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嘉定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评议
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重要发展理念的务实举措,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有力抓手。10月19日,由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以及市民群众代表组成的6人评议小组,对嘉定区今年开展的包括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农村杆线序化、村内破损道路改造、村内破损桥梁改造、“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改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现场评议。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效洁参加评议工作,区乡村振兴办主任沈飚及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陪同。
评议小组首先来到菊园新区永胜村,了解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的建设情况。代表们沿河行走,感受到了水清、岸绿的优美风景。据水务部门介绍,通过增加河道过水断面,提高了河道引排能力;通过设置曝气和增氧装置,优化水资源调度,促进了水生态修复,全面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随后在工业区赵厅村,评议小组查看了生活污水建设情况,了解了农污建设成果对于周边农户的辐射成效。现场,评议代表对于农村污水设施的长效管理提出了意见建议,代表们认为,工程建设完工后,一方面要关注周边居民的使用感受,另一方面各级管理部门也要加强落实项目的长效管理。
走进工业区娄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花海,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放眼望去,白墙青瓦的房屋鳞次栉比,空中的架空线整整齐齐,沿着黝黑的柏油路深入村内,宅前屋后的美丽庭院“小三园”又给代表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这是萝卜、这是青菜,这是甜芦粟,我小时候的最爱……”代表们对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给予肯定,“这是我们向往的农村生活,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是幸福的,这样的农村是可以来游玩的……”,欣赏美景的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三园”的建设维护要依靠周围村民的力量,要提高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他们参与长效管护中来。娄东村李楼路是“四好农村路”之一,区交通委详细介绍了道路的建设过程,并对“路长制”的推广情况给代表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最后一站是华亭镇塔桥村,已完成改造的道路和桥梁在一片金黄的田间,代表们边走边看,在看到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时表示,道路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区建管委要在管理源头上下功夫,督促镇村两级做好管护、养护工作,延长使用年限。
在随后举行的评议座谈会上,朱效洁表示,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意义重大,各位代表提出的建议很宝贵,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是项长期性工作,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解决群众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不回避难点,一是要深化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优化工程;二是要真抓实干,切实把握好整治行动的常态长效;三是要加强领导,为推进整治行动提供有力保障。朱效洁强调,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要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方向发展,要强化舆论监督、用好代表监督,让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
沈飚汇报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整体推进情况,区农业农村委将全面做好牵头抓总工作,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落实落地。代表们各抒己见,从政策支持、长效常态、由点及面等多方面提出了期望和建议,区级部门现场针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答复。
区建管委、区交通委、区水务局参加评议并汇报条线工作,华亭镇参加评议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