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定要来南翔。因为一入秋,南翔就美成了槎溪。
古猗园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檀园馥郁的桂花,南翔老街的小桥流水、古朴砖塔,横沥河青瓦白墙的粼粼波光,留云寺的悠悠钟声,还有那香味扑鼻的小笼,真真灿烂明媚了南翔的整个秋天。
南翔的秋,是从古猗园开始的
一夜秋风,一轮秋阳,片片银杏叶覆着金色的光晕,纷飞在风里,飘落在九曲桥畔,点点金黄随着一池碧水,悠悠荡荡,就过了青青园。一叶知秋,银杏带来了秋的问候。
更不必说红枫了,那些叶浸透了秋的浓郁,阳光照在叶子上,显出通透的红,竹影斑驳在白墙上,风穿过林稍,让南翔来告诉你,江南的秋色是温暖婉约的。
在古猗园,你可以触碰秋色,也可以闭目遐想。数百年前,李流芳和友人也在如水的秋夜里,在猗园踏月而行。夜露晶莹,虫鸣阵阵,他们就在潺潺的流水边,看着月亮缓缓升起,那些无言的岁月,在忽明忽暗的点点星光中,依稀闪现:
朋簪偶合趣横生,深夜何妨踏湿行;
坡似伏鳌径似蟒,三更冷露乱蛩声。
带水弯环最有情,延缘萝薛又盈盈;
萍铺一片如茵绿,遮断溪光受月明。
(李流芳《小重阳夜 踏月古猗园》)
入秋一夜,槎溪就回来了
留云寺的钟声,唤醒了南翔双塔的飞檐翘角,唤醒了老街晚风中的旗招,唤醒了南翔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一器一物都有了灵魂,欣欣然焕发着活力。南翔,一夜就美成了槎溪。
如若你只在烟花三月看到了南翔春的灵动妩媚,那你就会错过南翔秋的灿烂浓烈。
一对五代砖塔,在秋阳余辉中伫立守望。“砖塔岿然双峙,千年物也。”历经千年岁月,斜晖脉脉,她古朴秀美依旧。南翔的砖塔确实不比北方的大雁塔雄浑,却玲珑雅致,和江南的秀气的桥、温婉的水相得益彰。待得夜灯初上,大红灯笼的倒影抹一片红晕在走马塘的水面上,八字桥守着光阴和岁月,南翔依稀是槎溪。
檀园,小巧、精致、美丽。虽小,却移步易景。红的枫叶、绿的芭蕉,古树葱郁,桂子点金,浓郁的香泼泼洒洒化都化不开。随秋而入,檀园三三两两的游人吴侬软语,碑廊里荟萃着文人的风流俊逸,熠熠生辉。七曲桥畔,肥硕的锦鲤五彩斑斓扎堆嬉戏,乍一看像是春花烂漫开在水中,偶尔有锦鲤跃起,搅动水花簌簌作响。
如果午后坐在翏翏亭里,看水波映照着太湖石上的秋日斜阳,再品一杯桂花龙井,或许能感受当年李流芳在次醉阁微醺后赋诗作画的酣畅淋漓。当然,茶是不能醉人的,醉人的是秋色。无论是招隐亭抑或是步蘅舸,植被的数笔飞金点朱让这里淡了“凉雨洗尘秋院静,飞虫远竹夜堂清”的秋之悲凉,反而多了一些缤纷的热烈,而这一切都来自时间的馈赠。
南翔秋日的水美
入了秋,横沥河似乎较夏日清瘦了几许。蓝天下几缕白云映照其中,水更显清透,波光更潋滟。河畔,薖园、程家园一袭黛瓦白墙,倒影如美人临水。几点白鹭掠过,晓风拂岸,再加上些许留白,便有了大师陆俨少山水画的意蕴。
如果说横沥河美得入画,那天恩桥的月色,便是美得入梦了。秋日月色美,最美不过天恩桥。据记载:“月夜登眺,野旷天低,心神为荡,俯看南北,水澄澈如匹练。”
有诗云:
不是垂虹锁巨川,半湾脚底涌婵娟。
置身直拟浮槎客,抚景宁追掷杖仙。
色冷印残千里迹,影低画破一溪烟。
未邀好酒丹阳尹,莫野风光笑独专。
数百年光阴过去,天恩桥依然长虹卧波在横沥两岸。满月光辉如银,河水平静时,月亮如入水银盘,而一旦有风吹皱河水,碎银点点,波光粼粼,落叶簌簌。作为槎溪十八景之一,“天恩赏月”如梦似幻,同一个月亮,照耀过曾经,也照耀着现在,照耀着你,也照耀着你思念的人。
南翔的秋,还有江南隽味、软糯香甜缠绕心间
小笼自是不必说,被才女张爱玲称之为“江南隽味”。尤其是在秋天的清晨,一屉热腾腾的小笼端上来,冒着热气,咬一口玲珑剔透的美味,齿颊生香,若还能来一杯桂花糖茶,去油解腻,仿佛秋的清冷都被美味治愈了。
走在老街的弹格路上,糖炒栗子的香甜,桂花糖藕的软糯,烤红薯的诱人,一口咬下,滚烫的幸福让深秋变得热烈。秋意浓,回忆也浓了。
南翔的秋,不仅美的让人心醉流连,还饱含着生活的诗意和浪漫。任时光荏苒,槎溪神韵依旧在,只是那美诉说不完,所以,你一定要亲自来看。
(文字:于俊丽,图片:蓝风、李琦、玛豆
通讯员:陆雨沁,编辑:俞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