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营商频道 > 经贸资讯 > 内容

嘉定对标国家战略,从“科技卫星城”到“创新活力之城”

日期:2018-04-08 作者: 信息来源:嘉定科技 浏览: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去年底上海市委学习讨论会上,市领导强调要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实施“中国制造2025”,上海制造业强区嘉定有自己的思考,亦有自己的作为。去年,嘉定区实现增加值2195亿元,可比增长8.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19.9亿元,同比增长11.3%。上海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要占全市生产总值25%左右,嘉定的目标是要在上海制造业中占更高份额。

早在1958年,嘉定就被命名为“上海科技卫星城”,如今,有800年建县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嘉定,正焕发着新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魅力。嘉定区区长章曦表示,在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嘉定要继续遵循国家战略,落实上海部署,体现嘉定作为。既要努力创良好的环境,又要谋长远的发展,“要抓住当前汽车产业‘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契机,尤其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抢占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在嘉定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同时,坚持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积极发展‘两高四新’产业,构建产业生态链、完善创新服务链,加快产业集聚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体现‘上海制造’中的‘嘉定智造’能力和水平。”

产业发展篇

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布局“两高四新”产业

77760a0959cb4176ba5269609dd83ff8.jpg

嘉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转型升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一边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一边推动“两高四新”产业集聚发展,让嘉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再出发”

ba25e2e3175c4444ae2d6cf77d5b02ab.jpg

进入“十三五”之后,嘉定还重点打造了“两高四新”产业。“两高”即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四新”即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四大新兴产业集群。

进入“十三五”之后,嘉定又重点打造了“两高四新”产业。而打造“两高四新”产业集群的过程,则体现了嘉定对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的深刻解读。

布局生态链,“强项更强”。制造业是嘉定产业的立身之本,而高端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使嘉定的制造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乃至脱颖而出呢?嘉定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嘉定有基础、有优势;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既与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深度黏连,同时又有雄厚的科研院所力量支撑;有了集成电路的产业集聚,则为高端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则为嘉定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大生态环境谋划,嘉定“四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去年,实现了规上产值26.7%的高速增长。

布局创新链,“优势更优”。嘉定是上海科创中心六个重要承载区之一,“中字头”科研院所集聚,是嘉定的一大优势。截至去年底,嘉定共拥有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如何使这些国家级机构参与到产业发展,嘉定也动足了脑筋。首先为科技发展腾出空间,从2007年起,为推动科研院所发展,嘉定在“寸土寸金”的土地空间上,筹措了2000多亩土地,并通过科研用地的方式进行划拨,在发展空间上大力支持科研院所。在嘉定与相关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微技术工研院8英寸MEMS研发中试线、应物所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光机所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园区、东海站超声技术工程中心等一批创新项目加速落地。其次为院地对接搭建平台,嘉定与属地科研院所建立了重要承载区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研发平台开放,寻找实验室与市场的契合点。至去年底,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已有69个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放,由此,企业进行产品应用研究的成本迅速降低。产学研用更加紧密,2017年嘉定全年共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94项,同比增长了56.4%,交易金额达到了15.4亿元。形成了区域发展、院所发展、企业成长三方共赢。

布局价值链,“特色更特”。“生态环境的好坏,鱼儿尾巴、鸟儿翅膀说了算;创新能力的高低,市场说了算”。在嘉定蓬勃创新的热潮中,市场资金敏锐的察觉到了价值所在,2015年以来,上海超越摩尔产业投资基金、兴控(上海)汽车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一批规模过五十亿的产业基金集聚嘉定,各类产业基金总规模已经超千亿。产业金融所看中的既是嘉定产业的当下,更是嘉定发展的未来。在市场的助推下,一批“独角兽”型的企业孕育而生,有的甚至实现了从“零”到行业龙头的跨越式发展。比如联影医疗,2011来嘉定时候只有5、6个人的团队,经过6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成为比肩GE、飞利浦、西门子国际三巨头的行业龙头,甚至部分领域实现了赶超。再比如蔚来汽车,去年底其首款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布并推向市场。而这两家代表型企业仅仅是嘉定高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缩影,至去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分别达到825家和186家次。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嘉定尊重市场、善用市场的结果。

对标国家战略,整合要素资源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如果大家在嘉定的马路上看到有司机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开车,请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是合法和安全的。就在今年3月1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嘉定区率先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上海市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从此,自动驾驶技术不再囿于封闭测试区里的“小路考”,开始在嘉定向着开放道路里的“大路考”进发,这也开创了全国的先例。嘉定汽车的敢为人先,正是源自于“汽车嘉定”的深厚积淀。

回顾过去,汽车深刻改变了嘉定。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辆小轿车——上海牌轿车就诞生在嘉定;1985年,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也落户在嘉定;2001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海国际汽车城在嘉定应运而生。近几年,“汽车嘉定”乘势而上,汽车产业发展成了嘉定的特强优势产业,全区已经集聚了各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多家,研发机构100多家,专业人才3万多名,嘉定已成为国内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基地竞争力排行榜上,嘉定以0.975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嘉定全区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358.3亿元,同比增长12.1%。

展望未来,嘉定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目标。既要主动对标国际汽车城市,取长补短,又要乘势而上,实现“弯道超车”。而如何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嘉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路径。一方面,积极完善产业链布局。全力推进多个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建设,并以整车项目带动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新能源车核心产业链。目前,嘉定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已经引入了35家行业龙头企业,整车项目也正在建设中。另一方面,努力布局创新链。围绕未来汽车变革趋势,大力推动创新研发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积极发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如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中心等,通过这些平台引领汽车行业的新标准制定,提升嘉定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正如前面谈到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其实早在2015年,嘉定区就率先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嘉定正式开园,累计为3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400余天次、超过4400小时的测试服务。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嘉定与市相关部门一起,在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动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和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的发放。

当然,嘉定的动作和目标不止于此。去年5月24日,沪上第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在嘉定成立,上海国际汽车城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把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及示范应用高地,到2020年将形成千辆级、覆盖100平方公里的示范应用规模。未来,嘉定将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目标,让汽车产业更优、更特、更强,助推全区实体经济规模最终跨上万亿级台阶。

布局“两高四新”,嘉定制造“再出发”

嘉定作为上海的西北门户,东接大虹桥商务区,西与江苏昆山、太仓接壤,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中要发挥更大作用。嘉定正积极深度对接长三角兄弟城市,将在城市空间联动、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共同治理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其中,科创战略协同发展是嘉定融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经过多年努力,嘉定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绩,未来,嘉定将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姿态,面向长三角,聚焦嘉昆太,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网络体系中的重要核心节点,充分体现“上海服务”中的科技服务特色。嘉定区领导表示,“我们要尊重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借助上海中心城区雄厚的创新实力,并依托我区集聚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努力把我们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促进嘉昆太地区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带动整个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落实中央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引领。”

如何辐射?嘉定已制定了“任务表”。比如打造创新技术策源地,进一步放大现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共享、共创、共建;打造创新要素集散地,通过举办嘉定科博会、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大厦、“双创”街等载体建设,建立精准服务对接响应机制,为长三角地区企业参与嘉定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搭建平台;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地,促进各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打通“钱变纸,纸变钱”的产学研用生态链。“特别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并落地,也为我们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另外,还要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符合科技创新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为创新人才提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要努力在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上,找到嘉定科技创新服务上的差异定位。

来源:嘉定科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