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组团式翻建”模式 破解农村住房更新难题
近年来,嘉定区积极探索农村住房更新新模式,通过“组团式翻建”有效解决了农村房屋老旧、风貌不协调等问题,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
破解难题,探索组团翻建新模式
嘉定区现有141个行政村,其中57个规划保留保护村涉及3.1万户村民房屋,70%建于1990年以前,老旧问题突出。传统的原址翻建和归并平移模式存在村民意愿统一难、土地资源受限、风貌难以统一等难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嘉定区创新探索了“组团式翻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组团式翻建”模式的核心是“四个尊重、四个破解”:尊重村民意愿,破解村民意愿统一难。村民可自主决定是否参与组团翻建,政府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消除村民顾虑,确保村民参与翻建的积极性。尊重原村宅基建设,破解选址难。在优化空间布局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村民可在原址进行翻建,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受限的问题。尊重主动参与优先,破解推进难。对主动参与翻建的村民给予适当帮助和奖励,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尊重风貌管控规定,破解风貌不统一。实行“房型统一设计、施工统一队伍、房屋统一建设”,确保房屋风貌和施工质量,打造和谐统一的村庄风貌。
凸显民本,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嘉定区在推进“组团式翻建”过程中,始终坚持“村民自主、政府把控”的原则,房屋自建,资金自筹,村宅自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政府精心筛选设计公司和建设公司,由村民自主选择,并参与建设过程监督,最终通过民主抽签决定房屋分配。资金方面,村民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给予适当奖补,减轻村民资金压力。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村民议事平台,形成“村域共治、户域自治”的村宅长效管护机制,让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整合资源,促进组团更新高效
嘉定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引入社会资本、集约节约土地、提升配套设施为“组团式翻建”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项目高效推进。通过镇村牵线搭桥,引入第三方资本,为村民筹集资金提供新途径,并盘活农村房屋资源;通过宅基地置换、村宅空间调整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加大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文化、医疗、服务等功能,打造“上海市乡村15分钟生活圈示范标杆”,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组团式翻建”模式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提升了村庄风貌,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