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近日,汽车·创新港与“种子计划”联合举办的未来出行青年论坛落下帷幕。在这场思想的交锋中,嘉宾大咖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可谓干货满满。
崛起的汽车产业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迎来白热化的竞争和颠覆阶段,而颠覆者并不都来自行业本身。如同外卖颠覆了方便面,而不是方便面厂家之间此消彼长。当汽车回归代步本身,成为从A点到B点的的工具,它是否属于你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汽车消费从产品到服务的过渡正在展开。
在5G的诞生过程中,技术赋能将大力推动产业变革和新场景落地。从保有量上看,美国1.2个人就拥有一辆车,中国则是平均7~8个人拥有一辆车,增量和前景仍然是巨大的。
打造开放合作的汽车产业创新生态
在今天,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汽车·创新港努力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依托长江三角的区域优势,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总投资达到1000亿,集聚了大量的研发机构和整车制造商,聚集了3万名汽车工程师在此工作。
汽车产业从最早的机械化到电气化到信息化和数字化,现在又即将迎来智能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上海市作为电动汽车全球示范城市,率先开展了以共享电动车为主的试乘试驾中心、以EVCARD为代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并成立数据采集与监测的研究中心。
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分为ADAS和自主智能化、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汽车·创新港为创业公司推出了“星辰计划”,帮助创业团队将产品落地,打造无人驾驶的示范运营,同时建立多国的国际汽车交流对接会,以全球化视角去审视和培植当下的产业链条。
未来设计 设计未来
汽车设计要在未来十年都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好的设计是关于未来的,但是未来却是关乎过去的,因为过去的历史演变决定着未来的走向,所以当下即是未来。
汽车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是技术和艺术,概念车和产品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站在当下思索未来发展的脉络。
一切设计都要以人为本。如果分层次的话,一个是在器物层面,一个是在认知层面,最后是系统层面,一定要先满足需求再满足情感,最终满足发展。未来即是当下,未来无处不在。
AI赋能,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会像电力一样深入到各行各业,将会为各行业带来全方位而深刻的革新。全AI生态系视野和技术专家资源会是数据驱动类型公司迎来下一个增长点的核心。就像百度的阿波罗系统、DuerOS语音人机交互、百度大脑智能云平台一样。
首先是电动化,电动汽车是中国车企弯道超车的机会,汽车行业电动化将会引领产业的发展。另一个是共享化,从“拥”车逐步向“用”车进行转变,共享出行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接下来是智能化,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进程将会加速发展,在政府和业界推动下,自动驾驶有望超过预期,迎来加速发展。
随着汽车产业的变革和无人驾驶的落地,影响将是方方面面的,从感知、识别、终端计算、芯片研发开始,甚至到后端金融保险都将经历巨大变革,蕴含的机会巨大。有场景、有技术、有OEM厂商载体这是产业变革的节点,开放的跨产业合作是必经的过程。
AI芯片为未来出行赋能
商业模式需要建立在技术之上。无论未来商业模式是什么,自动驾驶的趋势一定势在必行,未来的智能驾驶一定是终端场控和车载终端的结合。
在中国,更多的创新并不在OEM等汽车主机厂端,而是在创业公司,分布在传感器、地图、视觉服务、处理器等等。我们的时代可以没有软性的商业模式竞争,但是不能没有硬性的技术硬件的架构。硬科技、硬实力、硬产品和全球化是现在国内优秀创业公司急需要做的。未来无论是交互还是自动驾驶以至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计算无所不在。
汽车的未来
汽车在过去一百年中是最大的消费品之一,由于石油的原因,一定程度还影响了政治格局。全球每天1300亿分钟浪费在堵车上,滋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污染成为汽车带来的另一个全球性问题。汽车本身很安全,但是驾驶汽车的人不安全,当下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比很多战争都要多。
现在的汽车产业的分工合作是一百年之前就定下来了,体验是分割的。因为体验不好,所以买车用车开始“烦”了。但是智能和电动会让汽车变得更加美好。2025年无人驾驶将100%解放车内时间,汽车行业正在发生这样的变化。EV电动将变成自动驾驶的最佳承接,未来的汽车只有一个关键词就是SMART EV。
每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都是对生命的赞美,希望每一颗种子都能汲取养分,快速发芽,让心中的“未来出行”早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