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地板、白墙面、垂直绿化墙、用废弃排风管做成的灯罩……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老厂房蜕变成了工业风十足的研发办公楼,原先车间里的机器轰鸣被鼠标声替代,数百名研发人员济济一堂,热火朝天的创业热潮在这里涌动……这个由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建筑的新主人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电咖。
仅用一年,电咖就在嘉定工业区集结起强大的研发团队,实现了其高端品牌——大型SUV纯电动车的面世,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批量交付中突出重围。“头脑”总部的快速建立,也为其“5年内推出8款新车”的战略计划奠定了基础。不过,在2017年秋天这家创新型汽车企业想要在上海“安家落户”时,因为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栖身之处,差点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彼时嘉定工业区提供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了公司成长中的烦恼。
成立于2015年的电咖汽车生产基地在绍兴,研发中心原来位于杭州。2017年10月,企业决定将研发中心迁至嘉定。“上海是老牌工业基地,在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方面汇集了大量人才,嘉定区汽车人才集聚、汽车产业链集中,这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电咖相关负责人金迪表示。
在互联网造车圈,衡量一家车企是否成熟有一个关键指标:谁能够完成小批量新车的交付使用,就意味着其打通了智能电动车生产的所有环节。为此,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落地”可谓争分夺秒。在上海土地指标遭遇天花板、取得土地周期长的情况下,拿地建新厂房困难重重,因此企业决定以租赁厂房的形式建研发中心。不过从研发、试制到测试需要大量研发人员、设备和场地投入,厂房的面积必须足够大。经过多轮筛选,电咖最终物色到了位于嘉定工业区福海路的一处旧厂房。
电咖之所以能顺利找到“安身”之处,缘于嘉定工业区的未雨绸缪:这处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的旧厂房由四幢大楼组成,原是一家胶带厂,因为环保不达标而被关停,为了对再次引入的产业进行把关,嘉定工业区让厂房所在村——现龙村承租了这些旧厂房,做起了“二房东”,以待符合产业导向的“新主”入驻。
虽然对旧厂房的位置和面积都很满意,但这里毕竟曾是传统产业的工业用房,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内部装修都无法满足新锐企业的需求,意味着入驻前厂房还需要动一番“大手术”。这让电咖汽车很苦恼:造车和造房“隔行如隔山”,企业没有时间、精力和人员扑在装修上,而且企业的资金需要用于研发人员和设施设备的引进,如果花在装修上会带来经营压力。
怎么办?嘉定工业区给出了一套让企业满意的方案:提供代建团队,一方面完成工程的各项审批手续,另一方面与施工方进行沟通协调,紧盯工程进度和质量,企业只需要出一张设计图纸就可以。至于资金,则由工业区集团公司向银行贷款,企业今后只需要用每年租金返还本金和利息。
由于时间太紧张,嘉定工业区代建团队采用边装修、边入驻的模式,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第一幢大楼的装修,首批200名人员率先入驻。“装修采用环保材料,完成后空调风扇全开排风,又请了专业的空气质量检测公司来测,各项数据合格后才让人员入驻。”嘉定工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后,代建团队又将一片荒草丛生的场地建成了停车场,把已经废弃的食堂重新装修启用,让电咖员工告别了“吃饭靠外卖,停车遭罚单”的窘境。2018年11月,另外三幢厂房也完成了装修,千名研发人员正式入驻。“再高大上的科技都不能凌空蹈虚,需要空间承载、实地转化。政府应当好后勤部长,服务好企业,服务好人才,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郁建华说。
目前,电咖的高端品牌车型——针对年轻人的大型纯电动SUV已经发布,在批量交付前还需要对样车进行各种仿真测试,为此各种测试实验室的投入使用也迫在眉睫。然而在对实验室打基坑时,代建团队又遇到了难题:“基坑打下去后,会不会造成现有大楼建筑倾斜甚至坍塌?”为此,代建团队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小心翼翼推进进度,每打下一根桩基就聘请第三方用专业设备测量周边建筑的变化,一个基坑顺利完工要经历十多次测试。“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研发团队就在上海快速集结,研发设备快速到位,公司的战略布局能按着计划顺利推进,这离不开嘉定工业区的高效贴心服务,企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金迪说。
来源:上观新闻