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车企而言注定是个难熬之年,中国车市正面临着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从目前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形势来看,产销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低增长恐怕将是常态。
对集聚了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嘉定来说,必将受到汽车产业遇冷带来的影响。如何迎难而上,在挑战中找到发展机遇,这是嘉定绕不开的问题。
12月8日在嘉定举办的2018年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大会上,多场论坛同时举行,业界人士的看法和判断,或能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①多数与会者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低增长局面将是常态。
②12月8日,2018年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大会在嘉定举办。
③国内汽车产销量双双下降,让大会现场氛围颇为凝重。
车企的多事之秋
最近网络上有句话很火:“2019年也许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虽有调侃意味,但却传达了不少人都认同的观点:明年将是转折之年。
在汽车行业,转折已经到来。前10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下降,产、销分别完成2282.6万辆和2287.1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4%和0.1%,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国内车市为何遇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董扬认为,不是汽车行业做错了什么,而是市场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他分析道,当前钢铁、煤炭、房地产、P2P等诸多行业正处于优胜劣汰期,无疑影响到了中低收入消费群体,从而压低了汽车销售增长幅度。
悲观的市场环境下,仍有一些企业逆市上扬。比如,吉利汽车前11个月累计销售140.75万辆,同比增长28.7%;长城汽车前11个月累计销售91.92万辆,今年冲刺百万辆大关应该不成问题。为何能在寒冬中脱颖而出?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出行化方向发展,在线服务和数字化技术方面做了新的布局和投入。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赵国庆认为“开放”是长城汽车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关键,“企业想要持续的创新就必须开放,用开放的理念思考问题,用开放的模式制定战略,用开放的胸怀包容问题。”
不难发现,自主品牌表现不俗,主要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今年以来,汽车产业负增长的背后,新能源汽车却以70%和75.6%的产、销增长率迅速发展。这其中,北汽新能源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北汽新能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着整车控制、电池管理、电机控制三大控制系统核心集成技术的车企。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北汽集团将坚持全面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双轮驱动、深度融合,争做行业新标杆。
谈及新能源汽车,嘉定在这方面可谓动作频频,除了从政府层面推进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建设,不少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在此落户。今年10月,总投资170亿元的上汽大众首个新能源整车厂在安亭开建,2020年建成后多款全新纯电动车型将在此生产,产能预计将达30万辆。
汽车产业转型当口,也不乏一些冷静的声音。重庆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指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因为资本市场的推动,“投机搅局者”野蛮闯入,需要防止更大泡沫的产生。
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打造知名品牌。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认为,我国汽车在关键核心技术、安全性能、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参与全球品牌经济的竞争。
补贴退坡如何应对?
近日,位于嘉定工业区的爱驰汽车发布首款量产车U5,并宣布向全球开放其自主开发的MAS平台及模块技术。前途汽车、奇点汽车、小鹏汽车等6家造车新势力负责人集体为爱驰站台,尽显合作共享气氛。
嘉定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嘉定汽车产业布局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比比皆是,不但有整车企业,还有电池、电机等零部件企业。但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初现退坡态势,企业该如何应对?
此次大会上,众多车企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后补贴时代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补贴退坡对企业来说应该是激励,而不该成为“断粮”之灾。
今年嘉定汽车产业呈放缓趋势,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始终稳步增长。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谷峰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增幅在80%左右,这说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认可。在他看来,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起步源于政策驱动,但已逐步过渡到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的双轮驱动,所以即使补贴取消,企业也不用担心。
大多数企业都有同样想法。不畏补贴取消的背后,是对技术的自信。爱驰汽车首款SUV百公里加速度为2.3秒,并采用了燃料电池甲醛在线技术,续航里程达1200公里。在充电方面,爱驰汽车也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首创“A+B包”续航方案,原车配置的“A包”满足日常需求,即插即用的“B包”满足远行需求。
自信还来自于合作共赢。今年3月1号,北汽新能源、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合作共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成立。“我们聘请了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顶尖科学家,来共同攻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难点,并在平台上共享这些技术。”北汽新能源首席品牌官胡恩平说,后补贴时代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发展质量。长安汽车产品部总经理吴克志希望多出现一些企业联盟,“单靠一家企业不可能解决产业链上的所有问题,通过联盟合作降低研发成本,让更多人用得起新能源汽车,才能带动产业发展。”
从嘉定前三季度的产业形势来看,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工业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这其中也包括新能源汽车。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威马汽车战略发展副总监赵兴华提出,应该花大力打造量产化、大众化的产品。新特汽车市场与产品规划中心总经理杨永初则表示,新能源汽车要实现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智能化四化一体,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后合资时代变幻莫测
按照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时间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企业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企业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企业外资股比限制。
在此背景下,后合资时代的乘用车企业如何寻找发展新动能?
瀛之杰汽车董事长庞勇认为,目前乘用车产销下降恰恰说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后合资时代真正来临时,谁能充分了解用户需求,谁就能占据汽车行业商业模式的最顶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数字化和技术来提升营销竞争力。”
合资股比放开后,国内合资汽车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可以想象,5年之内合资企业将会出现一波兼并重组的浪潮。同时,中国市场会出现同一个外资品牌既有独资公司又有合资公司的局面。”
合资车企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产物,它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活力。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从最初的年产3万台,到30年后年销量超过200万台,成为合资车企中最成功的案例。张绥新认为,上汽大众对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贡献,是通过桑塔纳的国产化,打下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他回忆,当时第一辆桑塔纳下线时,只有收音机是国产的,而随着国产化进程加快,上汽大众带动了全球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中国。
面对充满未知的后合资时代,车企在感到压力的同时,奋勇前行的内生动力也在逐渐增强。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表示,近年来,丰田一直在探索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未来将不再开发单一的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动能的汽车。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乘用车研究院院长温敏表示,江淮汽车已经建立起系统的创新模型,坚持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营销创新四个层面出发,实现企业转型。
面向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后合资时代,多数车企已经提前做了技术储备。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国忠认为,除了做好技术储备,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企业之间应该加紧合作,共同迎接转型之痛。抱团取暖,总比单兵作战更有力量。”
无论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温暖的春天,对车企而言,最关键的还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
来源:《嘉定报》记者 陆晓峰 顾娴慧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