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营商频道 > 经贸资讯 > 内容

嘉定赢得物联网和集成电路发展先机

日期:2016-06-20 作者: 信息来源:《嘉定报》 浏览:

5be413a703ba4cab800d9a7349e808fe.jpg

近期,网络设备巨头思科预测,物联网产业有机会在2020年底前同时能够连接网络的设备将增长至500亿台。国内设备巨头华为同样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则将接近1000亿,新部署的传感器速度也将达到每小时200万个。

 此前,国务院曾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明确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并提出至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要超过20%。

物联网&传感器为什么必须火?

据悉,全球每年半导体市场规模约3000亿美元,相当于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全年GDP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需求量惊人,在全球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中国占据60%以上。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等市场规模都居于世界前列,但作为核心部件的半导体的自给能力却严重不足,对国家战略和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觑。

f33ca1f71ecf4b91bdfb7e8aad7074aa.jpg

嘉定抢先一步

目前,上海正在抓紧制定《上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其实早在2010年,上海就已宣布成立总投资达8亿元的全国首家物联网中心——上海物联网中心,地点就在嘉定。

而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重大部署的过程中,嘉定更明确了以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的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嘉定优势明显

选择嘉定的原因,除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主要研发力量本身就在嘉定之外,嘉定区雄厚的科研基础和科研环境,以及全面的信息化基础,也成为物联网研发和产业聚集的有利条件。

目前,嘉定已形成 “十一所二中心二基地”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的集聚规模,包括微系统所、硅酸盐所、光机所、原子核所等。在科研院所总部回归的同时,他们的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也回到嘉定。

据此前统计,在嘉定的高校、科研院所共有两院院士45名,研究员527名,副研究员1036名,各类科研人员2万多名;拥有的国家、省部级研发平台93个。

f34b9bfab38c4bb99cb762d3006865aa.jpg

2013年5月,参考比利时微电子中心和台湾工研院等成功经验,上海微系统所与嘉定区按照1:1出资比例,成立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作为产业母体,正在嘉定不断孵化新的企业,完善产业链。而这些新孵化出来的企业作为嘉定物联网整体版图的重要拼图正在不断成长。

目前,工研院已成功孵化矽睿科技、弼智仿生、磁宇信息科技等企业。以弼智仿生为例,其世界领先的仿生视觉与智能技术,在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以及辅助驾驶领域有着广阔前景。

8a5839f550724c0398b46e218a22d680.jpg

信息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快速应用,引发工程机械向智能化、低功耗方向发展。中国机械行业借力物联网弯道超车。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国机械企业有望在云联网时代的重新洗牌中优先胜出。

作为物联网的基础,我国政府即将再度加强对集成电路投资力度,设立第2期与第3期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业内称之为“大基金”),预计在年内将推出IC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引导政策,计划要在未来5年内将IC的自给率推高到50%。

作为国内首颗超低功耗32位微处理器研制团队,上海微技术工研院SOC高级经理武洁进一步表示,虽然集成电路投资和开发会面临周期长、风险大等问题,但作为物联网时代的全覆盖基础,不管是在工业控制领域还是机器人等前沿开发,乃至M2M时代,集成电路在未来就像石油一样不可或缺。

而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度推进,在工业领域等表现突出的集成电路戏份无疑将会加大。

来源:《嘉定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