉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为进一步让大家增添信心,在上述基础之上,我们考虑再推出一个针对性的专项政策,为广大有志于来嘉定发展,有志于为智能传感器这个产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人才,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此项政策在鼓励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投融资、降低成本、研发创新、规模发展、人才集聚、合作交流等六个主要方面,推出39条支持举措,囊括从注册到项目落地再到后期发展的所有环节,并覆盖智能传感器产业的上、中、下全产业链。

首先,在鼓励企业投融资方面,一是设立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投资基金;二是鼓励各类创业基金、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在嘉定区设立各类投资机构;三是对实现股改上市挂牌的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另行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四是对新建的智能传感器相关项目,因项目建设需要向银行贷款部分,经核实后的贷款规模提供2个百分点的年度贷款贴息,最高贴息额每年500万元,连续补贴三年。

第二,在支持企业降低成本方面,一是对落户区内的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优先给予供地、过渡厂房的支持。二是帮助企业降低用地用房成本,购买土地的,视其项目情况给予优惠地价,补贴最高1000万元。购买自用生产、办公用房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租赁生产、办公用房的,给予三年累计最高1000万元补贴。三是对存量土地盘活用于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视项目情况减免土地增容费。

第三,在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方面,一是对企业或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攻关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核心技术空白的重点技术研发项目,按其研发投入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扶持;二是对企业首次被评为区级、市级、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的,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奖励;三是鼓励与高校、科研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等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四是鼓励企业购买知识产权,按其购买费用给予单个企业每年扶持总额不超过300万元;五是支持企业设计研发工程首轮流片,给予单个企业每年扶持总额不超过200万元;六是鼓励开展工程样片测试验证,给予单个企业每年扶持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第四,在支持企业规模发展方面,一是支持企业并购国内外智能传感器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二是对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企业,视其贡献分别给予核心团队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每上一个台阶奖励一次、实施晋档补差;三是对企业主导制订团体、行业、国家、国际标准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五,在鼓励人才集聚方面,主要是对符合要求的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可优先享受各类人才政策。

第六,在加强合作交流方面,一是对举办或参与市级以上重大展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和50万元补贴;二是对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平台建设、示范推广支持,单个企业扶持总额不超过500万元;三是区内公共服务平台优先给予本区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提供研发、测试服务,支持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申请科技双创券,最高可申领10万元额度;四是对落户嘉定的相关中介组织,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引进项目贡献突出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五是对建立智能传感器各类产业联盟和行业组织的,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

各位媒体朋友,在座的企业家们,嘉定素有“教化嘉定”之美誉,也是充满生机的创新活力之城!在此,我想借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表个态,作为产业部门,我们经委全体工作人员,都将努力当好服务企业、服务产业的金牌“店小二”,欢迎各位企业家们来“嘉”投资、创业,让我们携手传感、感知未来、智行天下!

由于时间有限,今天我就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相关政策将在嘉定区政府门户网站及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中发布,请大家予以关注并积极申报,谢谢!

 

主持人 陈懿:谢谢蔡宁主任的介绍和解读。下面我们进入问答环节,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

提问:李荣,嘉定为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专门出台了《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能否简单介绍下这个意见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蔡宁: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关心。区里之所以推出这项政策也是聚焦一个产业,不像有一些政策过去可能有点撒胡椒面方式,这一次是绝对聚焦。我们的政策亮点主要是有两点,一个是全面性和精准性。

全面性,我们的政策覆盖了从企业引进到发展壮大以及上市的每一个阶段,政策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无缝对接。比如说12条,对经认定新引进的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购买区内土地用于生产、办公的,视其项目情况给予优惠地价,补贴最高1000万元;购买自用生产、办公用房的,按购置价的10%-30%给予一次性购置补贴,最高1000万元;租赁生产、办公用房的,三年内按租赁价格的50%-100%予以补贴,三年累计最高1000万元。第10条,对新建的智能传感器相关项目,因项目建设需要向银行贷款部分,对经核实后的贷款规模提供2个百分点的年度贷款贴息,最高贴息额500万元/年,连续补贴三年。第21条,对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企业,视其贡献分别给予核心团队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每上一个台阶奖励一次、实施晋档补差。

二是精准性。智能传感器是非常专业的产业,我们制定政策过程当中,也广泛征求了各个专家和相关产业部门的意见,同时也参考了全国各地的相关产业政策,把最有效、最直接的政策拿出来。比如说第18条,支持集成电路及MEMS设计企业研发,给予工程产品首轮流片50%的扶持,单个企业每年扶持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第19条,对开展工程样片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兼容性、失效分析等方面的测试验证及相关认证的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按测试认证的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扶持,单个企业每年扶持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第28条,智能传感器领域用人单位引进的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高技能人才,可以直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因此我们的产业政策最大的亮点一是全面,二是精准。

 

提问: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工业和研发产业用地外,还将提供哪些高质量的产业服务配套设施?

