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24日,第四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嘉定召开。出席此次论坛的曹德旺,果不其然被问道“如何看待‘曹德旺跑了’这个话题”。
“跑路事件”的导火索是2016年12月曹德旺接受采访的一段视频。在采访中,他谈了中美制造业的成本差异,“在美国,能源、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蓝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8倍,白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2倍多。”此后,引发了社会对民营企业家“跑路”和中国企业“死亡税率”的热议。所以,当朋友圈上刷屏的消息说: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于是,“跑路说”应运而生。
“很感谢他们为我成为网红作出了贡献。”年过古稀的曹德旺回答得淡定从容又不失幽默,“我没有做错事,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如果讨论这些事情可以让他们很开心的话,我不妨牺牲一点。”
在曹德旺看来,想成为全球公司,必须在国外投资。他说,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是因为2010年就和通用汽车签订战略协议,约定从2017年1月1日起在美国当地向其供货。
他透露,福耀玻璃在美国共投资10亿美元建厂,现在是美国最大的汽车玻璃企业,眼下已在5个州成立公司,4个州的工厂已经投产,且已有盈利,“我们在俄罗斯也有工厂,在美国我们还要继续追加投资。”
“我们在国内16个省建了企业,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60%还要多。”曹德旺说,“福耀玻璃是‘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单位。我们希望为国家的智能制造探索出一条新路。”
很多人好奇于曹德旺的成功之道。在他自己看来,他的成功在于做到了讲信用和有格局。“成功最需要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别人。”曹德旺说了一个故事,当年他和另外4人承包工厂,上世纪80年代企业遭到审查,然而查了底朝天,最后还处理了一批人,但始终没查出他有贪污行为,“自己不乱来,肯定就不会有问题。我从业40年,只赚主业的钱,没有偷过税、漏过税。”
商界一直流传着曹德旺的早年经历:自幼家贫、初中辍学的他30岁时进入福清市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当采购员,1983年承包下这个濒临倒闭的小厂,第一年就扭亏为盈,10年后在A股上市,成为福建省最早上市的民营企业,也是中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谈到有格局,曹德旺自认为做得还不错。“我承包福耀玻璃,真心希望为中国人做一片优质玻璃。”曹德旺继续说,“当时我自己做的企业一年可以赚100万元,我放下自己的生意,去做福耀玻璃的总经理,工资只有400元。我的心愿是我们做出的玻璃可以让中国人民用得放心,可以在国际上展示中国人的水平。”
其实,福耀玻璃在嘉定也有生产基地。
2002年4月18日的嘉定报上,第一次出现福耀玻璃的名字。当年,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零配件生产园区提前10个月完成招商计划,30多个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额2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就有福耀玻璃。
2015年3月3日的嘉定报上,报道了福耀集团(上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引进全自动玻璃塑型生产线,采用“压制法”新工艺,仅2014年下半年就创收4亿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