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45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区本级收入529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6.2%;街道收入43897万元,比上年增长17.4%;镇级收入880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8%。
二、2013年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支出1772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区本级支出888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9.3%;街道支出62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2%;镇级支出821938万元,比上年增长12.9%。
三、2013年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453900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397775万元,减去调出资金3788万元,合计收入1847887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772573万元,计提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800万元。全区收支结余37514万元。
(一)区本级收入529353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397775万元,加上区财政与镇级的结算收入1041万元,调出资金3788万元,合计收入924381万元。区本级支出888531万元,计提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0万元。区本级收支结余15850万元。
(二)街道收入43897万元,加上街道与区财政的结算收入19084万元,合计收入62981万元。街道支出62104万元。街道收支结余877万元。
(三)镇级收入880650万元,减去镇级与区财政的结算支出20125万元,合计收入860525万元。镇级支出821938万元,计提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800万元。镇级收支结余20787万元。
四、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13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1445145万元,加上市财政与本区的结算收入124201万元,调入资金4803万元,动用上年结余80842万元,合计收入165499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434100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220891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项目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31461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858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54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2525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1953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9555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98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收入8282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39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主要项目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1166111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42666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84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69508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100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4080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2512万元、城市公用附加支出3084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支出3225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支出117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58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续扶持资金支出870万元。
五、2013年财政收入和区本级支出的主要特点
(一)狠抓收入管理,地方收入再创佳绩
2013年,围绕全年收入目标,加强对收入的依法征管,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和主体税种的有效监管,做到应收尽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巩固主体财源,促进经济规模壮大和质量提高,确保财政收入稳定、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地方收入再创佳绩,全区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增幅高于区县平均增幅,连续两年领跑全市区县。二是第三产业贡献突出,第三产业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3.7%,贡献全区增量收入的73.5%,成为本区财政收入增收的主力。三是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地方收入全年增幅达到56.5%,其中汽车销售业地方收入增幅达到202.7%,“一业特强”优势凸显。四是房地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地方收入同比增长10.4%,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28.4%。
(二)聚焦政策导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认真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地方配套资金2970万元,加大对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二是落实“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2013年对全区535户税负增加企业进行扶持,金额达到17800万元,进一步稳定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三是支持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支出33244万元,其中安排科技型专项扶持资金9094万元,重点技术改造企业扶持资金6656万元,小巨人专项扶持资金2522万元,对其他区级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企业的政策扶持资金5768万元;落实优秀人才激励政策,安排4000万元用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的房租补贴。
(三)重点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一是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全区教育投入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区本级教育支出24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6%。主要用于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保障学校正常运行支出,其中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人均提高200元,市、区重点高中人均分别提高400元和300元。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开办,投入3200万元保障同济大学体育馆、中福会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55万元用于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馆改造,投入865万元实施成佳学校异地迁建工程;安排2280万元用于留云中学及4所幼儿园的开办。支持学校设施设备更新,投入5700万元用于学校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其中投入717万元完成对22所初中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更新和配置。加大对民办及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经费补贴和扶持力度,参照公办学校标准,投入7033万元补贴民办小学生均经费;安排1591万元民办教育扶持基金和奖励基金;分别投入625万元、1474万元落实免费教科书政策以及实施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安排2400万元用于课程教改、学校委托管理及科技创新。支持国家示范校建设,安排1651万元用于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人才培养,投入1900万元用于外籍教师聘用、人才流动以及教育成果奖励。
二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区本级医疗卫生支出671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7%。主要用于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投入11526万元用于东方肝胆医院建设贴息、妇保院建设资金还贷以及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医医院的基本建设等,落实瑞金北院日常运营和开办补贴4097万元,满足区内居民的医疗需求和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完善对公立医院、社区医院的投入机制,落实区级医院各项运行补贴15000万元、医疗设备购置费1494万元;对2007年以来7家新建社区卫生中心补贴3800万元,安排2114万元继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药品零差率、诊查费减免政策。投入2100万元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70元,切实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1846万元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和9家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促进医疗管理的数据化、精细化、科学化。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安排1955万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安排9668万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统筹财政补贴。支持卫生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投入4219万元用于瑞金北院等卫生系统人才补贴和科研成果奖励。
三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059万元,比上年增长36.4%。主要用于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财政对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投入8359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在全市统一提高镇保、农保和征地养老人员养老补贴标准的基础上,本区再增加投入2755万元提高区级补助标准;投入1388万元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水平。落实各类社会救助、抚恤资金,投入5131万元用于对重残无业人员、支援外地建设人员、困难群体以及市民医疗帮困补助;投入1394万元用于各类优抚对象的安置和生活补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安排6837万元用于第一社会福利院建设,安排793万元用于对养老机构运营及床位补贴、社区老年活动室以及高龄老人补贴,切实提高本区养老保障水平;投入911万元落实免费殡仪基本服务项目补贴。支持就业促进政策和落实就业补贴,安排5924万元用于万人、千百人就业财政补贴;安排4040万元保障公益性岗位就业补助经费;安排698万元征地养老人员就业补贴;安排859万元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特殊群体就业以及职工技能培训经费。
