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60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46家、1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申请量8234件……全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一年来,嘉定交出的答卷颇为喜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下,“纸变钱”正逐渐成为现实。
听说过质子刀、无人驾驶汽车吗?这些科幻影视剧中的“过客”,如今已是嘉定的“住客”。记者从区科委获悉,一批“大腕”级科创项目已经入驻嘉定,其中包括国内首条8英寸MEMS及先进传感器研发线、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专项、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项目等。“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嘉定将围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域,努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信息反馈的创新链条,打造自主创新产业化引领区、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诸多的科研院所、高校,无疑是嘉定创新的“长板”。一份产学研合作协议,让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上海涛尔”合作完成了智能单兵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发,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企业带来了100万元的年产值,完成了一次由科研成果转变为经济效益的“纸变钱”过程。在嘉定,每年都有许多优秀产学研合作案例涌现。2011年至2015年,全区累计扶持区内产学研合作项目353项,扶持资金达690余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数亿元。去年,嘉定还出台了《关于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服务嘉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区域内的企业与驻区高校院所联合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施等拿出来向本区企业开放,提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测试、中试和设施共享等服务。至今年2月底,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各类研发平台共计106个,可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69个,分别比2014年底增加了14个和21个。
在拉好长板的同时,嘉定也敏锐地意识到,不少企业有创新意识,却苦于无相关专家给予技术支持,怎么办?在2015年的上海嘉定科博会上,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70项企业技术需求前来找“婆家”。“宇培”公司希望能将一种经过脱硫的新材料用作特种建材,但企业本身的技术实力不足以完成这样的研发创新。幸运的是,就在企业准备搁置该项目之时,“服务中心”为其找到了上海大学的科研团队。经双方多次面谈,一份合作协议最终敲定,他们将联合研发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用于替代传统水泥。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共同成立了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共同开展深度研发与长期合作。
近年来,区科委及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新服务理念,借助上海嘉定科博会、“创业在上海”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论坛,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平台,推动创新主体发展。通过线上和线下O2O式的服务,前来“相亲”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