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嘉定区丰厚的地方文化背景,聚焦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擦亮“嘉定”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通过文旅政务公开的多元形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升人民对于文旅服务的信任感、期待感、体验度、参与度。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教化嘉定”地方文化传承有序
以曲艺、非遗、文物等或作品或建筑或交流或教学等形式拓展文旅政务公开服务渠道。嘉定区作为全国第四家“中国曲艺名城”,打造了近60个区级、镇级和村级曲艺基地,形成曲艺孵化新领地。区文旅局结合传统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创作了一批曲艺原创精品,连续多年承办长三角地区、市级曲艺品牌活动,持续扩大曲艺服务范围。年内我局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等为抓手,做好2021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同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年内围绕非遗传承,开展非遗进校园和非遗在社区工作,加强非遗文旅融合。发挥陆俨少、韩天衡等名人效应,不断提升文博美术场馆的运行和服务能力,打响“嘉博学堂”“活化孔庙”“爱上美术馆”等公共教育品牌。
2、旅游业空间布局逐渐成型
年内我局以嘉定的人文历史、非遗传承、汽车产业、景区景点等独具“嘉味”的魅力与旅游路线相结合,扩大文旅政务公开服务影响力。包括嘉定人文和非遗特点,打造历史人文旅游功能集聚区,不断打响上海孔子文化节、南翔小笼文化展等节庆品牌;借助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和国际赛车场两个4A级旅游景区的功能配置和综合效应,通过F1等高端赛事引领,打造汽车文化旅游功能集聚区,不断提升上海汽车文化节影响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整合嘉北郊野公园和有代表性的美丽乡村等,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功能集聚区,不断提升嘉定乡村游的吸引力。
二、机遇和挑战
1、城市软实力提升对文旅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更好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和旅游服务的对象和范围将会有更大的拓展和延伸,服务的种类和品质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公共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数字化转型推动基层良性竞争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体系建设的政务公开,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转型推动各文旅事业单位的“内卷”,通过把提供的文旅服务统一集群化管理,无论从服务数量还是到服务质量,使其优劣一目了然式地全程展现,形成良性竞争,在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过程中,推动各单位运行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计划与规划(“十四五”规划)
1、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聚焦汽车文化、历史人文、乡村休闲和功能特色四大领域,全力提供更为丰富的旅游产品、更为优质的旅游服务和更多定制化的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探索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江南样本”;持续做好“观赛事·游嘉定”精品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推广,培育F1上海站观赛旅游线路等一批精品线路;深入开展上海汽车文化节、嘉定旅游节等嘉定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营造“夜市、夜展、夜节、夜宿”等多元消费场景,吸引更多人群感受嘉定历史、领略嘉定魅力,为文旅政务公开亲民、近民、悦民作样本作典范。
2、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结合嘉定旅游资源特点和产业定位,将旅游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定为“一核三区、一镇一带”。
通过古城历史人文核心旅游区的强势带动、三大旅游片区的协调互通,南翔旅游特色小镇的全力支撑、乡村休闲旅游功能带的精心打造,实现由古城核心带动周边、由枢纽节点向全区渗透的全面发展,实现区域联动、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景区景点服务能级。进一步结合各类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空间、文化活动,以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节庆活动、公益展览讲座、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等为抓手,将区内文化旅游地标和文化旅游设施相融合,融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商业、文化体验和文化社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