宗伟:从前面介绍的情况来看,今天发布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和以往的产业园区有很大的不同。它肯定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有关是研发的产业园区。

实际上从布局来看,它是跨区域的发展。从分布上来看,主要是分布在嘉定北部,紧靠老城区,是一个产城融合或者说城市发展非常成熟的区域。从行政区划来说,涉及到徐行镇、菊园新区以及安亭镇。从资源保障来看,除了有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的规模之外,我们在这些区域还将配套一些高能级的商业办公设施,以及高品质的生态空间和公共绿地。大家可以看到,刚刚介绍的东西向这一条,正在规划的嘉宝科创小镇,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廊道,整个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根据今天发展的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我们规划了800多亩的建设用地,主要是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因此生态公共空间非常成熟。

另外,我们还可以提供高水平的综合交通网络,各位朋友都知道,嘉定交通网络非常齐全,比如说核心区南部紧靠轨道11号线轻轨站,另外我们在周边区域还会布局科研产业人才的居住用地。这个区域不仅是产业空间的问题,还是一个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活性服务功能并行的产城高度融合的综合发展空间。我相信未来这个产业园区一定会是产业能级非常高,生态环境非常美,配套设施非常优越的现代化园区。

 

提问:我是解放日报的记者,能不能请领导给我们通俗解释一下什么是智能传感器,汽车上哪些部件,什么地方安装了智能传感器?第二个问题,新发布的《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对嘉定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有什么帮助呢?

蔡宁:感谢这位媒体朋友。传感器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从一部手机来看,当中的摄像头,包括手触都是传感器,传感器有很多种类,比如说温度传感、运动传感、惯性传感等等。相当于我们智能硬件的感知系统。而智能传感器不仅有感知的作用,还有运算,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的智能设备,它不仅是一个芯片,而是一个模块化的由感知、运算以及做出相应处理结果的智能小硬件。

我以汽车为例,传统汽车当中,有的时候你速度超过120km/h会提醒,这就是速度传感器的作用。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则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一辆汽车据说有上千个传感器,比如说有很多前后的摄像头这是视觉传感器,还有很多其他的传感器。一部智能汽车就相当于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的系统经过运算之后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没有传感器就无法称之为智能汽车。

第二个问题,嘉定区正在打造万亿级的汽车产业,目前汽车工业产值为4400多亿,销售也有4000多亿,总体规模9000亿左右。这当中传统汽车站比非常大,占到90%。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要在汽车领域弯道超车,想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汽车中心一定要在汽车“四化”方面发展。这当中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而且把其中一个片区放在安亭,就是要用汽车网联化为汽车产业助力。将来智能传感器除了其他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之外,还要助力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方向腾飞。今天我们签约了32个项目,我们陆续已经有70多个项目已经在和我们洽谈或者是入驻了,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围绕汽车产业的。因此这两个产业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产业打造过程当中也有汽车产业对它的有力支撑。

 

提问:嘉定区的土地资源有限,未来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壮大后,嘉定区是否在产业发展拓展区方面有所考虑?

宗伟: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确实嘉定是工业重镇,也是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我刚刚也提到了嘉定区2035总体规划,从规划情况来看,对嘉定区来说,到2035年,按照控制性指标我们建筑用地规模是266.6平方公里。在过去10年当中按照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国家土地调查数据来看,嘉定是建设用地倒挂的城市。因此未来发展空间确实非常有限,一方面政府在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我们的一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低效产业用地退出,包括新动能发展过程当中新产业的推动,实际上我们正在集聚我们的空间。严格来说,我们的产业空间有限。

正是基于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的考虑,今天的“一核两区”,尤其是核心区,主要是集中在工业区北区以及工业区北区相邻的菊园新区。从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来看,工业区北区68平方公里总的规划范围,除了我们今天发布的2平方公里,还有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我们觉得这完全可以作为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后续发展的纵深腹地。从规划数据来看,至少到今天为止,整个工业北区还有近522公顷也就是5平方公里多的可用于开发利用的工业用地和研发用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相信我们这个产业按照目前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来看,是完全能够保障其后续发展的空间需要的。

主持人 陈懿: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们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信息,会后可以继续采访。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注!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