四是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区本级文化和体育支出34991万元,比上年增长29.3%。主要用于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安排16599万元用于文图新馆、博物馆、体育馆、保利大剧院等文体场馆建设和开办经费。支持市级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投入1177万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落实25家新增的百姓书社、24小时开放的街区自助图书馆以及开设的百姓艺术课堂、百姓讲座、百姓剧场演出经费。投入1000万元保障城镇居民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支持公益文体事业发展,安排1216万元推进文体场馆免费开放、百姓体育设施建设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满足群众文体生活需要。
(四)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一是有序推进“三农”建设。区本级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308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主要用于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安排稳粮、稳菜、农机购置补贴以及农业保险资金6063万元,稳定粮食和蔬菜种植,提高农民收入。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特色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入3729万元用于外冈商品猪生产基地、设施菜田以及特色农业建设。落实生态财政补偿政策,安排3888万元用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1918万元对安亭、江桥、外冈、华亭的10个村3178户农户进行天然气、污水纳管、基础设施改造以及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农村水利建设,安排2659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泵站运行和维护以及农村桥梁改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安排7396万元对23个经济薄弱村实行专项扶持,对土地流转农民进行补贴。
二是支持城市建设。区本级建设性、环境保护、公共交通支出180383万元。主要落实嘉定新城、国际汽车城以及轨道交通专项资金93658万元,支持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市政道路养护资金24467万元,用于全区城乡道路、桥梁设施的维修和日常养护,改善城市面貌。支持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投入7639万元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实施居民垃圾分类管理,落实公园改造和垃圾焚烧厂环境补偿费等支出。安排公共交通专项资金11500万元用于公交车辆更新及运营补贴,优化公交线路,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能力。落实生活用水处置经费4758万元,用于北区、大众、安亭三家污水厂污水处理和排水设施养护,保障全区城市管网正常运行。
(五)深化财政改革,管理效能逐步提升
一是完善部门预算管理。修订预算管理办法及相关细则,细化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完善项目管理库,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三公经费”预算审核,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出国出境等经费管理,最大限度地将“三公”经费压缩在合理范围内。
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嘉定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和财政直接支付目录,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全面试行街镇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修订《嘉定区区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现金流量,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建立健全部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时效性。
三是健全绩效预算管理。完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及配套实施细则,推进绩效预算信息化管理,建立绩效预算目标体系,重点选择与民生关系密切、社会热点高、资金规模大的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评价。
四是严格实施财政监督。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财经纪律。全面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区级部门决算报表核查,促进决算编审质量。深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完善乡镇财政性资金监管平台,建立健全财政性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
五是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制定《嘉定区区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工作指导意见》和《嘉定区区级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工作指导意见》,扩大财政信息公开内容,将部门预决算全部纳入信息公开范围,积极推进街镇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年内37家区级主管预算单位向社会公开2013年度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以及2012年度部门决算。各街镇公开了政府预算、行政单位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汇总数,专项资金实行区镇联动公开。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经过全区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区审计局在《关于嘉定区2013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预算单位收入预算不完整、利息收入未及时上缴国库、部分分散采购项目未履行相关程序及手续、部分项目未及时调整绩效目标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加以整改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大预算单位收支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二是深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夯实预算管理的基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和审核,提高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完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绩效目标过程管理。
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把握嘉定“十二五”发展主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振奋精神、全力以赴,为嘉定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2013年本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2013年,本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着力支持和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一、 2013年全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2013年,全区财政教育投入34.84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为28.38亿元, 按教育“三增长”口径计算,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比上年增长20.09%,高于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5.48个百分点,达到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的目标要求,其中:区本级教育支出26.11亿元,街镇级教育支出2.27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72亿元,其中:区本级支出3.22亿元,街镇级支出1.5亿元。市拨教育附加支出0.88亿元。教育部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0.86亿元。
二、 2013年区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一) 2013年区级公共财政教育支出26.11亿元,主要构成如下:
1、区教育系统所属学校及事业单位支出16.98亿元,主要用于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以及学校正常运行需要的支出。其中:基本支出14.63亿元,主要用于教职工收入支出、生均公用经费及教师节经费;项目支出2.35亿元,分为基本建设类0.32亿元,主要用于同济体育中心、中福会幼儿园建设项目;房屋维修类0.2亿元,主要用于教师进修学院维修;信息化0.05亿元,主要用于新开办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设备设施类0.57亿元,主要用于22所初中实验室设施更新项目;人才培养0.19亿元,主要用于外籍教师聘用、人才流动及教育人才和教育成果奖;帮困助学0.26亿元,主要用于学生营养改善补贴;内涵建设0.24亿元,主要用于课程课改、学校委托管理及科技创新;购买服务0.21亿元,主要用于民办教育扶持和奖励基金;其他0.31亿元,主要用于社区教育等相关支出。
2、由区委党校安排使用的财政教育支出0.08亿元。主要用于党校日常运行方面支出。
3、教育费附加支出3.75亿,主要用于教育部门的设备设施添置、校安工程、示范校建设、信息化项目建设、技防设施改造等;科教发展资金支出5.3亿,主要用于区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馆、城中路小学新建体育馆以及各学校校安工程改造等。教育费附加和科教发展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当年安排的资金如有结余,转作以后年度滚动使用。
(二) 2013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教育支出3.22亿元,
1、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1.5亿元,用于嘉定新城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
2、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72亿元,主要用于区镇两级企业职工职业培训补贴1.67亿元,区总工会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专项经费0.02亿元,区安监局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经费0.03万元。
(三)市拨教育附加支出0.88亿元,主要用于农民工学校生均经费补贴0.24亿元,中小学灯光工程0.09亿元,新办学校开办费0.16亿元,嘉一中改造及设备设施等0.23亿元,直饮水工程0.07亿元。
(四)教育部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0.86亿元 ,主要用于教育事业绩效工资0.21亿元,市级横向转移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学校补建补贴0.5亿元,各类教育教学项目0.13亿元。
三、2013年本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使用信息公开情况
区财政部门负责公开区级财政教育经费安排使用的汇总情况;区有关财政教育经费使用部门和单位负责公开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具体情况,在部门预决算公开中一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