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嘉定举行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开放创新实验室启用仪式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论坛活动。“晓征计划”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布,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开放创新实验室揭牌。
为响应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吸引更多行业内的优质企业,满足社会对新能源汽车数据的需求,“晓征计划”汇聚产业各方优质资源,致力于建设一个面向行业、服务全社会的世界级专业化大数据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链接汽车产业新价值链。
实验室将汇聚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数据的跨界融合利用,不断提高平台开放程度,构建泛在互联、高效协同、动态感知、智能决策的新型创新智慧生态体系,为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政策制定与评估、为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和电池企业在各自领域的分析和研究、为社会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使用等各类数据需求,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促进行业内产学研融合发展,链接全产业资源;提高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行业效能,进一步挖掘汽车新价值;在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解决交通拥堵、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实验室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到2017年底,基于至少15万辆车的大数据平台与2TB数据,实现100+的数据分析单元,形成30人的研究团队;到2018年底,基于至少20万辆车的大数据平台与5TB数据,实现200+的数据分析单元,形成50人的分析团队;到2020年底,基于至少30万辆车的大数据平台与15TB数据,实现500+的数据分析单元,形成100人的分析团队,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开放创新实验室将聚焦大数据分析在车辆监控、用户画像、交通出行、电池监控、碳积分等至少5个前瞻领域的研究成果,争取为社会各界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
活动现场,作为首批签约单位,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交通运输大数据系统与安全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市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市级平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信息中心6家单位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签约。签约单位将与数据中心共同采用建立联合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形式,围绕数据实验室平台安全和软硬件系统建设、交通规划、数据互联互通、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同时,作为国内第一份全面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首发。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总报告点明了研究报告的主体内容,其余四章对全球热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行全面梳理、对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重点分析以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总结及展望。
当天下午,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论坛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发展、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汽车信息安全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数据中心是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承担了上海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公共数据采集、数据监测、分析研究等工作,旨在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积极服务上海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和推广应用。
数据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合作交流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截止2017年8月初,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共接入56家企业、183个车型、133779辆车。其中乘用车企业共接入27家,乘用车车型共接入81款;商用车企业共接入29家,商用车车型共接入102款。
数据中心出版多份面向社会公众的行业研究报告,并首次出版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此外,数据中心也完成了多份市场化订制研究报告,负责和参与国家级课题2个及市级课题4个,完成《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数字化档案及信息化管理研究分析报告》《上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测研究报告》。
数据分析展示监控平台正式对外公布,实现数据采集情况实时监控、数据实时分析与实时报警监控为一体,并全面展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当前平台中已经接入13.6万辆新能源车,累计行驶28亿KM,其中纯电行驶19亿KM,相当于绕地球72000圈,或往返月球3700趟;节约汽油消耗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万吨,相当于3.5万棵树累计30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来源:《嘉定报》 记者 赵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